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等你归来!

2017-12-02 01:49严腊梅
中国西部 2017年11期
关键词:九寨弹唱九寨沟

文 严腊梅

九寨,等你归来!

文 严腊梅

在离天很近的地方

总有一双眼睛在守望

她有着森林绚丽的梦想

她有着大海碧波的光芒

……

——《神奇的九寨》

“五岳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我从未到过九寨沟,但早已耳闻九寨的水清澈如明镜,斑斓生五彩,犹如人间瑶池,心中一直向往。很巧,在这个多彩灿烂的秋季,因为工作,我踏上了去往九寨沟的路。从马尔康出发,经红原、松潘到九寨。车行至九道拐便知已进入九寨沟境内,由于“8·8”九寨沟地震,沿途能看到山体滑坡留下的痕迹,部分道路有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清理工作。

震后九寨,秋色静美

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第一个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享誉世界的九寨沟,昔日游客往来络绎不绝,“8·8”地震后,景区暂时关闭,这里已很少能寻到游人的踪迹。

从沟口进入景区,下了一整夜雨的路有些湿滑,从山上滚落的石头静静地躺在道路中间,等待工作人员清理。地震过后,景区内地质变得疏松,开车时需要观察通行,此时驾驶员的警觉性和观察力变得尤为重要。当司机师傅提议从最远的景点开始参观时,我们大家都十分赞同。由于景区内道路、栈道在震中受损严重,许多景点虽然没被破坏,但却道路不通,因此最远的景点我们只能到达诺日朗瀑布。

车停在诺日朗瀑布观景台,诺日朗瀑布就隐藏在树的背后。诺日朗藏语意为伟岸高大,是我国最宽的瀑布。曾有诗这样写到诺日朗瀑布:“串串彩境五色鲜,排排玉柱鼓乐喧;葱葱绿洲漫白浪,海连瀑布瀑连滩。”震后的诺日朗瀑布仅有一半水流,另一半已然干涸,只有一泓流水从山体中间奔腾而出。尽管只剩这一半瀑布,却依旧壮观美丽:银白色的水流一缕一缕倾泻而下,跌进河谷,激起层层浪花,如飞珠碎玉,转而又没入水中,不见踪影。

往回走,见到的第一个海子便是犀牛海。关于犀牛海,有个古老的传说:从前,有一位身患重病的藏族老喇嘛,骑着犀牛来到这里。当他饮用了这里的湖水后,病症竟然奇迹般地康复了。于时老喇嘛日夜饮用这里的湖水,舍不得离开,最后更是骑着犀牛进入海中,永久定居于此,于是人们便将这个神奇的海子称之为犀牛海。犀牛海是九寨沟的第二大海、树正沟最大的海子,长约2.2公里。地震并没有对犀牛海造成影响,远山,依旧层林尽染,云雾缭绕。山倒映在水的眼里,水躺在山的怀抱。雨滴从空中飘落,轻轻拍打湖面,似蜻蜓点水般温柔。

紧连着犀牛海的是树正群海,它由大大小小19个湖泊组成。震后的树正群海,风光依旧,大小湖泊成梯级分布,掩映在五色彩林中,分不清是树在水里长,还是水在林中流。红色、黄色,树的多彩把水的碧绿衬托得更加幽深。

火花海因其在丰水期,阳光斜射,湖面波光点点,犹如火花闪烁,故得此名。与诺日朗瀑布一样,火花海在此次地震中受损严重。地震后火花海出现长约50米、深约12米、宽20米的缺口,曾经风光旖旎的火花海已不见踪影,只剩得湖中心一滩碧绿浅水。当人们惋惜再也无法一睹她们的风采时,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专家现场考查后称修复是可能的,现在只是怎么修复,修复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8·8”地震后的九寨沟伤痕累累,景区内道路、房屋不同程度受损,山体也有垮塌。秋天是九寨沟最美的季节,尽管受伤,九寨的彩林依然如期绽放,湖水依然层次丰富、色彩斑斓,这里,依然是那个水景之王!如果不是这场地震,此时这里应该是人头攒动,笑语满天,应该是各种摄影器材的竞技场。而今年的九寨秋色让我们独享了。环顾四周,这些少了“长枪短炮”聚焦的美景,略显寂寥,它们在期盼游人归来的那一天吧?

