关于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资源建设问题的思考

2017-11-27 15:45杨毅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电子图书资源建设信息化

杨毅

关键词:纸质图书;电子图书;资源建设;信息化

摘要: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协调发展成为当前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要问题,它在根本上决定了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各有其优缺点,如何最大化地发挥二者的优势构建完整的图书馆阅读内容体系,成为值得深入探究的内容。文章主要结合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其必要性及实践思路进行了探索。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11-0133-02

1图书馆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发展现状综述

目前,我国图书市场上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并存,这两种阅读方式各具优势。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促进了电子图书的发展,它以其快速性、便捷性受到广大青年的青睐,其在图书市场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高。而纸质图书作为一种较为传统的阅读方式,它更加侧重阅读的体验性,因此其依然被很多读者所接受。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都是图书馆图书资源的组成部分,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笔者对某图书馆500名读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喜爱纸质阅读的人数为204人,占比40.8%,阅读内容主要为专业性、知识性较强的书籍;而喜爱电子阅读的人数为296人,占比59.2%,阅读内容则侧重于人文社科、故事新闻等。

结合被调查读者的反馈可以看出,电子图书具有价格低廉、容量大、便于携带等优势,读者可以借助于电脑、手机、平板、电子书阅读器等多种方式进行随时随地的阅读;纸质图书则能带给读者较强的阅读体验,同时,受到阅读习惯的影响,纸质阅读更容易引发读者思考,从而实现对于知识的吸收和掌握。而电子图书的缺点是无法带给读者较强的体验感和舒适感,不利于实现对知识的思考,同时容易对眼睛产生较大的伤害;纸质图书因不方便携带、内容有限、查找不方便等,影响了读者对于知识和内容的获取。因此,从本质上来说,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是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关系,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共同服务于读者需求,才能够实现对图书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2图书馆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资源建设的必要性

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使社会上更多的群體产生了知识诉求,而图书馆现有的资源无法全面满足读者的需要。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使电子图书资源成为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一部分。图书馆只有不断发挥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的资源优势并进行有效互补,在满足读者多元化阅读需求的同时,促进图书馆馆藏结构调整,降低成本并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才能有效发挥图书馆的社会价值。

2.1不断满足用户多元化的阅读需求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于阅读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传统纸质阅读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图书馆借助于电子图书才能为读者提供便捷的阅读体验。首先,无处不在的阅读正在成为人们的终极阅读需求。人们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境下,往往会有不同的阅读诉求,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资源相配合,可以有效地帮助人们实现随时随地的阅读与体验,这对于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意义。其次,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电子阅读设备和阅读工具的出现,读者借助于先进的阅读设备,不仅能够收获更多的知识,同时还能够感受现代科技带来的视觉阅读体验。因此,图书馆积极加快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资源的整合与建设,能够不断满足读者个体化、多元化的阅读需求,这也是图书馆发展和转型的重要推动力。

2.2有助于促进图书馆馆藏结构调整

图书馆是社会阅读公共服务场所,其主要的职能是为读者提供服务。多元文化的渗透及媒介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需求,因此,图书馆的资源配置必须与用户的需求相适应、相一致。图书馆实现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的资源整合,有助于促进图书馆馆藏结构的调整,从而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阅读内容。与此同时,对于不同的读者来说,他们所需要的阅读内容不同:侧重于理工科的读者更加渴求通过电子阅读查找有用的信息,而纸质图书很难满足这种需要;侧重于文科的阅读内容则更容易从纸质图书中获得。因此,在不同的需求背景下实现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的资源整合,能够有效促进图书馆馆藏结构的调整,这对于图书馆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3降低成本并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实现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的资源建设,能够有效降低图书馆成本并保证阅读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随着人们阅读需求的不断扩大,面对图书馆有限的阅读空间,单纯的纸质图书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而电子图书的超大内存和低成本则可以弥补这种缺憾。借助于电子图书资源,读者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丰富的资料和信息,同时也省去了不必要的纸质图书查找时间,提升了阅读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实现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的资源建设,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图书馆图书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图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3图书馆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资源建设的实践思路

