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参赛研究与思考

2017-11-27 20:47张振平郭璇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9期
关键词:信息化高职

张振平+郭璇

摘 要 一年一度的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如期开展,它对教师信息化素养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及教学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作为省赛的参赛者,笔者对信息化教学设计参赛的内容、步骤、备赛流程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解读与研究,并对高职院校如何“以信息化引领职业教育现代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高职 信息化 实训教学比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为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2010年5月5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指出:要“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随后的几年,全国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大赛轰轰烈烈展开,赛项的设置逐步趋于合理,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教育部2017年工作要点》,河南省教育厅主办了2017年的省赛,分别设置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现分析如下。

1信息化实训教学政策引导

1.1比赛项目

信息化实训教学重点考察教师针对给定的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实训教学设计和完成相关技术技能操作的能力。参赛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设定教学目标、创设学习的情境,完成信息化实训教学设计,利用自行携带(或现场备用)的设施设备完成与实训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操作,展现良好的实践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教学设计应已用于实际教学,效果突出。

1.2比赛分组

比赛设农林牧渔大类相关专业《果树生产技术》课程中“嫁接技术”有关内容、装备制造大类相关专业《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中“零件尺寸测量”有关内容、电子信息大类相关专业《综合布线技术》课程中“双绞线及其制作”有关内容、旅游大类相关专业《中式烹调工艺》课程中“食品雕刻”有关内容等4个组别。

1.3参赛内容要求

(1)参赛内容为高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的,应依据教育部印发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的教学要求进行设计和制作。(2)参赛作品教学内容应与相关课程实际教学中使用的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内容对应。(3)专业组别以《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以及2016年增补专业为准。

1.4比赛办法

参赛团队录制不超过15分钟的视频,由主讲人讲解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实施成效并完成要求的实践操作。省大赛组委会组织专家对提交的视频和相关材料进行初评。现场决赛时,主讲人利用自行携带的工具、材料完成实践操作(与初评视频的操作内容相同),时间不超过8分钟,评委根据初评提交的视频和相关材料进行提问,参赛教师回答问题并阐述个人观点,答辩时间8分钟,换场7分钟。

2信息化实训教学的内涵

信息化实训教学就是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教师与学生利用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互动。这里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具有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和教学环境虚拟化的显著特征;配套设施包括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室、校园网络、微格教室、语音室、电子阅览室等;现代教育媒体包括:多媒体教室、实训现场教学、一体化教学;教育信息资源包括:网络课程资源、电子图书馆、教学网络平台(如蓝墨云班课、中唐移动教学系统等)、即时通讯软件(如QQ、微信等)、微课、图片、软件资源库等;教育技术方法包括:基于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以及问题引入式教学等;双边活动是指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实现以人為本、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优化活动。

3信息化实训教学设计的步骤

笔者主持的是《双绞线及其制作》实训教学团队,根据赛项要求,我们根据教学基本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分析如下:

3.1教学基本情况

教学对象: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二年级学生。

学习基础:已学习过的前置课程为《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交换技术基础》,学生通过前置课程和本课程第一单元的学习,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双绞线的基本原理等基础知识与技能。

学习特点:有一定网络制式、最喜欢动手操作、学习积极性较高,但是他们对操作步骤不熟悉、学习目标不明确、有一点畏难情绪。

教学资源:采用的教学资源有中唐移动教学系统、100VR只能交互教育云平台、华为网络实训室以及教师的微课等教学资源。

按照教学内容和岗位技能要求,确定了本单元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为“三加深、两学会、三培养”。其中“三加深”指的是加深对原理的理解、工具的认识、线序的排列,“两学会”指的是学会工具的使用、双绞线的制作,“三培养”代表团结协作、操作规范和职业素养。

3.2教学设计

依据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求,我们基于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实现了“死的理论”到“活的技能”的转化。利用中唐移动教学系统、100VR云平台、华为网络实训室等教学资源,开展课前预习、课中学练、课后巩固的教学活动,体现“听得懂、学得会、做得来”的教学理念,达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教学目的。

