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情润于“馨”

2017-11-30 09:09陈建军刘玉琴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温馨李老师家长

陈建军 刘玉琴

走进武汉市育才汉口小学,校园里随处可见的青葱绿植显得热热闹闹、生机勃勃,让人感觉舒心不已。这是一个闹中取静、静中怡情的校园,正如校长王晓芹对理想学校的愿景:香樟树下的书香校园、人文关怀下的温馨家园、灵性流淌下的成长乐园。

在育才汉口小学,“温馨”并不是纸面上的一个词语,而是随处可以见到、时时能够感受的校园常态。

哪怕花儿开得再晚,我们也要一直守候

“教师职业真是个良心活。”五年级语文老师杜海燕一脸唏嘘地说道。她的这份感慨,要从她班上的一名女生说起。

小文是一个看上去很聪明的孩子,头脑灵活,也很爱看书。但不知为什么,她总是不能完成作业,往往别人都写完了,她还没动笔。每次考试,作文肯定写不完,有时甚至只能写一个开头。察觉到这个问题后,杜老师想过很多办法:课堂上的练习,就守在小文边上看着她做完;考试的时候,目光大部分时间都放在她身上,或者全程基本站在她身边监考;布置的家庭作业,提前跟家长联系好,要求家长盯着她做完……几个月下来,小文在有人全程“监督”的时候倒是能完成作业,但稍一放松监督,又回到了原点——这个坏毛病一直没有改掉。

这名“屡教不改”的学生,真正让杜老师体会到了做教师的无奈。老师的努力家长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也想了很多办法,激励、诱导,甚至打骂,都用上了,小文的坏习惯还是纠正不过来。

在一次送孩子去培训机构纠正习惯还是没有效果后,家长已经非常失望了。孩子妈妈找到杜老师说,乡下有亲戚在学校当老师,想给小文换个环境,由亲戚帮忙带在身边看管。杜老师认为,这个孩子不能和大部分孩子一样完成作业,在班上学习成绩也一直也不好,但不能因为这个原因让孩子没有自信。换环境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孩子离开父母,情况会更糟糕,建议不要让小文转学。相信随着时间推移,她慢慢长大后情况就会有所好转。对于这个孩子,教师和家长要做的,也许就是等待。后来,家长接受了杜老师的建议,没有转学。小文就一直待在杜老师班上,如今已经顺利进入了五年级。

作为一名教师,面对有棘手问题的孩子时,往往是有心无力的。对家长提出的转学要求,杜老师没有选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即使家长已经对孩子失去了信心,杜老师仍然对孩子满怀希望,不想让孩子因为暂时的落后失去成长的机会。

桂敏老师刚带一年级的时候,班上有一个特殊的孩子小琪。因为他是早产儿,身体发育比同龄孩子迟缓,行为也完全不受控制。他很喜欢在上课时做小动作,揪女同学头发,故意把凳子弄出声响,喝水,大叫,在教室里到处乱跑。上课的时候,他还会趁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字突然跑出去,老师不得不把课停下来,先把他找回来。

这样的一个孩子,不要说老师见到他头疼,就连班里的大部分同学也拒绝和他一起玩。怎样让这样的孩子融入集体呢?桂老师观察后发现,小琪对植物和昆虫特别感兴趣,喜欢看相关的书籍。下课的时候,他可以蹲在角落里看蚂蚁很久,说得出蚂蚁的很多习性。于是,桂老师安排他在班会课上跟同学说蚂蚁、说树叶,给他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小琪把自己觀察到的东西分享给大家后,同学们开始佩服他了,慢慢接受并和他成为朋友。

除了鼓励小琪表现自己,桂老师还经常给他各种表扬和鼓励。如今,小琪的自我控制能力加强了不少,各方面的进步有目共睹:上课可以安静地坐至少30分钟,也不尖叫、不到处乱跑了,每天都认真做作业,下课还会和同学聊天、散步。

在育才汉口小学的老师眼中,孩子们如同花园里的花儿,有的在春日里就盛开,有的在秋冬才露脸,但只要是花儿,总有绽放美丽的那一天。“哪怕花儿开得再晚,我们也要一直守候。”这是育才汉口小学老师们的心声,也是他们坚守的信念。

“无心插柳”的背后,是“有心栽花”的坚持

真正的教育都是无形中影响孩子的。在育才汉口人看来,学校的氛围营造非常重要。学校一直坚持营造温馨的校园文化氛围。教学楼的四个楼道中,1号楼道是书香校园文化(教师、家长、学生的读书角和文化展示处);2、3号楼道是温馨家园文化(优秀教师教育经验点滴分享和学生活动精彩瞬间);4号楼道是成长乐园(学生在校内外的主题活动展示、体育艺术为主题的学生活动及成绩展示)。正是这些孩子们喜爱的主题文化,将不大的校园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也让孩子们于潜移默化中温馨成长。

