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海丝”文化元素 构建美育课程体系

2017-11-29 17:18李嫣红
新教师 2017年10期
关键词:早操海丝美育

李嫣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泉州文化更是风格独特,笔者所在幼儿园地处千年古桥洛阳桥畔,拥有得天独厚的“海丝”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如何汲取“海丝”文化元素,构建美育课程体系,让幼儿成為了解和掌握这些特色资源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已成为幼儿园美育课程构建的方向。笔者所在幼儿园以《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的精神为指导,以“为幼儿梦想扬帆,为教师成长领航,为家长育儿护航”为办园理念,以培养“尊重自然、珍爱生命、乐群创造、全面发展”的幼儿为目标,根据幼儿的实际经验和发展需要,积极运用泉州的“海丝”文化元素营造“温馨、快乐、和谐、优美”的育人环境。科学定位幼儿园美育目标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遵循美育特点和幼儿成长规律,通过统筹整合幼儿园与社会美育资源来开展活动,培养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美和创造美,逐步形成富有“海丝”艺术文化特色的课程体系。

一、营造艺术欣赏区,感受“海丝”文化内涵

艺术欣赏是幼儿园审美教育的基础,重在引导幼儿从发现美、感受美和体验美等审美特征入手,发展其积极的情感、想象力和理解力等,遵循审美的教育规律,激发审美知觉和对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为了充分创造机会与条件,让幼儿在体验中萌发对美的感受,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精心打造了三维立体艺术欣赏体验区。

首先是用廊道空间呈现“海丝”风情。我们分别在三个楼层的廊道空间创设了“海丝风景”“民俗风情”“民间艺术”的三维空间欣赏区。

接着是在休闲空间植入“海丝”景点。我们根据不同年龄幼儿艺术感受欣赏和表现创造力的差别,以泉州“海丝”文化景点为主线,开辟了“东西双塔”“飞天乐伎”“清净寺风光”“洛阳古桥”“惠女风情”等十个海丝主题欣赏涂鸦创作墙。鼓励幼儿用贝壳、木片、纽扣、小石头、芦苇、纱布、麦梗、颜料等材料,用自己的方式尽情想象创作,表现闽南古桥、古塔、古厝、古寺等丰富多彩的“海丝”景点,使之感受“海丝”文化深沉而独特的底蕴,激发他们爱家乡的情感。

我们还着重在创意空间表现“海丝”艺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海丝”之路的民间传统工艺以精湛的技艺驰名海内外。我们汲取这些民间工艺的精华,开辟了专用的幼儿美术创意活动室,分别设置了水墨画区、玩泥区、纸艺区、手工制作区等功能不同的区域。教师则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选择操作材料,进行自由创作和表达,激发了幼儿参与艺术活动的欲望,也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感受了“海丝”文化内涵,体验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创意空间的创设能有效刺激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潜能,能有效地令幼儿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和“爱拼才会赢”的“海丝”情结。

二、设置自主游戏区,体验“海丝”人文风情

幼儿是在与环境和材料的互动中成长发展的,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这给他们带来快乐的童年。我们顺应幼儿天性,充分利用“海丝”资源结合幼儿发展需要,创设了“农家乐特色小吃区”“月亮湾海边度假乐园”“惠女风情体验区”等自主游戏区。在这些活动区中,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内在需要体验捞鱼虾、挖海螺、晒海鲜、煮海鲜等生活劳作活动;也可学习惠女民俗,尝试使用劳动工具感受劳动美和创造美的乐趣,提升综合素养。在设置这些自主游戏区时,我们遵循了整体性、适宜性和发展性的原则,将幼儿园作为一个动态系统进行打造,发挥整体优化功能,并根据小中大不同幼儿的能力水平设置不同的自选区,体现循序性和层次性,逐步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富有“海丝”特色的自主游戏区既能有效促进幼儿交往合作,提升其共同协商讨论、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还能让其在愉悦的劳作游戏中充分体验劳动创造美的历程,促进其良好个性的发展。

三、开展主题教学活动,构建“海丝”课程体系

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是构建“海丝”课程体系的重要途径。在主题教学活动中,我们特别重视主题墙饰的教育价值和美育功能,让班级主题活动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

我们立足“亚洲海丝艺术公园”的本土教育资源优势,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围绕大主题“印象海丝”,开展了“闽南古厝”“东西塔风情”“美丽的洛阳桥”“古港风情”“家乡的红树林”“家乡的小吃”等十二个系列子主题,拓展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式,建构美育课程教学体系。让幼儿了解“海丝”的美景、建筑、特产、名人、小吃等相关内容,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建构对“海丝”文化的认识。同时,还鼓励幼儿用各种美术表现形式创作“闽南古厝”“贝壳组画”“石雕艺术”“惠女服饰”等“海丝”作品,并引导他们将自己的作品贴在主题墙饰上。这使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启迪,成就感得以满足,也给生活环境增添了一份生机。发挥主题墙饰环境的教育价值,能更好地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充分体现了环境与幼儿的互动效应。

四、开发民俗风情早操,展现“海丝”娃娃风采

早操活动也是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的途径。我们融美育入早操活动,重视加强美育的渗透与融合。

首先,我们结合“海丝”地方特色,挖掘“海丝”民间童谣、歌曲等丰富美育资源,创编了“美丽的红树林”“古老的洛阳江”“快乐的小船”等“海丝”民俗风情早操。其次,我们发挥教师的语言美、体态美等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幼儿在朗朗上口的闽南童谣和儿歌声中,或手执绿扇(树枝),或头戴鱼儿斗笠,或手摇双桨翩翩起舞。在“海丝”民俗风情早操编排活动中,我们遵循动静交替原则、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原则,在发展幼儿运动技能和动作协调技能的同时,充分调动每个幼儿参与早操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富于本园特色的“海丝”主题早操,让幼儿在互助合作、快乐交往中尽情展现“海丝”娃娃的风采。

总之,我们将美育贯穿在幼儿园教育的全过程,围绕美育课程目标,逐步完善和构建“海丝”文化的美育课程体系,形成“海丝”特色学园文化,促进幼儿的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台商投资区洛阳中心幼儿园 责任编辑:庄严 黄晓夏)endprint

猜你喜欢
早操海丝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做早操
做早操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做一做
海丝泉州 20余项科技成果在这里对接
海丝源头——泉州
海丝海博会四月启幕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