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综述

2017-11-27 15:58吴辉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9期
关键词:教育模式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舆论宣传多而实际行动少、提倡性的多而强制性的少、理论研究多而具体方法少的现状影响了理健康工作的深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学科化、医学化、片面化、形式化趋势,不利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价值取向、核心目标的实现。本文综合介绍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了其主要教育模式,探讨了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改革发展,希望以此促进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中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心理健康教育,又称心理教育或心理素质教育,旨在提高受教育者的心理机能,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其个性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相互作用的社会活动过程。自《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颁布以来,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然而,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还有许多的理论问题有待解决。本文主要就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及其运作模式的改革进行了探讨。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虽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依然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方面。区域发展不平衡,舆论宣传多而实际行动少,提倡性的多而强制性的少,理论研究多而具体方法少。这是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区域发展不平衡

目前,国内有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研究主要包括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分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运作模式以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尽管这些研究都取得了不菲的成果,但其研究过程表现出严重的区域不平衡。从全国范围看,城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快于农村,沿海快于内地,有些地区至今仍未有学校开展此次项活动。即使是同一地区,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导致盲目发展,各校之间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失衡且没有获得应有地位和时间保障。从研究成果来看,沿海及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发表论文较多,作品获奖的人数也更过,而内地尤其是西北落后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开展得较差,有的地方可能还没有真正起步,成果也较少。这些结论表明,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不平衡,地区间的差异较大。

1.2舆论宣传较多.实际行动较少

从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正式文件,到新闻媒体的舆论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逐渐得到认识,并且在教育界和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人们普遍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但是在这方面开展具体的、实实在在的工作的并不很多。把心理健康落到实处还有一个过程,在相当多的学校,尤其是一些内地和西北地区的学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仍然流于形式,表现为口号多于行动,虚名多于实效。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既有思想认识上的不足,又有师资设备的缺乏,还有具体措施、方法上的偏颇等。

1.3提倡性的多,强制性的少

目前我国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过程,学校的教育实践得不到应有的理论指导。首先,一些学校领导和教师既未看清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必然联系,也没有弄清二者的区别,实践中常把二者割裂或等同起来。因此,在实践中缺乏规范,滥用量表,忽视测试信度与效度,仅凭测试结果断定学生心理水平。其次,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尚未正规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师大、中科院心理所成功地举办了多次心理教育教师培训班,但由于数量有限,仍很难满足实际需要。最后,要求的非强制性也阻碍了实践的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教育部以及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也都下发相应文件要求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但是这些文件中并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硬性任务,也没有相应的监督检查,因此没有引起一些中小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足够重视。于是一些学校仍然在应试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只重视“语、数、外”的教育教学,而忽视心理健康教育,未能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1.4理论研究多.具体方法

近年来,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涌现,但是其更多关注理论方面的概念,较少涉及可供实际运用的措施和方法,不能有效指导教师解决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这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是制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在这方面,专家、学者们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在大学、科研机构从事心理学、教育学研究

的专家和学者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的主力军,但是其成果远不能满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概念、理论多,可供实际操作的指导措施和方法少,这是当前专家和学者们的著述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现状

理论与实践脱节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构存缺乏理论、盲目照搬。目前,有关模式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学科化,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学习,以正规课堂的方式讲述心理学理论,这种教学模式既脱离中小学教学的实际,也不符合中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2)医学化,将教育等同于治疗咨询,丧失了教育的特点;(3)片面化,依赖心理测量的结果,把工作重点放在部分得分较低的学生身上,违背了教育的原则;(4)形式化,即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一种应付检查的形式,采用“上政治课”的方式对学生实施教育,没有起到实际作用。回顾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年的发展历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从功能、目标、范围,途径及形式各个方面都正朝着科学规范的方向发展。

2.1医学模式向教育模式的转化

心理健康教育的医学模式以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为基础,突出强调咨询过程中的实践性或臨床经验,是一种强调医学知识的治疗模式。这种模式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要求很高,不仅要求其受过专业训练和具有长期的临床经验,同时又需要有极强的应变能力。对于刚刚接受一些简单的心理学知识培训的教师来说,实现这一目标是不现实的。同时在医学模式的理论体系中有关“病”与“非病”的界线不易分清,而且往往认为学生的心理疾病比例较高。endprint

