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泉县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思考

2017-11-30 18:55彭建涛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年23期
关键词:临泉县思考

彭建涛

[提要]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临泉县农业经济进入新常态下的新战略。临泉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具有明显的农业生产优势,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但是,还存在农业发展缓慢、农民增收困难等问题。这就需要研究临泉县农村三产之间融合发展的关联性,找出实现三产融合的方法和措施,以期促进临泉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关键词:临泉县;三产融合发展;思考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9月23日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战略机遇期,临泉县准确把握中央关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进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一、临泉县基本县情及三产发展状况

(一)临泉基本县情。临泉县地处安徽省西北边界,与皖豫两省9个县市区接壤,县域面积1,839平方公里,人口230万,辖23个乡镇、5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临庐产业园区、395个村(社区)。近年来,临泉县立足发挥农业资源优势,采取政府扶企业、园区聚企业、企业带农户的运作模式,大力推进科技综合实力比较强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成功引进一批大型涉农企业落户临泉,走出了一条“产业集群、品牌聚集、优势凸显”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

(二)临泉县三产发展现状。2015年临泉县作为全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县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始终把一二三产业融合摆在突出位置来抓,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行科技兴农、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政策扶持等有力措施,推动了临泉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文件,每年奖补资金达8,500万元扶持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

1、初步形成粮食产业、畜牧产业、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截至2016年底,全县省市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3家,总产值86亿元,占农产品加工值的86.87%。一二三產业融合龙头企业32家、农业专业合作社131家、家庭农场207家,建成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38万亩,带动农户6万户,户均增收1,380元。畜牧业龙头企业27家,年产值16,370万元,利润2,000万元。流转土地3,840亩,与农户签订粪污消纳用地合同8,410亩,受益农户3,520户,农民增收260万元。带动33,180户农民发展养殖,户均收入1万元以上。

2、推行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抓好秸秆饲料化利用。2016年,因地制宜发展饲用玉米、青贮玉米、饲用大麦等农作物3.2万亩。招标采购、发放秸秆揉丝机2,000台,大力推广秸秆饲料化技术,秸秆利用率明显提高。2016年秋季,全县共青贮玉米秸秆12.93万亩,青贮量20多万吨。新发展饲料草业公司10家,青贮秸秆26,700多吨。

3、大力推进养加销一体化,积极引导养殖企业开办肉食品经营店、餐饮饭店。目前,牛羊养殖企业在县城及乡镇集市开办餐饮店38家,年销自养自宰肉羊1.27万只、肉牛728头。

二、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缺乏顶层制度设计。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项农村领域的全新工作,有的干部和群众在思想认识上还不到位,还没有形成广泛共识和舆论氛围。同时又缺乏现成的、成熟的模式可参考借鉴,各方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还不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布局、空间布局等方面缺乏远景规划,相关的配套政策尚未完善。比如,中央和地方出台了涉农税收优惠政策,但具体分解落实相应配套政策时还存在不到位现象。此外,相关的财政、土地、金融、保险、科技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尚未完善,还没有形成政策扶持和服务支撑体系。

(二)农业基础设施较差、品牌知名度不够。农业产业要发展,关键因素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尤其在通讯、供水、供电设施及休息服务接待设施方面都不到位,相当一部分道路路况都比较差,晴通雨阻,严重制约着农业产业的发展,也是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瓶颈,无形中削弱了对投资商的吸引力。我们知道,农业是三产融合发展的基点,一产基础好,农村二三产业才大有发展。但就现状而言,临泉县农业存在“少、散、闲、困”的硬伤,每年农村外出务工的人口达70万人以上,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少,个别乡镇出现了农田闲置的现象。家庭作坊式的耕种模式依然占主要地位,“单打独斗”的现象大量存在,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

(三)农业龙头企业少且弱、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临泉县的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小的多,大规模少,重复生产的多,产品互补的少,规模不经济现象突出。绝大多数龙头企业规模偏小,生产能力不大,缺乏竞争优势。同时,加工水平和产品档次低,由于企业规模小,导致整体装备水平不高,研究开发能力不强。多数企业为初加工产品,真正搞精深加工的不多。临泉县将近80家市级龙头企业的生产依然停留在对农产品初级生产水平上,缺乏新产品研究开发,不能适应产业化发展需要。另外,农业龙头企业总体上管理水平还不高,离现代企业管理还有一定差距。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完善,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据当前调查情况看,目前临泉县七成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基地和农户之间还停留在以产品买卖关系为基础的低层次产销合作上,没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企业返利于农户的很少。服务滞后,部门支持乏力甚至个别龙头企业还没有与农户真正建立起一种合理、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订单农业脆弱,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脱节,这样的经营机制还处于探索阶段,从而导致农产品产业链不长、附加值不高,没有很好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进而造成产业在量和质上无法提升,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

