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探析

2017-12-01 18:36程志华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4期
关键词:穿刺针血肿微创

汪 亮 程志华

(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人民医院 安徽 合肥 230000)

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探析

汪 亮 程志华

(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人民医院 安徽 合肥 230000)

目的:探讨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近几年合肥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将这112例患者分为骨窗组(GC组)和微创组(WC组),每组各有56例患者。对GC组患者使用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对WC组患者使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及其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与GC组患者相比,WC组患者NIHSS的评分更低,其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清除其颅内的血肿,保护其大脑的功能。此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效果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高血压患者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该病在冬春两季易于发病,且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1]。近年来,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攀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同时也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2]。手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近年来,笔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将此情况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这些患者的纳入标准是:①经头颅CT或MRI检查被确诊患有高血压性脑出血。②具有进行手术治疗的指征。③临床资料完整无缺。这些患者的排除标准是:①存在凝血功能异常。②患有严重的脏器疾病。③出血灶的直径超过3cm[3]。随机将这112例患者分为GC组(56例)和WC组(56例)。在GC组中,男女患者分别有30例和26例,其最小年龄为42岁,最大年龄为76岁,平均年龄为(60.2±11.4)岁。其中,有基底核外侧区出血的患者19例,有基底核内侧区出血的患者16例,有脑叶出血的患者10例,有其他部位出血的患者11例。在WC组中,男女患者分别有29例和27例,其最小年龄为40岁,最大年龄为78岁,平均年龄为(59.6±10.6)岁。其中,有基底核外侧区出血的患者18例,有基底核内侧区出血的患者17例,有脑叶出血的患者15例,有其他部位出血的患者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手术方法(1)对WC组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具体的手术方法是: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或侧卧位,在其穿刺点处用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对其进行局部浸润麻醉。用穿刺针对患者的颅脑进行穿刺,当穿刺针穿过其颅骨与硬脑膜后,拔出原有的针芯,换成较为安全的钝圆头塑料针芯,然后将针芯缓慢地穿刺至患者的血肿腔。在整个穿刺的过程中,需用CT扫描定位穿刺的平面、穿刺针的位置及穿刺的方向[5]。将穿刺针的针芯拔出,连接引流装置,对患者血肿腔内的外周血肿进行吸除。待患者血肿腔内的外周血肿清除干净后,断开引流装置,另取一根钝圆头塑料针芯插入穿刺针中,向其血肿腔的中心位置进行穿刺。然后连接引流装置,吸净患者血肿腔中心位置的血肿,并用肝素生理盐水对其血肿腔进行反复的冲洗。最后拔出穿刺针,对其伤口进行包扎。(2)对GC组患者使用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具体的手术方法是: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和全身麻醉,选择其血管较少且远离脑功能区的位置做一个5cm左右的马蹄形切口。切开患者的头皮,用铣刀铣开其骨瓣,使之形成一个直径为3~4cm的小骨窗。切开患者的硬脑膜,找到其血肿腔,然后在显微镜的直视下将其血肿清除干净[4]。然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止血处理,为其放置颅内引流管,缝合其硬脑膜,将其骨瓣放回。最后缝合患者的手术切口。

1.3 观察指标 术前及术后30d,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的情况。NIHSS量表的分值为0~50分,患者的得分越高表示其神经功能缺失的情况越严重。疗效评价标准[6]将两组患者的疗效分为基本痊愈、显效、好转、无效和恶化五个标准。基本痊愈:经治疗,患者的NIHSS评分降低91%~100%。显效:经治疗,患者的NIHSS评分降低46%~90%。好转:经治疗,患者的NIHSS评分降低20%~45%。无效:经治疗,患者的NIHSS评分降低1%~19%。恶化:经治疗,患者的NIHSS评分升高。总有效率=(基本痊愈的例数+显效的例数+好转的例数)/56×100%。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9.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其临床疗效用%表示,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WC组患者与GC组患者NIHSS评分的平均值分别为(35.25±7.62)分和(35.37±8.04)分,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d,WC组患者与GC组患者NIHSS评分的平均值分别为(14.52±5.84)分和(21.24±8.63)分。WC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G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的比较(±s)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的比较(±s)

注:与GC组患者治疗后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分) 治疗后30d(分)WC 组 56 35.25±7.62 14.52±5.84 GC 组 56 35.37±8.04 21.24±8.63*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WC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G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3 讨论

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若长期居高不下,就会使其脑部的小动脉发生玻璃样改变,严重时会使其脑部的小动脉发生纤维素样坏死,并形成血管瘤。而当患者的血压再次发生大幅度的波动时,就会导致其脑部的小动脉破裂,从而并发高血压性脑出血[7]。高血压患者一旦并发高血压性脑出血,其出血一侧的脑半球就会出现充血和肿胀的情况,导致其及颅内压升高,并在其出血一侧的脑半球形成一个不规则的腔隙,使该腔隙内充满血凝块与血液[8]。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对5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这与鹿中华[9]等人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能有效地清除该病患者颅内的血肿,保护其大脑的功能。

[1] 高泽勇.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J].求医问药,2013,11(1):241-242.

[2] 施湘峰.软通道微创与内科保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近期与远期临床疗效比较[J].河北医学,2012,18:884-886.

[3] 孟曙庆,张洪,黎黎.立体定向软通道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内科保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卒中杂志 ,2014,9(2):106-116.

[4] 梁红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保守疗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J].微创医学,2010,5(2):113-115.

[5] 张俊,谢仁龙.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加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2):225-227.

[6] 薛永全,文世昌,赵阿霞,等.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天幕疝疗效观察[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9,26(4):485-486.

[7] 杨小华,李格,刘宏为,等.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中CT机定位的技巧和效果评价[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2,7(2):149-150.

[8] 孙旭,杨东波,蒋传路.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3,47(2):164-167,170.

[9] 鹿中华,孙昀.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外伤脑糖代谢及氧代谢的影响机制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2012,16(5):692-694.

R651.1

B

2095-7629-(2017)4-0080-02

汪亮,男,硕士。

猜你喜欢
穿刺针血肿微创
一种新型套管针用穿刺针的设计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槽型鞘脑穿刺针的设计及动物实验初步结果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改良后的清洗流程在髂骨穿刺针清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拐形可注水穿刺针在单孔腹腔镜腹膜外内环结扎术中的应用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