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出国境交换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研究

2017-11-27 23:15罗诞铖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9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情境

罗诞铖

摘 要 高校为转变机制,优化教学,提升师资与生源,正不断推行学分制改革,以适应高等教育日趋高标准和国际化的发展需求。成建制派出留学交换生是国际化教学体系的重要部分。如何在国际化教育背景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确保出国境交换生的思想政治成长与专业学习同步,是高校德育的重要课题。高校需要从认知和情感的视角创设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满足国际化教学需求。

关键词 交换生 思想政治教育 情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为例,实行3+1、3.5+0.5、3+2或2+2的交换留学项目,各语种与对象国相关大学协定,在学生培养教学上相互支持,互换学分,确保学生拿到一方甚至双方的学位。在国家的支持下,还实行中日韩三国共办的亚洲校园教育项目,选派优秀学生在三国互换学习,这更是国际化办学的体现,也是高校学分制改革的拓展。出国交换生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出国境学习的时间也不同程度延长,这种情境下,对出国境交换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颇为重要。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在国内,也要延伸至国外,做到全过程、全方位、多维度,这对于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意识、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内涵

1.1情境的含义

情境是一个在社会心理学等多个领域广泛运用的概念,不同学者对情境有不同定义与解释。“‘情境(Situation)这个概念,是由美国社会学家托马期等1918年在《欧洲和美国的波兰农民》一书中最早提出,后来在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中经常使用。情境是从知识的角度说明行为者与环境、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行为者在行动和活动之前对于环境(客体的总和)的知觉和认识,不是纯客观的,而是多少加进了主观成分,从主观上给予规定和把握。这种从主体上予以规定和把握的环境,叫情境。”沙莲香教授从情境认识的角度对情境作了定义,阐述了主客体之间的联系。“情”主要指主体因素,“境”主要指客体因素,情境即主客体之间的关系。通俗地讲,就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场”,而这种“场”带有明显的人为把握的因素。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人的活动是有意识的,情境就是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形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是大学生思想成长、身心发展的“场”,是大学生心灵存在的空气。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将促成大学生积极昂扬的精神风貌,是社会巨大的潜在财富。因此,如何创建优良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是高校建设的重大课题。

“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說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变革的实践。”马克思主义阐述了环境与人的辨证关系,既坚持唯物论,又承认人对环境的能动作用,为情境创设提供了理论基础。情境的生成在于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于客体的实践。

1.2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内涵

每一个领域都有独特的情境,人们根据不同的需要创造不同的情境,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思想政治教育是影响极其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其途径与方式多种多样,具有鲜明的社会性与时代性。专家学者对思想政治教育作了很严谨的阐释,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而且是有血有肉的部分。情境即教育,而非教育的手段,哪怕是声、色、味、表情都可成为所需要的情境,比如国旗的颜色,那种鲜红就给人血的感染力,国旗在国歌声中冉冉升起,不禁让人心血澎湃,这就是典型的爱国主义教育情境。国旗的鲜红,国歌的雄壮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要素。奥运健儿在奥运赛场上奋力拼搏,为国争光,即使不在现场,也能强烈感受到爱国情境带给人的洗礼。

本文将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界定为,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一定的客观条件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即教育主客体之间所进行的情感与思想的沟通、交流与互动。思想政治教育情境需要一定的载体,即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而这些内容又必须符合社会的主流,这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所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还必须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进行,包括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物质条件如时间、地点、设施;社会条件如时代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背景。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是在教育双方之间进行的,内在于双方情感与心灵的沟通、交流与互动。情境不能孤立的或单方面产生,必须教育主客体之间产生情感的互动和共鸣,方能形成。这里需指出的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主体,其关系是相对的。教育者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受到情境的感染,从而实现自我教育;受教育者在与教育者互动的过程中也能对教育者产生影响。因此,教育的主体与客体主要是概念上的区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元素,可以互相影响,甚至互相转化。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构成要素

情境形象的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潜因素”,它是有形的与无形的,客观的与主观的因素的融合,其影响在人与环境的互动中产生。我们需要在各种各样有形的客观的教育客体及介体中,赋予人的主观意义,抽象出其中的基本内涵,构成情境要素。合理地利用这些要素,增强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与针对性,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1)情感。情感是人较稳定的情绪及心理状态,是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中的重要组成要素。有学者认为,情感是指人具有的稳定的情绪态度,固定的心理状态,它是对现实中一定范围的现象表现出的一种特殊‘眷恋(或者与之‘疏远),它是对一定的现象产生的稳定的‘指向性,是对现象产生的一定“兴趣”。大学生正值青春期,感情丰富,思维活跃。我们的工作常常要考虑到大学生的感情,因此可见大学生的情感也对大学的工作产生重要影响。endprint

(2)语境。在情境的系统中,我们发现,有一个方面必不可少且极其重要,几乎是情境的物流系统,这就是语境。人无时无刻不生活在语言当中,而人的语言也是社会的表现形式,因此,语境就显得特别重要,而思想政治教育不得不在这方面予以探讨。尤其是对于出国境交换生而言,如何在国境外感知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促进思想政治意识的提高,是开展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课题。大学生的主体性与个体性已日益突显,多元的思想环境也给他们的语境带来了丰富性。语言的使用并未有统一的标准,大学的校园里可以有各种方言,谈论的事物无确定性,个人的想法有较充分的表达空间。大学生的语境更加突显个人特点而非趋于某种模式。