(四)农业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低、农村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临泉县大部分专业合作社都形同虚设,真正发挥作用的合作社却很少,发挥作用的合作社也只是在提供技术培训、发布信息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从其职能来看,绝大部分合作社在社员产、供、销的整个生产过程中,在提供技术支持、业务培训、发布供求信息、开拓市场、抵御市场风险、反映群众诉求等方面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目前,临泉县真正实现采取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公司少之又少,进而无法实现农民利益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由于没有这样的利益联结机制,广大群众积极主动性不高,他们参与农业产业链附加值延长过程中的诉求不热情,从而分享加工和流通环节的增值收益。endprint

三、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对策建议

在新形势下,原有体制和政策已经难以满足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需要,必须要有新的体制和政策安排。结合临泉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加快临泉县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多管齐下缓解融资难问题。支持农商银行、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等地方性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生产的信贷、担保支持,降低信贷门槛。稳妥推进“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推广经营主体之间开展联户担保的产业链金融模式。加大对金融机构的考核力度,确保金融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另外,还要推进涉农金融改革和创新,激发投资积极性。短期来看,缓解融资缺口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是实现土地抵押担保。为此,需要科学确定农村土地价值,培育完善土地流转市场,尽快建立健全相关政策。仅仅依靠土地抵押难以长期有效解决农村贷款难问题,治本之策在于放松管制,扩大准入。临泉县应在政策法律允许的前提下,拓宽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支持范围,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模式,设立以政府股权为主的农村产业发展基金或贷款担保公司,吸引鼓励企业、社会组织、民间资本、个人等多种形式的资金投入,确保资金投入和使用的长期性和连续性。

(二)制定吸引人才的激励政策。大力培养本地农业管理和科技人才,积极引进尖端农业科研队伍。将农业人才的引进与工业、信息、经济等各类人才的引进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同等待遇。对于在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联合体、农产品加工企业等各类经营主体中工作一定年限的大中专毕业生,其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时给予大学生村官同等待遇。加大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力度,积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让广大农民分享农村改革发展成果。

(三)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主体。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的发展,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协会、龙头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以及工商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鼓励新型经营主体探索融合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培育知名品牌。在工商登记、土地利用、品牌认证、融资租赁、税费政策等方面给予优惠待遇。

(四)建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利益协调机制。不能简单地强调农村产业融合,要建立互惠共赢、风险共担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这是保障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所在。完善订单农业,进一步规范合同內容,严格合同管理,鼓励支持新型经营主体与普通农民签订保护价合同,并按收购量进行利润返还或二次结算。积极推广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鼓励有条件地区开展土地和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承包地和集体资产确权分股到户,支持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开展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另外,鼓励产业链各环节连接的模式创新,推进官产学研多元利益机制,打造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和增值提升战略联盟;鼓励农商双向合作,强化“农超对接”;引导新业态发展,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民利用“互联网+”、金融创新建立利益共同体,最终实现创收增收。

(五)大力支持发展多种类型的产业新业态。探索“互联网+现代农业”的业态形式,推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与现代农业结合,构建依托互联网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促进智能化农业、精准农业的发展;引入历史、文化、民族以及现代元素,对传统农业种养殖方式、村庄生活设施面貌等进行特色化的改造,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创意农业、景观农业、休闲农业、农业文化主体公园、农家乐、特色旅游村镇;利用生物技术、农业设施装备技术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特点,发展现代生物农业、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支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生产生活资料以及工业品下乡等产购销活动中,开展O2O、APP等。endprint

猜你喜欢
临泉县思考
老师的眼睛
蛀虫和蛀牙
安徽省胸科医院托管临泉县人民医院胸外科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人口净流出严重地区小城镇规划路径探讨——以安徽省临泉县为例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皖西北河网化运动研究——以临泉县为例的初步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