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研究

2017-11-30 12:07王志英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2期
关键词:阿替普尿激酶溶栓

王志英

(山东省德州市德州联合医院心内科 山东 德州 253010)

阿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研究

王志英

(山东省德州市德州联合医院心内科 山东 德州 253010)

目的:探讨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4月~2015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80例患者分为尿激酶组和阿替普酶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为尿激酶组患者使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为阿替普酶组患者使用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经过治疗,阿替普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尿激酶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急性心肌梗死;阿替普酶;尿激酶;溶栓治疗;效果

近年来,我国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发病率一直呈明显上升的趋势。目前,国内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要是进行溶栓治疗。此疗法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的再灌注量,缩短其心肌再灌注的时间,有效地挽救其濒死的心肌,降低其心室重构的风险,改善其预后。尿激酶是临床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最常用的药物。但是,用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极易引起出血性疾病。为了进一步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最佳药物,我院对2013年4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使用尿激酶和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其中接受阿替普酶治疗的40例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3年4月~2015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用药的不同将这80例患者分为尿激酶组和阿替普酶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在阿替普酶组的40例患者中,有男性29例,女性11例。他们中年龄最小的46岁,年龄最大的70岁,平均年龄为54±7.5岁。其中,梗死部位在心肌前壁的患者有19例,在心肌下壁的患者有12例,在心肌正后壁的患者有9例。其中,有17例患者合并有高血压,有12例患者合并有糖尿病,有6例患者合并有慢阻肺,有5例患者合并有脑梗死。在尿激酶组的40例患者中,有男性30例,女性10例。他们中年龄最小的45岁,年龄最大的72岁,平均年龄为55±8.5岁。其中,梗死部位在心肌前壁的患者有20例,在心肌下壁的患者有13例,在心肌正后壁的患者有7例。其中,有18例患者合并有高血压,有13例患者合并有糖尿病,有5例患者合并有慢阻肺,有4例患者合并有脑梗死。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①患者发病的时间均小于12h。②患者心电图的ST段均明显抬高[1]。③患者均伴有胸部疼痛的症状,其疼痛持续的时间>30 min,且其经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无效。④患者的心电图显示,其相邻两个导联的ST段抬高且呈动态演变。其肢体导联均>0.1mV ,其胸部导联均>0.2mV。⑤患者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的浓度出现动态改变。⑥患者的年龄均≤75 岁。⑦患者没有进行溶栓治疗的禁忌症。排除标准为:①伴有严重心功能不全的患者。②心瓣膜病患者和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③有活动性出血的患者或在2周内接受过大手术的患者。④血压>200/120mmHg的患者。⑤正在使用治疗剂量抗凝药物的患者。⑥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或有大出血倾向的患者。⑦疑似存在主动脉夹层的患者。⑧合并有严重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肝、肾功能损害程度严重的患者或肿瘤患者。⑨拒绝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或有溶栓治疗禁忌症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具体的方法为:①嘱咐患者卧床休息,避免进行剧烈的运动。②对患者进行低流量持续吸氧治疗。③对自述心前区疼痛难忍的患者,使用吗啡为其进行皮下注射。④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密切监测其血压、呼吸、脉搏、心律、心率及心电波形。⑤根据患者的病情,为其使用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他汀类药物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进行常规治疗。⑥对患者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肌钙蛋白和血型等检测。⑦在进行溶栓治疗前,让患者口服300mg的阿司匹林和300mg的氯吡格雷。在此基础上,为阿替普酶组患者使用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即在患者被确诊后,立即使用15㎎的阿替普酶对其进行静脉推注,然后在30min内为其泵注50mg的阿替普酶,最后在60min内为其持续泵注35㎎的阿替普酶。阿替普酶由爱德药业北京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S20020034,规格为50mg/瓶。为尿激酶组患者使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即将150万U的尿激酶溶于100ml的生理盐水中,将此药液在30~60min 内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尿激酶由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10920040,规格为10万U /瓶。在进行溶栓治疗结束后的12h内,为两组患者均使用0.4ml的低分子肝素钙进行皮下注射,每12h注射一次,连续用药5~7d。

1.4 疗效判断标准 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①显效:经过治疗,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均消失,其心电图的波形恢复正常。②有效:经过治疗,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均明显好转,其心电图的波形明显好转。③无效:经过治疗,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其心电图表现均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我们使用SPSS16.0软件包对本次实验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经过治疗,阿替普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尿激酶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在进行治疗期间,在阿替普酶组的40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现牙龈出血的症状,有1例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的症状,有1例患者出现皮下出血的症状,有1例患者出现镜下血尿的症状,其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在尿激酶组的40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出现牙龈出血的症状,有2例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的症状,有2例患者出现皮下出血的症状,有3例患者出现镜下血尿的症状,有1例患者发生脑出血,其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7.5%。阿替普酶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尿激酶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AMI) 又称“急性冠脉综合征”。此病是指患者的冠状动脉发生突然性闭塞,并引起以心肌缺氧、缺血、坏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急危重症[2]。AMI是诱发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上对AMI患者进行治疗最有效的方法是再灌注疗法,即迅速疏通其闭塞的血管,使其血管再通,以改善其机体的血流,恢复其心肌组织的功能。静脉溶栓疗法是目前国内治疗AMI 最为常用的再灌注疗法,此疗法可使患者闭塞的血管再通,促进其心肌组织的恢复,降低其死亡率。在美国和欧洲的AMI 治疗指南中均明确指出,为AMI患者选择正确的药物进行溶栓治疗,可迅速促进其心功能的恢复,改善其预后,提高其存活率。尿激酶是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常用药物,此药可激活人体中内源性纤维蛋白的溶解系统,催化裂解纤溶酶原,将循环系统中的纤溶酶原激活为纤溶酶,降解其血循环中的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和凝血因子Ⅷ等,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而发挥溶栓作用。但是,尿激酶具有增加纤溶酶的活性的作用,会对AMI患者全身的纤溶系统造成影响,增加其发生出血性疾病的风险。阿替普酶属于重组非糖基化纤溶酶原激活物,此药可通过赖氨酸残基与纤维蛋白结合,激活AMI患者血栓部位的纤溶酶原,促使其血栓溶解。阿替普酶因具有副作用少、无出血风险、溶栓效果好、血管再通率高、药物起效快等优点,已经成为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一线用药。

综上所述,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8):675 - 690.

[2] 胡大一,马长生.心脏病学实践2010:规范化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36-264.

R542.2+2

B

2095-7629-(2017)2-0002-02

猜你喜欢
阿替普尿激酶溶栓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及机制
阿替普酶溶栓联合序贯抗凝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