课前,教师利用教学系统,下发预习任务书、综合布线行业标准、微课等预习资源,学生登录系统开展课前预习,老师查看班级预习进程,并给予预习评价,学生与老师可以互动。

利用移动学习系统,学生完成签到和知识检测,教师实时获取检测结果,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答疑,夯实理论基础。

课中,根据双绞线的制作过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地铁的运行,我们形象地设计了购票须知、线路规划、乘坐过程、意见反馈四个教学环节,使得教学形式栩栩如生。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操作要点规划为六个站点:剥线站、排线站、剪线站、插线站、 压线站和测试站。水晶头和数据线是一次性实训耗材,我们采用三维仿真软件,将实物操作虚拟化,让学生对双绞线制作的主要步骤进行反复的模拟训练,提高了学习效率、降低了学习成本。学生按小组进行实物操作,老师巡回检查,发现一些典型问题,则指定该小组中一名学生利用手机将操作过程联网到大屏幕上,老师进行讲解,学生可以清晰地观察错误所在,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剥线长度和压制水晶头的用力大小,化解了学生对细节问题的迷茫。endprint

课程尾声,根据预习评价、知识检测评价、学生和小组的课堂表现,教师对学生进行星级评价,学生通过本次课的学习感受为老师“点赞”。本次实训课全程实施5S管理,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要求学生课后通过中唐学习系统拓展学习领域,如办公管理、家庭组网、机房建设和自我维护。同时为学生发放实践任务卡,本课程所有任务都与实训室及办公局域网挂钩,出现双绞线问题时,学生若能及时解决,将得到实训管理员的一枚“通过”章,纳入期末总评。

3.3教学反思

本次课基于翻转课堂教学理念,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完成双绞线制作及其应用为主线,紧紧围绕双绞线制作技能目标,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手机投影相结合、教师学生相结合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综合考核表明,绝大多数学生都完成了教学任务要求,使学生在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信息化教学设计备赛

4.1参赛项目的选择

选题时须选择能够鲜明体现本课程特色的教学单元,笔者的参赛作品是《双绞线及其制作》,该项目达到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充分体现了高职院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4.2评审指标分析

在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仔细研读大赛评分标准,重点关注以下四点:(1)设计单元必须是已经实施过的教学过程,重点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2)找出传统教学中最难以突破的重难点,合理运用信息化技术解决重难点,追求信息技术在教学当中的功效最大化,用最简单的方式来解决传统教学中最难以解决的问题。(3)恰当运用图、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做中学、做中教。(4)防止信息化技术的“过度替代”和大量堆积。

4.3往年优秀作品分析

可以登陆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大赛官网,观看历年信息化大赛的获奖作品,对参赛设计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4.4教案和说课稿的设计

充分说明信息化技术是如何运用在本单元中,产生了怎样的教学效果;尤其是运用信息化技术如何突破传统教学中的重难点,并对使用信息化前后进行对比,突出信息化的優势;恰当表达本单元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创新和特色所在。教案和说课稿的设计要规范、美观、有特色,要简洁,不用大篇幅的文字,注意图表和流程图的恰当运用等。

4.5工具软件的使用

参赛作品中需要大量的音视频、图片,参赛者需要掌握以下软件对素材进行处理:(1)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8;(2)视频剪辑:魔影工厂;(3)视频格式转换软件:插入ppt的视频、音频需全部转换成wmv格式,采用格式工厂;(4)图片处理软件:photoshop等。

5结语

信息化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按照“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通过举办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教学比赛,激发了教师的信息化需求,推动了教师的信息化能力发展,对在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张振平(1970-),男,河南省西平县人,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05-05.

[2]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Z].2012-03-30.

[3] 谢传兵,侯小菊,张少刚.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发展报告[J].中国远程教育,2014(12).

[4] 胡小勇,郑晓丹,冯智慧.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优课课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339):36-40.endprint

猜你喜欢
信息化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分析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