(3)目标。在人为规定和把握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境里,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目标。教育者创设情境的动因在于教育目标,情境设置的初衷就是要实现特定的教育目标。所以,教育者在运用情感和语境的过程中,蕴含了目标的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里,愿景即目标,我们借用愿景来阐述目标,有利于加强对目标的理解,丰富目标的内涵。雨果说:“没有什么比信念更能产生梦想,也没有什么比梦想更能孕育未来。”因此,愿景内含有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它是人创造出来的暂未实现又具有吸引力和实现可能的愿望与目标。古训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的生存状态深刻体现了这种辩证法。人有一种本能:追思生命的终极关怀,或者说对人生的看法。对大学生而言,思索未来是普遍的需求,在这一阶段,目标的确立就显得特别重要,因为它是指引大学生行动的航标,也是重要的动力。

3出国境交换生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创设

对于出国境交换生而言,生活在异国他乡,处于异国文化的氛围中,不可避免要受到异文化的影响,感受的信息良莠不齐,树立好中国留学生的正确学习观和思想政治观十分重要。

(1)新媒体认知情境。建构主义是对情境研究颇具影响力的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通过学习的主动建构而不是仅仅通过人们之间的传递得来的。建构主义的一个传统观点是重视在学生与环境的互动中发展起有关现象的个人理论与概念。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这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与环境(学习的环体与客体)之间的联系,认为这两者之间的互动建构了知识体系。建构主义把情境作为重要的学习环境的属性,并把情境学习进一步具体化。这提示在教育情境中,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不容忽视。情境认知(情境学习理论)也强调了人们知识和思想的形成有赖于人与环境的互动,认为多种过程的相互作用引发了学习的产生。这提示学习者与教育者寻找合适的环境以促进学习效果,或者主动创造相关的情境以满足学习的需求。对于出国境交换生来说,不处于国内直接相关的教学环境中,新媒体成为了国内思政教育的重要延伸载体和途径。教育者通过新媒体创设相关的网络教育情境,并保持节奏感和重点引导,仍可产生积极教育效果。例如,守候边界50多年之久的魏德友,媒体通过h5的新型传播制作宣传其感人事迹与人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德与强大的精神力量,很好地诠释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精神与实践境界,产生了巨大社会正面效应。这样的新媒体认知情境对于国外的交换生而言是很好的学习教材,能使交换留学生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的责任和角色,不忘自己作为文化交流使者的身份。教育者要善于运用新媒体与交换留学生进行互动,展现清新自然、朝气上进的风格,让交换留学生感受其间的意义与情感,主动认知并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政治思想学习与专业学习上同步提高。

(2)人文体验情境。有学者认为,体验式教育相对传统灌输式教育而言,具有接受性、参与性、感化性较强的特点,因为体验相对理论更易产生感知和互动。刘勰在“意境说”里阐明: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生动表现了客观物境与人的情感之间的互动关系,而人的语辞表达又是通过这样的互动自然产生的。有不少交换留学生表示,留学回国后感受到自己会更爱国,这就是留学的客观物镜与留学生的情感互动产生的语辞表现,也就是人文情境作用的结果。出国交换留学的大学生面对国外环境,起初具有新鲜感,随即归于平淡的学习生活,也较易受国外网络信息的干扰,不易把握好宝贵的学习时间。留学对象的国家有其独特的人文与历史,这是交换留学生要特别学习的,也就是跳出狭隘的专业学习的范畴,开阔学习视野,将出国境学习定位于人文与文化学习的层面。始终认识到作为中国留学生的文化定位,积极吸收国外优秀文学、艺术、体育、民俗素养。良好的人文体验情境能很好的充实交换生的精神需求,不忘记自己出国境的起点和落脚点,并充实吸收中外文化的过程。母校的领导、教师赴海境外看望交换生,了解其学习生活,并做相应的交流和指导,是人文体验情境的重要部分,就像把母校的学习生活场景搬到境外一样,能让交换生在与教师的交流互动中自然感知母校的情感基因与思想脉络。

(3)集体学习情境。集体学习情境是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以及受教育者之间互动学习建构的情境,重在受教育者的思想与情感的交流,并具有较明确的愿景。愿景就是共同目标和期许,中国梦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愿景。集体学习情境在国内并不少见,无论是第一课堂还是第二课堂。然而,交换留学生缺乏第一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自发组织的集体思政学习情境显得尤为重要。党支部及其成员在留学期间起着十分重要的集体学习作用。因此,海境外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以及班级、宿舍、小组的集体活动必不可少,而且要有针对性,避免流于形式。出国境交换生的集体学习情境更趋丰富性和社会化,比如参加领事馆的公益活动,参加海外实习基地的社会实践以及对象国学校的文化活动等。在集体学习情境中,需要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或者受教育者之间形成思想与情感的交流甚至碰撞,并有积极的愿景引导,也就是学习对象不限于教科书,而扩展为身边的人和相關事物以及学习活动推进的过程。集体学习情境具有相应的社会性,这种社会性能促进学习者在思维方式和人格品质上的完善。在此学习情境中,要特别注意对于目标(愿景)的把握,将情感融入愿景中,将外在认知内化为意识,从而增强学习者的主体性以及教育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沙莲香.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2]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5.

[3] 郑永廷.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 [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5] 李辉.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创设:现状与基本思路[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

[6] 王霞娟,陈海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创设的方法探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01).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情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