在教师的课堂上,也流淌着一种如春风化雨般的细腻温和。

三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篇课文就是金波的一首现代诗歌《信》,在诗中有这样一句:“我学会了写信,用笔和纸,用手和心。”李丽老师在备课的时候,想起自己已经很多年没有写过信、收过信了。老师如此,学生更不必说,有些学生可能连真正的信都没见过。在这个通讯方式发达的现代社会,“写信”让人熟悉而又陌生。孩子们还有没有必要认真学习写信呢?李老师将这个疑问放在了心上。

后来上课时,李老师就在课堂上问学生:“同学们,如果现在你们要写信,你最想写给谁呢?”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要写给爸爸,告诉他少抽烟,因为爸爸平时有些严肃,不敢当面告诉他,所以要写信;有的说,我想写给妈妈,她平时总是太啰唆了,希望她不要那么啰唆;还有的说,要写给外公,他回老家很久了,很想念他……孩子们的发言非常踊跃,看得出,他们对写信是非常好奇和期待的。

于是,李老师就悄悄做了一些准备。刚好语文乐园(一)里要学习书信,要求学生了解书信的基本格式和内容的表达,在教会学生基本的书信格式后,李老师就把自己准备的一沓厚厚的信纸、49个信封、49枚邮票拿了出来:“这节课,我们就用笔和纸,用手和心给你们的长辈写一封书信吧!”孩子们跃跃欲试,有的下笔如有神助,不一会儿就写完了,有的则静静地思考该写些什么。

等所有学生的信都写完了,李老师并没有看这些信,更没有逐字逐句地修改。这可能是孩子们人生中的第一封信,应该保留他们最原始质朴的语言。李老师把信封和邮票发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写好地址粘贴好邮票,然后统一把信寄出去。在寄出信后,李老师在班级QQ群里对家长说了这样一段话:“或许在孩子给您的信中会有许多错别字,也有可能会语句不通,也许言语稚嫩生涩,更或许三言两语草草结尾,但仍然请我们的家长收到信后仔细阅读,然后给孩子们郑重地回一封信,这将是他们人生中特别的记忆,也希望我们的家长永久地保存,等孩子们长大了,再看看无比可爱的他们!”endprint

让李老师感动的是,不仅所有家长都支持她的做法,大部分家长在收到孩子的信后,都郑重其事地回信、寄信了。孩子们写信、寄信、收到回信,这期间不仅学会了与写信相关的知识,更与家长达成了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融。一位妈妈留言说:“感谢李老师的别出心裁,孩子在您的辛勤培育下不仅学到许多知识,而且会学到许多课本上没有的东西,感谢老师!”

在课程建设上,学校从2013年起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日进行校本课程和师本课程的探索,“我是汉口伢”校本课程应运而生,教师们也根据工作和个人兴趣爱好进行师本课程的探索。

在设计选修课时,三年级的五个班以手工为主,教师准备好课程后,三年级的孩子们再选择喜欢的课程加入。当时王娟老师就开设了一门“网红”选修课。

这个选修课的诞生还有一段故事呢!一次,王老师班上一个女孩子的头发松了,看到她披散着头发有点不知所措,王老师就帮她梳理了辫子,扎成了漂亮的麻花辫。别的孩子看到了,都满是羡慕。小女孩哪有不爱美的,大家都希望自己也打扮得更美。王老师灵机一动,就将自己的综合实践课定为了“形象设计”。

课程开始了,从最基本的梳理头发开始,将头发梳顺,再学习基础的扎马尾、麻花辫,到后来的蜈蚣辫、鱼骨辫、各种花型的小辫子、刘海的变化等,孩子们学得特别开心。男孩子头发太短不能扎辫子,怎么办呢?王老师就鼓勵男生给女生“做造型”。几次下来,男孩子也从开始的拒绝羞涩变得主动,甚至和女孩子讨论起什么样的脸型配什么样的辫子更好看,男孩女孩间的关系更和谐了。女孩子们早晨不用家长帮忙,自己梳好头发上学,男孩子们在家还可以为妈妈、奶奶等梳头发,大家都觉得学能致用。

这门选修课太火爆了,以致家长开放日的时候,大部分家长都到班上来观摩,教室里都挤不下了。“男生给女生扎辫子”的事情还被多家媒体报道,王老师的课不仅在学校火,在网上也红了。

对教师来说,这些只是在教学中自然而然的事情,却带给了孩子和家长们这么深的感触。这也是育才汉口小学所实践的“温馨课堂”的一个缩影。教育无须刻意地追求,只要保持一颗对待学生和家长真诚的心,“用心感受,用爱教育”,生命就会在用心和用情中萌芽、开花。

你是我的一抹冬日暖阳,我是你的一场及时春雨

好的教育是怎样的呢?于社会人士,可能是报告文件中某些先进的改革创举;于普通家长,可能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喜悦;但对每天陪伴学生的老师来说,更多的是一次次温情的付出。

小林是一名沉默寡言到近乎自闭的孩子。他似乎关上了与人交往的大门,总是紧紧地闭着嘴,即使是对老师也往往一言不发。面对这样的孩子,昌薇老师非常头疼,更令人烦恼的是,周围的同学已经习惯了他这个样子,大家仿佛也无意打扰他,自动地对他“退避三舍”。

刚上小学的孩子,正是天真活泼的年纪。昌老师暗暗下定决心,不能让他这样继续下去。要改变这样的孩子,又该从何入手呢?