秦蜀交界,柴门驿站

“边关启闭增雄壮,锁住风光不漏春。”柴门关地处川甘两省交界处,海拔1080米,古时的柴门关是四川通过松潘卫到陕甘地区的最后一道关隘,为九寨沟县的东南大门,有一夫据险万夫驯之称。经过石砌的仿古桥梁,绕过青龙村,只见悬崖峭壁上“柴門関”三个朱红大字深深的烙印。下方一凹陷处,为秦蜀交界石刻。石刻高1.7米,宽0.86米,楷书竖刻六行,“秦蜀交界”居中,两侧题记“四川南坪营所属关外八寨:马尾山寨、盐土山寨、草地沟寨、杨家湾寨、登龙山寨、水田寨、固水沟寨、斜坡寨”,落款“雍正九年五月二十六日,四川松潘于贝罗林刻石”。这里的秦指秦岭以北之原秦国所在地,泛指陕甘地区。

白水江将这片土地划为秦蜀,河的彼岸是甘肃文县,此岸是柴门关风景区,隶属四川。柴门关下,一排茅草屋静立江边,旗杆上飘飞的黄色旌旗上写着“柴门关驿站”。当年的驿站如今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走近驿站,两名手工艺人正在一古朴的走廊忙活。只见一整根巨大核桃木在工匠艺人的精心打磨下,渐渐初具茶桌模型,木屑带着它独特的香味旋转落地。另一旁,射箭场上,刀枪剑戟钩叉,十八般兵器应有尽有,同行人员纷纷拿起弓箭进行比试,豪气干云。

柴门关驿站于今年9月建成,10月1日正式营业,现有青龙村5名村民在这里打工。驿站由青龙村村委会主任陈二奎承包建设,与村民签订了为期5年的承包合同,每年按经济增长情况支付村民最低5万元租赁资金,其中资金的10%留作村集体经济,39%分配给被占土地村民,其余51%由全体村民平均分配。

朱二平一家四口,是去年脱贫的贫困户,今年也分到红利三百多元。2014年,他的妻子郭建英患病,仅靠家中五亩田地五六千元的收入无法支撑整个家的支出,加之缺乏技术,他们一家被评定为贫困户。去年他种植的枇杷小有收益,加上妻子每月有400元的公益性岗位收入,家中一双儿女也从“9+3”学校毕业,全家收入增加,支出减少,成功脱贫。同年他还领取了九寨沟县免费提供的脆红李果苗60多株,将家中的一半土地用来种植脆红李,并获得九寨沟县产业就业发展获得产业扶持金1.2万元,“相信日子会越过越好!”他信心满满地说。

对于青龙村整村脱贫情况,陈二奎做了简单介绍:青龙村现有82户305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4户96人,2015年脱贫6户30人,2016年脱贫7户,预计今年脱贫9户,明年脱贫2户,实现全部脱贫。

走出村庄,田野间,橙黄的柿子带着丰收的希望压低了枝丫。一旁,石砌的仿古桥梁上,古蜀旌旗,随风飘扬,恍惚间以为穿越了时空,回到三国……

熊猫舞起,风调雨顺

熊猫舞,是九寨沟的一种传统舞蹈,至今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据村民介绍说,很久以前,上草地村这里竹林繁茂,是大熊猫栖息地之一,可是大熊猫却从不下山打扰村民的生活,村民对于这种和善的动物心生怜爱,感叹万物有灵。有一天,一只熊猫下山喝水,因为年纪太大,老死在河边。村民发现后,为纪念大熊猫,将熊猫皮剥下来,开创了熊猫舞,同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那一年,村寨风调雨顺。凑巧的是,第二年,又有一只大熊猫老死在同一个地方。村民觉得,这是上天的安排,上天让这种充满灵性的动物来护卫整个村寨。于是,熊猫舞便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2014年11月11日,熊猫舞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每年的正月十五、十六,盛大的熊猫舞祭祀活动在上草地村如期举行。正月十五这一天,村民聚集广场,他们头戴熊猫面具,身着黑白色山羊皮制作的衣服,腰扎黑色腰带,手持铃铛,模仿熊猫跳舞驱邪。正月十六,是送神的日子,每家每户都要将“熊猫”送出家门,让“熊猫”带走家中的晦气,祈祷一帆风顺。沿途,他们边唱边跳,不时用牛尾或木棒作驱赶,意将污秽之气赶出村寨。

