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解决问题教学的实效性

2017-11-30 23:44李勇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李勇

[摘 要]“解决问题”是指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去解决各种问题。目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普遍不高,教师应帮助学生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方法,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2-0090-01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应用题的教学随之改变为解决问题的教学,这一改变使数学学习的目标变为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它有利于学生创新技能的提升。因此,教师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想真正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实效性,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将新旧知识进行对比,从中找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许多问题建立在学生对前一阶段的概念公式的理解基础上,这些新旧知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教师可以从这些关联点入手,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如教学“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学问题”时,教师准备了这样一道习题: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栽的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五年级栽的树比三、四年级栽的总数少10棵,五年级栽树多少棵?在教学这道习题时,为了帮助学生尽快理解问题,实现数学知识的有效迁移,我根据学生的学习经验引入了另一道练习题: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栽的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学生很快列出了算式“56×2+56”。我追问:“这道练习题同学们可以解决,那么,请你们找一找这道习题与刚才那道习题的区别。”经过观察与对比,学生发现它们的区别在于还没解答的习题比已经解决的习题多了一个“五年级栽的树比三、四年级栽的总数少10棵”这样的条件,于是我顺势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算出五年级学生要栽的棵数,趁热打铁,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我通过对已知问题中条件的改变,引导学生就两种习题类型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找到了习题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使学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教学效果显著。

二、从已知条件出发,从中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提出问题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解题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生活情境入手,以便贴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后,为了帮助学生提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我提供以下材料:

我让学生就这些已知条件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中,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踊跃地发言,争相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了以下問题:

1.买1条毛巾和1瓶洗发露共多少元?

2.买1块香皂和1把牙刷共多少元?

3.买3块香皂、1条毛巾,一共花了多少元?

4.买1瓶洗发露和2块香皂一共多少元?

5.1瓶洗发露比1条毛巾贵多少元?

学生充分借助这个平台,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和、差、积等多个角度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不仅提升了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从中真正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无限乐趣。

三、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并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由于数学问题本身的复杂性,要让学生掌握灵活多变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必要时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动手做一做,画一画等实践方法,打开学生的学习思路,为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

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我提出问题:“如果在教室里摆放花盆,已知教室长8米,宽6米,如果每隔2米摆1个花盆,教室的四个角也要摆上,可以摆放几个花盆?请你根据教室的周长设计出最佳的花盆摆放方案。”学生根据刚学完的内容列出算式:(8+6)×2=28(米),28÷2=14(盆),还有的学生借助植树问题的规律来解决问题。学生各显其能,真正把长方形的相关知识的同时,回顾了其他相关联的知识,学习效果显著。

我以长方形的周长为例,并进行深化,帮助学生找到了摆放花盆的最佳方法,既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一举多得。

总之,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让学生能从中找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长此以往,解决问题的教学课然会取得显著成效,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必将得到有效提升。

(责编 韦 迪)endprint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