3.1国家应充分重视图书信息化工程建设

为实现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资源建设,国家需要从宏观层面进行调整,充分重视图书信息化工程建设:第一,政府应提供足够的资金和技术,重点支持图书出版发行、系统开发等,确保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为读者提供丰富的阅读信息。第二,由于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分别由图书出版发行商和系统开发商运营,要想实现图书资源和图书信息的整合与共享,就必须将出版发行商和系统开发商关联起来,实现业务合作,保证资源的充分对接和整合。同时,图书馆还要将两个系统有机地整合起来,减少不必要的搜索接口,从而使读者在同一个接口就能实现纸质图书的搜索和电子图书的下载,为读者利用资源提供便利。总之,国家必须充分重视图书信息化工程建设,从资金、技术、资源、业务等多个方面加以保障,不断推动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

3.2不断优化图书馆馆藏结构及数据库

图书馆应积极进行馆内改革,不断优化图书馆馆藏结构和数据库资源,促进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资源的有效整合:第一,图书馆在进行馆内结构调整的时候,应该结合读者的年龄层次、阅读需要、图书类型等特征,确定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的比例,在发挥电子图书便捷性和高效性的基础之上,确保纸质图书珍藏价值和展览价值的呈现。第二,图书馆要建立完善、丰富的馆藏数据库,对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进行联合编目,并在数据库中生动地呈现出图书类型、载体形式、库存数量等信息,真实而全面地揭示图书馆馆藏数据库的资源和内容。因此,图书馆只有从馆藏结构和内容两个层面对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资源建设进行思考,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图书馆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的发挥。endprint

3.3强化以读者为核心的图书馆服务模式

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公益性场所,其面向对象是读者和用户,因此,图书馆必须强化以读者为核心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对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资源建设进行深度整合。具体做法有:第一,图书馆将图书采购的主导权交给读者,积极构建PDA、UDA等新型模式,满足读者主体性的阅读需求。同时,图书馆应积极构建网络化的图书馆交流平台,在为读者提供多样化阅读资源的同时,进一步开放好书分享、荐购等窗口,让读者的心声得到真实地展现。第二,图书馆要积极打造ERP系统,结合读者平时借阅书籍的种类、频率等要素,推断他们感兴趣的专业、喜欢的阅读方式等,有效地确定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的大致比例。此外,由于纸质图书具有较强的展览价值,且强调读书体验,因此纸质图书适合“慢阅读”,而电子图书更适合快餐式阅读,因此,图书馆在选择图书载体的时候,可以结合图书内容判断其更适合纸质图书还是电子图书,这样做既保证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也节省了采购成本。第三,图书馆要注重读者个性化阅读习惯的满足,积极对他们的阅读满意度进行调查,并根据他们的需求与其他图书馆进行纸质图书互借和电子图书阅读系统共享,让读者收获最佳的阅读体验,不断提升用户的满意度。

3.4实现对用户信息资源使用技能的培训

实现对用户信息资源使用技能的培训,可以提高用户图书检索、获取及使用的能力,从而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价值,保证图书馆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资源建设的有效性。图书馆要充分重视培养读者技能,定期开展面向读者的文献检索教育讲座,不断培养读者对于情报信息的收集和运用能力。读者只有具备较强的操作技能,才能确保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资源效能的最大化发挥,更好地提升读者的综合素养,并推动图书馆的不断变革和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彩.浅析现代图书馆电子图书采购方式的转变[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1):35-39.

[2]张新兴.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2.

[3]谭双岸.高校图书馆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整合流通探讨[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6(4):70-72.

[4]何莉灵.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在未来图书管理中的地位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7):232-235.

[5]熊芃,李志明.基于读者服務的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合理利用对策探讨[J].当代图书馆,2011(1):33-35.

(编校:周雪芹)endprint

猜你喜欢
电子图书资源建设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电子图书的出版模式及版权保护创新
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共享机制研究
保定旅游资源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
移动学习方式下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
电子书是否会取代传统图书?
北大方正提供373种电子图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