在上个学期开学初的班级岗位设置的班会上,当有同学开玩笑地提议让小林当晨检员时,昌老师觉得可以试试。于是,在得到小林“愿意”的回答后,他就成了班级的“常务晨检员”。

晨检员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每天早操后向保健老师汇报班级晨检情况。在小林刚刚当晨检员的时候,他会认真地检查同学的个人卫生,却经常没有去找保健老师汇报,也不知道是忘了还是不敢。于是,昌老师就请坐在他后面的同学在他没有去汇报的时候提醒他。过了一段时间,小林没有汇报的情况越来越少,而且还和提醒他的那个同学交上了朋友,真是令人欣喜的变化!现在,小林不仅不需要同学提醒,遇到问题还能主动向老师报告,交上的朋友也越来越多。曾经没有存在感的小林,如今笑容天天挂在脸上。

杜文芳老师承担了学校三个年级十几个班的美术教学任务,每周二十多节的课时量让她丝毫不敢懈怠。课少的时候4节连堂,多的时候6节连堂,遇到特殊的日子基本就是全天7节连轴转。很多时候刚从上一个班级回到办公室还没来得及落座,下一节课的铃声就响了。

但忙得脚不沾地的杜老师,还在默默经营着一个“秘密基地”——“指精灵画坊”微信公众号。

在上美术课的时候,杜老师保持着拍照片的习惯。在她的手机上保存着许许多多孩子们的照片,有时拍下的是孩子们快乐的笑脸,有时拍下的是孩子们专心创作的画面,更多的是充满童稚的作品。时间一长,杜老师手机里积攒了大量的照片。闲来无事,杜老师会翻看孩子的作品。杜老师觉得孩子这么优秀的作品只有自己一人欣赏,着实可惜。

在教研员黄老师和同事们的鼓励和帮助下,2016年10月,杜老师注册了“指精灵画坊”微信公众号。从最初的几位同事关注,到现在400多位用户,从最开始连留言功能都没有,到现在已开通原创功能,公众号在杜老师的慢慢摸索中一点点地成长了起来。

在许多人看来,一篇小小的推文可能一两分钟就能浏览完毕,可是在推送前期,杜老师却需要花费大量的业余时间和精力来收集整理作品,给学生和作品拍照,反复尝试琢磨,不断地否定再肯定,只为了让学生的作品以最佳的形式展示出来。在杜老师眼里,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可爱的天使,每一幅作品都代表着一个天使的心语。微信公众号连接起了孩子、老师和家长,构筑起了一个流淌着灵性美的温馨世界。

老师们的付出和关爱,孩子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尽管老师们从未要求过回报,但师生的感情日益升温。于是,校园里天天上演着这样的场景:

“老师,老师,您喝点儿水吧!”看到老师连着上了两三节课,嗓子都有些哑了,好几个小姑娘簇拥着一起送上来一个杯子,里面装的是已经调好的温开水。

课间休息时间,一位老师拿着裁剪好的彩纸、粘贴画和胶水来到班上,准备利用空闲时间装饰一下教室。刚准备动手,几个孩子就围了上来,这个表示我可以布置图书角,那个表示他能装饰卫生角,不等老师分配任务,孩子们就把事情全部分解,三下两下就搞定了!

体育活动课上,有几个学生正在玩游戏,正巧班主任路过,看到他们玩得很热闹,于是随口问了一句:“加上我一个吧,行吗?”“当然,老师来加入吧!”孩子们更兴奋了。

……

温馨也是暖心。育才汉口小学的师生之间,你给我一抹冬日暖阳,我便予你一场及时春雨。这一幕幕日常的情景中有如水的温情,滋润着师生的生命。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的孩子,怎能不收获到快乐与温馨?

在育才汉口小学这所年轻的学校中,“温馨教育,品质生活”已然成为品牌特色,“情智交融,和谐共生”更是校园亮点。学校用善意、温情和智慧呵护着学生的童真,每一个生命都能在这温馨的家园里精彩成长!

责任编辑 陈建军endprint

猜你喜欢
温馨李老师家长
温馨提示
温馨提示
该得奖的李老师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温馨的一家
舍不得您,李老师
“李老师是坏人”——对5+2=0教育的思考
家长请吃药Ⅱ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