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作中”区间,内化写作过程

2017-11-29 20:01洪峰
新教师 2017年10期
关键词:评议互动式赏析

洪峰

【编者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写作的评价,应按照不同学段的目标要求,综合考查学生习作水平的发展状况。”在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教育的前提下,习作评价要进行怎样的改进与创新?有哪些新的形式与策略?本专辑所刊发的两篇文章或许会给读者一些启发与帮助。本刊将就这些问题继续展开讨论,欢迎读者来稿。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写作“评价建议”中提出,“要重视对习作修改的评价。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但在当前的习作教学中,学生自改、互改行为存在缺失。习作评改目的不够明确,主体不太合理,模式不太科学,效果不大理想。针对这种状况,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尝试“案例互动式”习作评改实践操作,取得良好效果。现简介如下。

一、“案例互动式”习作评改的研究内容

案例互评习作研究内容主要分为情感、技术、习得三个方面。在情感上,营造民主、平等、主动、积极、真诚、合作、开放、激励的评价学习氛围;在习得上,通过互动评议,合作、交流、分享,评中写,写后评,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以下重点阐述技术层面内容。

(一)设计“互动评改表”,评改有据可依

1. 依据“评价建议”,设计“互动评改”结构。依据新课程标准“评价建议”,设计“互动评改”结构。对习作先进行量化评价,再进行等价评价和评语评价,力求客觀、全面。借助表格把评语、等第、分数相结合,呈现这三方面评价,评级表简单明了,操作方便。

2. 依据“课标课本”,设计“互动评改”内容。根据新课程标准关于习作的要求,归纳为:语言通顺、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分段描述、标点正确、行款整齐、书写规范,运用积累语言,学习文中表达方法,不写错别字,紧扣习作主题,习作有一定速度。基于此,设计了“互动评改”的内容。

3. 依据“检测要求”,设计“互动评改”等级。根据区域小学第三学段期末质量检测要求,习作大致为30分,分特类文:29~30分,一类文:24~28分,二类文:21~23分,三类文:18~20分,四类文:18分以下。依此,对应相应的得分,等级分别为“优★、优秀、良好、合格、待评”。如下表。

表1:学生“互动评改”记录表

(二)应用“互动评改表”,互评有的放矢

学生根据各项要求进行点评。这种有依据、有目标性的评价,使习作互评更真实、更细致、更易操作。当学生拿到同伴给自己的评改表后,不仅可以看到各项得分、总分和等级,还可以看到同伴对习作的评语,有赞美肯定,也有意见建议。以此再读习作,主要针对表中的各项对应修改,再进行小组第二轮评改、修改。教师还可以根据修改情况进行加分,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和主动性。

(三)“案例互动式”习作评改的操作流程

第一步:将学生初稿分发给四人小组,每人根据“互动评改表”进行评改,要求组内评两人,同时赏析、积累好词佳句,围绕本次习作主题,讨论确定中心议题1~2个。

第二步:小组围绕主题,根据习作要求与中心议题进行讨论,聚焦初稿案例,交流哪些该写,哪些不该写,哪些该具体写,并分享怎么写等。

第三步:小组代表进行汇报交流,各组补充,并举例说明。其中有争议内容再进行讨论。

第四步:总结出习作技能手册,再结合前两人的互评意见,对习作初稿进行修改;修改后轮换作文,再次评改,最后定稿,集结成册。教师评定,佳作展示。

概括步骤即案例获取,互动评改—点击案例,商定议题—总结技能,修改习作—集结成册,成果展示。

二、“案例互动式”习作评改的实践操作

(一)案例互动共享,让习作成为情感互动的需要

案例式习作评改方式,搭建了一个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智慧在共享中碰撞,方法在共享中习得,快乐在共享中获取,习作水平在共享中逐渐提高。

1. 阅读层面:让习作拥有更多的读者,培养学生的写作读者意识。以往学生大多认为课堂写作是为了“交作业”,处于被动写作状态。因此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平台,建立一个“读者群”,让学生既是作者,又是读者。这样的“读者意识”在习作评改教学中能发挥巨大的能量。

2. 赏析层面:让更多的读者学会评议,激发写作的内在动力。学生在评议、交流、汇报以及全班重点案例点击评改活动中,扩宽写作视野,厘清写作思路,掌握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互评,学生逐渐学会客观科学地评价,在互评中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借鉴方法,接纳意见和建议。

3. 积累层面:让更多的作者得到欣赏激励,进而夯实写作技能。在互动阅读评改中给予肯定和欣赏,创造了平等的机会,营造了浓郁的氛围。得到同伴的认可,比得到教师的表扬作用更大。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也懂得了相互欣赏、鼓励,同时学习他人的长处,夯实自己的写作技能。

(二)案例互动评议,让习作成为习得技能的通道

案例式评议习作,给学生们创设了共享习作的平台,扩大了学生习作的读者群,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内驱力。在欣赏与被欣赏,肯定与被肯定,建议与被建议中,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评改方式,把阅读、赏析、评议、修改的习作权真正归还给学生。具体操作策略可从三方面进行。1. 评议层面:让评议明明白白、有章可循;2. 聚焦层面:让评议真真切切、有目共睹;3. 归纳层面:让评议沸沸扬扬、有法可依。

(三)案例互动修改,让习作成为自我完善的过程

经过了共同阅读、赏析、评议、总结归纳后,学生进入冷静思考、自我完善的修改阶段。

1. 案例点击,共同实践。具体做法: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习作,进行全班集体评改。然后,学生再读修改后的文章,谈谈自己修改的想法或者收获。

2. 互评互议,再评再改。为鼓励学生修改作文,并使用评议过程中习得的写作方法,组织学生修改作文后,再次进行评议。请修改好的学生上台读习作,由其他同学打出等级,并派代表说出意见。有异议,由教师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反馈给全体学生。

3. 案例佳作,汇编成册。在修改基础上,进行全班作文总亮相,评出这次习作的佳作和进步习作。打印成文,汇编成册,附上本次习作的习作技能。学生带着这样的习作册,和家长一起阅读、赏析,给习作写评语。班级再次选出一、二、三等奖,将得票数最多的习作汇编成珍藏本。

三、“案例互动式”习作评改的研究成效

案例式评改激发了学生评改作文的积极主动性,提高了评改作文的能力,并总结出习作技能手册。

表2:习作技能手册之三类作文主题写作注意事项

与传统的习作评改方式相比,案例互动式习作评改有以下几个转变:改变了习作评改的主体,不再是教师为主,而是以学生为主;改变了习作评改的方式,习作不再是学生自写自评,而是通过合作学习互评互改;改变了习作评改的模式,不再是“师—生”单项教学模式,实现了“生—生”“师—生”之间的合作,分享了习作时的独特乐趣、多元思想,和不同情感。另外,还改变了习作评改的作用,改变了习作评改的内容与议题的限制,使学生在习作评改中不断累积总结各种类型的写作技能。概括地说,习作评改的目的、主体、方式、过程、效果等都有所转变。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文海实验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评议互动式赏析
南京市集中“检视”三方评议
难忘的两次评议活动
创新评议形式 提高评议实效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如何打造自主互动式高中语文课堂
互动式设计模式研究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