为了克服以上弊端,适合学校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逐渐发展起来。这种心理辅导模式主要发生如下转变:(1)面向大多数正常学生,兼顾少数特殊学生;(2)提倡建立心理档案,谨慎从事心理测试;(3)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培养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设立心理咨询室是医学模式的表现,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则是教育模式的典型做法。

2.2诊断咨询式、学科课程式向开发生成式的转变

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主要采用的是诊断咨询式的学校心理辅导。这种模式一方面夸大了心理测量、心理治疗在学校心理辅导中的功效,另一方面缺乏主动防范意识,只为个别少数有问题的学生服务,忽视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因此,20世纪90年代中期,学科课程模式应运而生。这种模式通过课程的开展向全体学生传授、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旨在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2.3个别模式转向团体模式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将近十年的时间里,我国中小学心理辅导主要采用个别辅导模式。个别模式具有保密、快捷、便利的跨区域性等优势,比较适合青少年学生。但是对于一些年龄段、一些區域较易出现的共性问题,像青春期卫生、考试焦虑、异性交往等,仅靠个别模式就会产生供求矛盾,延误大多数人接受心理辅导的最佳时机,并且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无法对来访者进行追踪了解和连续指导。在应对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团体模式应运而生。团体模式是在领导者的带领下,采用游戏、自由畅谈等团体互动的形式,对团体成员的人格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需要结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等方面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的一种方法。

2.4咨询式向课程式、渗透式转变

20世纪末我国中小学主要采用咨询式的心理辅导模式。咨询的主要形式有个别心理咨询、团体心理咨询、通信心理咨询、现场心理咨询等,主要技术手段有心理分析法、当事人中心法、理性情绪法、行为疗法等。一般而言,心理咨询是学校心理辅导的补充,其作用仅仅是辅助性的,在没有专业人员的条件下,不宜盲目推广。

为了克服“咨询式”模式的不足,很多学校开始尝试用“心理健康活动课”补充咨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活动课以班级为单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开展各种辅导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增强其社会适应性,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潜能,完善其人格品质的目的。并且这种心理健康活动课可以贯穿于学科教学之中,采取一种学科渗透的方式去促进学生认知、情感与意志行为的发展。

2.5形式课程式转向活动课程式,再转向环境课程式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许多学校纷纷开设心理辅导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但是,这种“课程式”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学科化、知识化倾向。如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简单生硬方式进行说教,让学生强行记忆心理学知识和原理,甚至大量名词解释。还有教师不恰当、不科学地采用学科知识体系传授的方法实施教学,规定出不同年级每一学期的训练目标和任务。这种做法不仅使得学生对心理辅导课的好奇心理和美好期望荡然无存,而且加大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加其心理压力,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违背了心理辅导的初衷。于是经过不断的探索,活动课程应运而生,它以学生活动为课程的主要形式,有目的地运用心理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并且在活动中可以利用良好的群体心理环境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小结

纵观当今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舆论宣传多而实际行动少,提倡性的多而强制性的少,理论研究多而具体方法少,这些都制约着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水平。而人们在教育模式认知方面的偏差,也会成为束缚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从我国中小学心理辅导模式的演变可以看到学校心理辅导发展趋势:从功能上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正由医学模式向教育模式转化;从目标上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正由诊断、咨询式模式向开发生成式模式转化;从辅导范围或对象的数量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由个别模式向团体模式转化或个体与团体并重;从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正在由咨询式、课程式向渗透式转化。因此,要达到和谐社会的社会发展目标,我们应该在中小学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一个家庭、学校和社会联合关注的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转变观念,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教育价值取向上,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人才培养方式,与文化课程教育、德育等区分开来,从情感上影响学生,促进学生人格的成长和完善。在教育模式上,采用多元教育模式,不同场景、不同教学条件下采用不同教育模式,将心理健康课、个案辅导团体辅导、信息型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辅导、深入型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拓展型的心理健康教育社区服务、学习型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科研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等等有机结合。在教学目标上,贯彻教育的核心目标,让学生真正的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自我发展,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师资力量上,关注专职教师的培养,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包括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建设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发展,从而可以使教师在实践中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简介:吴辉,男,湖北商贸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

参考文献

[1] 俞国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进展[J].教育情报参考,2001(03):12-13.

[2] 傅才文.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和功能[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04):107-109.

[3] 刘建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与实践[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5.

[4] 姬金泉,童桦,付选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C].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2005.

[5] 潘珊红.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7.

[6] 蒋剑玫.非功利: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性价值取向[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8.

[7] 徐向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标及其落实[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5.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模式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