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观培养研究

2017-11-28 21:22李春艳
青年时代 2017年29期
关键词:培养

李春艳

摘 要:面对当前就业的严峻形势,加强对高职学生职业观的培养已经成为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在调查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观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艺术类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观的特点,并指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了实施职业观培养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艺术类高职大学生;职业观;培养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学生不断增多,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如何顺利解决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从解决措施来看,除了需要国家调整政策、改革高等教育外,大学生本人也需要具有正确的职业观,这对大学生成功就业有很大影响。为了准确了解当前艺术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職业观状况,笔者对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成都艺术职业学院、四川文化艺术学院三所艺术类高职院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80份,回收有效率96.67%。

一、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观现状

所谓职业观就是择业者对职业的认识、态度、观点,如对职业评价、择业方向等的认识,是择业者选择职业的指导思想。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艺术类高职学生的职业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所学专业的认识模糊,职业目标不明确

专业选择是为将来从事的职业服务的,但是大多艺术类高职生在选择专业时没有经过慎重的选择和考虑。在调查中,笔者发现不少学生是因为文化成绩差才选择成为艺体生参加高考的,对专业认知有较大的模糊性。从调查数据来看,有1/3以上的学生对社会职业状况了解不多或不了解,对未来的职业选择未做长远的规划。由此可见,尽管从心理方面来说大学生们已基本成熟,具备了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但对于自身适合从事什么职业仍表现出迷茫,甚至有一部分大学生觉得自己所学专业与未来职业之间不具有联系的必然性,对专业认识模糊,对职业目标的选择不明确。

(二)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与学校的培养目标具有矛盾性

艺术类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应用性艺术专门人才,主要是面向艺术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这就决定了艺术高职学生的就业具有基层性。但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艺术类高职学生在择业时,仍把经济收入放在重要位置,其次是对就业地域的选择。有45%的人要求到发达城市就业、有42%的人要求最低起薪为3000,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就业选择,艺术类高职学生大多带有功利性。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了五个层次需要理论,而作为最高层次的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往往与社会需求相统一。但是艺术类高职大学生在追求自我发展的时候却表现出与社会需要相冲突,比如调查显示,有相当部分的学生想去中等及以上的城市发展,认为在大城市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为优厚的待遇。但从当前实际社会需求来看,偏远城市及乡镇等更缺乏人才,尤其是基层文化站的建设更需要大学生。但由于受多元文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学生在职业选择中更加注重利益化。

(三)艺术类高职大学生在职业规划上具有盲目性

95后的艺术类高职大学生,他们思想活跃,有强烈的学习兴趣、怀疑精神和创造能力,对未来的职业选择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但同时也具有盲目性。调查显示,艺术类高职学生,大部分学生家庭条件较好,父母对其职业规划的影响较大。部分学生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认为父母会给予自己帮助,听从父母的安排。另外有1/3的学生选择毕业后不直接进入企业或政府机关工作,而是选择自由职业者或自主创业。且目前也出现了慢就业、不就业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确立清晰职业目标的积极性,也未有意识地培养相应的职业道德、政治素养、创新精神等。

二、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观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观存在的问题与其他院校相比,既有共性,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其原因也是多样的。

(一)自我需求与社会需求之间产生冲突

在职业认知中,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存在对高职培养目标及自身职业目标定位偏移的现象。多数高职大学生缺少服务社会的大意识,对职业的选择与社会价值观脱节。艺术类高职学生存在重物质、轻精神;重索取、轻奉献的倾向,尤其是没有形成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学费比普通类高,他们的就业期望也较高,所以他们不愿到小企业、基层工作。这与自我需求和社会需求之间的不一致,社会转型带来的冲击有很大关系。

(二)专业学习与社会职业需要缺乏关联性

近些年兴起的“艺考热”使艺术类学生数量呈几何式增长,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艺术类高职大学生更需要有较强的专业性。在调查中发现,艺术类高职院校更加重视专业课的培养,而忽略了其他职业素质的培养。大部分学生认为决定成功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实际操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学历水平、机遇、个人品德等。把专业技术放在首位,而良好的道德修养放在最后,反映出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轻视。但在实际就业中,用人单位恰恰看重从业者是否具备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沟通与协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职业品质,而这些正是艺术类高职学生缺乏的特质。

(三)学校对大学生职业观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

大学期间是职业观培养的关键时期,能否形成正确的职业观,能否在毕业后顺利就业,这一时期学校的职业观教育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政府相关政策的引导、学校服务职能的增强,职业生涯教育在各高校受到了一定重视,但由于起步较晚,未能获得足够的资源和支持。在走访的几个艺术类高职院校中,每所学校均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计入学分。但是课程内容简单,学时也较短,涉及的内容多数是就业形势的分析及就业政策的解读,学生的收获并不大。学校的职业指导也主要沿袭传统,以就业推荐、就业派遣、外联企业、举办招聘会等传统形式为主,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观培养教育。

三、艺术类高职大学生职业观培养问题的解决途径

针对艺术类高职大学生职业观存在的问题,必须从多个维度提出对策,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endprint

(一)重点把握艺术类高职学生职业观培养的特殊性与指导性

大学生的普遍年龄是18~22岁,其人生观、世界观与职业观还不成熟,存在一定的可塑性和发展潜力。而艺术类高职学生与普通类大学生相比,在认知水平、思想道德水平、业务能力、自身条件等方面有一定的差距,在职业价值观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具体表现为直接的、感性的、突出個性的。因此,在对艺术类高职学生进行职业观培养时,要遵守以下三个原则:一是有利于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二是加强职业道德观教育;三是将自身特点与职业发展相结合。善于从学生自身出发,因势利导,在尊重其个性发展和个人需求的基础上,将职业观培养贯穿于高职教育的全过程。

(二)改革和创新职业观培养的内容、形式

职业观培养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从调查中我们看到,目前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在职业价值观判断上存在偏差。基于前面分析的艺术类学生的个性特点,存在重视专业忽视人文道德修养,以及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缺少相应的职业指导的问题,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要设置专门的职业指导课程。授课不应仅停留在政策的解读和就业信息的提供上,要注重与专业课教学的结合,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及专业对应的岗位,从社会需求、岗位需求等方面进行指导。使学生通过讲授、实践等各种活动充分认识到在职业观培养中,从业者的知识、能力、素养是用人单位看重的内容,并理性分析自身的个性特点、潜能、优势与不足,对自我有较清晰的定位和评价,从而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另外,艺术类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作用,将其渗透于整个高职教育的全过程,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品质。

(三)多方位多角度创新职业培养观机制

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观的培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纠正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对职业观的认识偏差,必须从多方位多角度创新机制进行正确引导。对于学校而言,就业指导人员要针对艺术类高职大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将职业观培养与高职教育结合起来;对于社会而言,要营造积极向上的职业氛围,打破“唯学历”的桎梏,建立基于能力的人才选拔体系和激励机制;对于家庭,要纠正“望子成龙”的过高期望,以及重物质轻精神的功利性思想,尊重子女的选择;对于艺术类高职学生而言,要摒弃期望值过高、过于重视物质等错误的观念,根据自己的职业理想、专业特长、兴趣爱好等,将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相统一去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当代艺术类高职院校大学生面临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个人与社会的良好发展,应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继玉.艺术类高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研究[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2(03):104-105.

[2]姚秋艳.略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观培养的紧迫性及对策[J].新课程研究,2007,(7):67-68.

[3]张存贵.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1):9-11.

[4]安静.新形势下我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8.endprint

猜你喜欢
培养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