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衔接初探

2017-11-30 22:05黄焯江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衔接中小学差异

黄焯江

[摘 要]随着学科内容的增多及学习难度的增大,不少刚升入初中的新生对初中阶段的学习感到无所适从,导致学习兴趣减退,成绩开始下降。这既有社会的影响,也有个人的因素,跟小学和初中教学的差异也有关系。初中语文教师需要了解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七年级语文考查能力要求等差异,教授七年级语文课程时注意与六年级教授方式方法的不同,兼顾学生的基础,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语文教学;集中化办学;中小学;衔接;差异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28001502

2011年秋季学期,我带了七年级一个班的学生,其中有一女学生,开学初甚是积极活跃,刚上得头几篇课文,她就拿了语文课本来问我:“老师,第一篇诗歌我已背得,需要检查吗?接下来的几篇课文还需要背吗?”我略有些惊异:在这几篇课文的授课过程中,我都没提到背诵的要求,她怎么就背下来了呢?因为除了第一篇是现代诗之外,其他几篇课文都是现代文,是不需要整篇背诵的,但当时又不好拂了她的热情,只好说:“你能这么快就背得,很好,但老师现在有些忙,过后再找你来向我汇报这战果好吗?”过后,班级管理事务一多,我也就忘了要找那位女生来检查课文背诵的情况这一回事了,她也不再主动来找我说要检查背诵情况了。印象中那位女生的语文成绩中等左右。现在回想这一回事,颇多自责,可能当时我抽出几分钟时间,听她对第一首现代诗的背诵,而不是草率应付她,她的学习热情可能就大不一样,真是可惜!

上述女学生的例子,并不是个案。许多学生升到初中后,在一段时间内,随着学科内容的增多及学科难度的增大,学习方法不对头,良好习惯没有养成,对初中阶段的学习感到无所适从,学习兴趣减退,导致包括语文科在内,成绩开始下降。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里?我认为,导致学生兴趣减退、成绩下降等现象产生的缘由,既有社会的影响,也有个人的因素,跟小学和初中教学的差异也有联系。社会因素层面的问题我们教师无力也无法解决,只有属于学校层面的东西或内容,我们教师才有可能去操控及改变。因此,在小学高年级集中化办学背景下,了解小学和初中教与学的差异,并相应地做好小升初相应学科的衔接工作,成了我校部分教师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

一、了解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七年级语文考查能力要求等差异

(一)能力要求的差异

六年级上下册涉及的读写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读课文时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的能力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

(1)掌握所要识记的生字的音、形及义。

(2)掌握朗读方法,注意语气的停顿,为培养语感打下基础。

(3)了解写作的基本技巧,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提高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对文本理解的深度,体会作者情感。

(4)培养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养成边读边记,敢于质疑发言的良好习惯。

2.情感目标:进一步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

(二)朗读习惯的差异

六年级的学生,为了读得整齐,总是喜欢齐读,喜欢带着唱腔来朗读,因此,每一句的音似乎总是拖长半个节拍。这样“唱着读”的办法,能使他们更容易背诵整篇课文或诗歌。

而七年级的朗读训练,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或作者情感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感情融入课文当中,读出情感,读出意蕴,要求学生少些唱读。

二、授课衔接解决办法

结合考查侧重点及上述能力要求的不同之处,教师在教授七年级语文课程时应注意与六年级教授方式方法的不同,做好小升初的教学衔接工作,兼顾学生的基础,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及良好习惯的养成。

六年级的授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就课文的字词句进行识记、理解及背诵。因此,六年级语文教师在课堂授课时会作较详细的讲解分析。读背方面,需要学生以教材课文为主,加强字词句等知识点的识记训练。

七年级相对六年级来讲,教师的分析较少,但要精,在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情感的基础上,更多的是在读写方面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语感,让学生体会细节描写对人物形象及性格刻画、突出情节、彰显作者情感等方面的作用,学会品读,掌握方法,生成能力。

我在教授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一课时,用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的环节上,大概也就12分钟左右的时间,其中包括学生默读课文,也有教师从文题题眼“怀念”入手,对课文内容的点拨。剩下的大部分时間,我安排了两个环节。首先是朗读训练指导,这环节用去8至10分钟。我让学生默读搜索,找出“母爱让人感动”的语句或文段,先让两名学生试读,找出其优点与缺点,再组织学生讨论应该怎样抓重音及语调才是恰当的。如指导品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起初,学生有的说是“整宿整宿”该读重音,有的说是“常常”一词该读重音,答案并不统一。在我引导学生思考“母亲去世后,我对自己以往的任性及自暴自弃的举动该是一种怎样的心理”后,学生们纷纷说出“自责、悔恨和懊恼”这样的意思。把握住了这些情感,学生们自然也就明白重音其实应落在“一直”一词上。再通过两三回的朗读练习,学生自然就掌握了方法。其次是细节品读,用时12至15分钟。这一环节,我先以提出问题来预设情境:“文中多次提到‘看花一事,这与文章的主题有何联系?”学生自主思考后,再组成四人小组。经过讨论交流后,有些小组回答出了“是母亲希望身体残疾的‘我,能像花一样活得有意义,活得精彩”这样的内容。有了这样的理解基础,再加上我的点拨完善,本课的难点突破就水到渠成了。这节课的课后反思我是这样写的:“这节课‘语文味十足,学生们的表现和能力真应了那句话‘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相信我们的学生!”

回顾对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课堂上的灌输成分少了,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品读分析,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在合作交流中达成共识。经教师明确后,学生原先模糊的想法生成为清晰的感性思维,备课时“预约课堂的精彩”也出现了。相信,多些这样的引导,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能力,今后的授课会越来越轻松,班级的学习成绩也就有了保证。

当然,教育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它牵涉到方方面面内容。小升初的语文教学衔接工作,还有待我们去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研究,逐步完善,这过程肯定有曲折,有艰辛,但我愿在教学理念、专业素养和教学组织能力提高的追求之路上付出汗水,来期待教学的人生硕果累累!

[ 参 考 文 献 ]

[1]黄厚江.预约课堂的精彩——著名特级教师黄厚江中学语文教学智慧[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5.

[2]王伟娟.静水流深——语文教育知行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endprint

猜你喜欢
衔接中小学差异
相似与差异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高一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