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和谐教育”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几点启示

2017-11-27 15:50孙晓琳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9期
关键词:和谐教育公正陶行知

孙晓琳

摘 要 陶行知“和谐教育”理论至今仍有重要的价值和借鉴意义,它的可贵之处在于它一再强调的教育和谐是教育者追求的目标,是当今和谐社会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关键词 和谐教育 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陶行知“和谐教育”理论是在当时教育思想与实践基础上的提炼与升华。它对当时的教育弊端进行了批判和反思,是对教育规律认识的深化;反映了人民心声和社会要求;旨在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表现出鲜明的批判性、创新性特征。本文将从构建和谐社会方面论述其思想的几点启示。

1以人为本,坚持民主和社会公正

陶行知“和谐教育”理论首先体现的就是教育的公正与平等。他主张无论男女、老少、贫富、资格、民族、阶级都要有受教育的机会,强调要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给予人平等权利,使每个人都能享受公平對待。而民主性是陶行知思想的主要特征之一。他反对庸俗的民主,提倡创造的民主,认为只有“创造的民主是动员全体的创造力,使每个人的创造力得到均等的机会,充分的发挥,并且发挥到最高峰”。他认为,民主的教育应该教人们争取民主和发展民主,它的任务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他强调“民主也不是绝对自由。民主有民主的纪律……民主的纪律是自觉的集体的。” 陶行知对民主和平等问题的一系列充满辩证法思想的论述,对我们今天正确认识民主,处理社会公正与平等问题,仍然是一种重要的启示。

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要重视以人为本,坚持民主和社会公正的原则。民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内容,和谐社会首先表现出来的就是民主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要提倡民主精神,培养民主内涵,实现依法办事,充分发扬人的民主权利,使每一个公民都具有平等的人格、权利和机会参与国家事务。同时,公平公正是文明社会的一个显著标志,也是和谐社会构建的核心问题。它关系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只有人们感到公平、心理和谐了,才能形成真正的社会和谐。所以要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首先必须坚持公平公正。作为公正的基础和前提,公平原则显得更为重要。坚持社会公平原则主要体现在人格、权利、机会、规则等方面的平等。具体分为三方面: “第一,从社会学角度看,执政党要善于协调每个社会成员和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缩小社会贫富差距,缓解和消除社会矛盾;从政治学角度看,执政党要坚持保护人民的基本权利,保障社会发展的多元化,防止社会的分裂和危机;从经济学角度看,执政党要把握住公平与效率、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关系的平衡,防止出现偏失和走向极端。”

2关注民生,用辩证的思维方法解决矛盾、协调利益

人民性在陶行知“和谐教育”理论中体现得十分强烈。他一生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出发点都是广大人民,他为人民办教育,明确提出“生活教育要解放全人类”的思想。他主张用人民最需要的东西教育他们,用人民最懂的方法帮助他们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以摆脱贫穷落后。当今构建和谐社会,要学习陶行知的 “人民至上”的价值观,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价值主体,关注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使人民能够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重要的就是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保持社会安定团结,创造和谐相处气氛,促进全社会共同发展。另一方面,经济落后和贫穷的社会是不可能和谐的,因此和谐社会要以一定的物质财富和经济发展水平作为基础。但是,和谐社会并不是以富裕作为充分条件,而将其作为和谐构建的必要条件。重要的是,针对当前社会的财富分配、利益协调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贯彻“共同富裕”的原则。然而“共同富裕”并不等同于“平均富裕”,更不是“平均主义”的回归,而是要创造公平正义的社会机制,运用法律制度和道德力量这两种途径,使每个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到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享有共同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权利。

3重视教育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保证

陶行知一生为开辟人民教育事业而鞠躬尽瘁,认为教育是立国之本,是人民生活、社会改造、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对教育的重视不言而喻。他强调发展教育的同时,也重视青年一代的道德发展和精神培养工作。他认为“政治之良否,视乎社会之风俗。风俗之厚薄,视乎人民之道德”。他强调德育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学校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道德教育不可偏于一面。由于客观社会在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立身处世的价值观也必将随之而发生变化,所以陶行知主张教育必须随着社会发展而同步地更新人们的人生价值标准和道德伦理观念,这样才能将其更好地培养为一代新人。这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教育是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证。教育为政治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社会长久和谐的保证。这些都是社会和谐的关键所在。因此和谐社会必须是一个精神文明的社会。一是需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二是需要加强文化建设。社会文化是社会传承的一种精神和文化现象,这种精神和文化现象是社会群体得以生存、延续的根本。因此,和谐社会的构建要追求积极向上的文化建设:坚持追求和谐的文化能力,使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发展规模和水平不断提高,和谐并进。总之,只有社会精神文明全面协调发展,才能推动社会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才有助于引领政治文明的前进,才可以将全社会成员的思想凝聚起来,为构建和实现和谐社会发挥不可阻挡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一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endprint

猜你喜欢
和谐教育公正陶行知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迟到的公正
陶行知教育名录
公正赔偿
民族教育与和谐社会构建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
弗雷泽的三维公正观
公正俄罗斯党往何处去?
陶行知的赏识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