毛云安,是村里唯一一个能完整跳出整套熊猫舞的人,他7岁时跟随大伯学习熊猫舞,直至15岁才被允许参加村里正式的熊猫舞祭祀活动。今年44岁的他跳熊猫舞已有30多个春秋了。为更好地传承、发扬熊猫舞,2012年5月1日毛云安等人组成的20人团队持续几个月在九寨沟景区大门广场以及诺尔朗中心站免费为游客表演熊猫舞。2015年、2017年,毛云安两次到成都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节;2017年他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熊猫舞省级传承人。毛云安曾收了多名学徒,然而熊猫舞多为模仿熊猫习性的舞蹈,因此需要表演者成半蹲姿势演出,并持续两三个小时,很多年轻人都吃不了这个苦,放弃了。毛云安告诉记者:“我现在有四个学徒,能跳一段,但是完整的一套跳法他们都还不会。我希望自己的小儿子能将熊猫舞完整地传承下去。”一想到后继有人,毛云安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一曲南坪曲,千古九寨情

南坪曲子是流行于川西北高原九寨沟县(原名南坪县)一带的民间说唱艺术,其表演形式基本为弹唱,分花调和背宫调两种,歌调婉转,内容广泛,包括爱情生活、农耕生活、历史传说等题材。2008年6月,南坪曲子被正式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听说下午在南坪曲子博物馆会有一场表演,我们一行便驱车前往博物馆。司机师傅得知我们要去观看南坪曲子表演,他即兴清唱了几句。我们夸赞他说:“您唱得真不赖!”他笑道:“我们这里的人都会弹,都会唱。平时没事一家人就坐在一起弹唱南坪曲子。婚丧嫁娶的时候,还要把人请到家里来唱。”谈话间,便到了博物馆门口。

博物馆共三层楼,一楼为南坪曲子传习所,二楼三楼收藏南坪曲子的历史文献、曲谱等。此时馆内聚集了一群人,一打听,才知道他们就是即将表演南坪曲子的艺术家,这些艺术家皆来自南坪琵琶弹唱中心,都是当地村民。2004年,南坪曲子爱好者蒲有成、黄德成二人,为保护传承家乡民间优秀文化,自发组建南坪琵琶弹唱中心。经过几年的努力,弹唱中心成立,并搜集整理濒临失传的南坪曲子四十多首,创作改编弹唱歌曲三十多首,为南坪曲子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作了巨大的贡献。2011年、2012年弹唱中心的成员曾先后到过澳门、北京演出。

表演还未开始,6名身着红色上衣、橙色裙子的女子手持琵琶端坐成一排,正在调音。她们身后各站一名女子,这6名女子中,一人拿竹板,一人拿碰铃,其余四人皆手持瓷碟作为伴奏。一切准备就绪后,演出开始。

“正月里采花无哟花采哟喂,二月里采花花哟正开,二月里采花花哟正开……”歌声一出,震惊全场,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这是仅由十多人发出的声音,歌声嘹亮,再配以琵琶等乐器,好似一个百人合唱团。我仔细地查看了四周,并没有发现有音箱等处理器,这完全是他们自己的声音!他们所唱的这首《采花》是南坪曲子的代表作之一,曾在2015中国·四川大熊猫国际生态旅游节分会暨九寨沟大熊猫·涂墨狂欢节上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一曲唱罢,他们又接连表演了《老爷挑袍》(又名《出五关》)《大绣荷包》两首经典南坪曲子曲目。

坐在团队正中的那位艺术家,声音洪亮、唱腔柔和、感情真挚,仿佛是为弹唱而生。她叫马国桂,是永乐镇梨花村人,现任南坪琵琶弹唱中心负责人。2008年她参与创作的琵琶弹唱曲《因为有你》被四川省委推荐为首批抗震救灾优秀感恩歌曲,在全省推广传唱。2011年这首歌还登上央视兔年春晚舞台,并荣获2012年四川省“五个一”工程优秀歌曲奖。2013年她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坪曲子县级传承人。坐在她旁边的是她的大姐马秋云和小妹马四云,她俩也是南坪曲子县级传承人。三姐妹受父母影响,从小便开始学习弹唱南坪曲子,后跟随黄德成师傅学艺,如今南坪曲子已成为融入她们血液的事业,姐妹仨一起开心地弹唱,一起传承着家乡的非遗。

整场演出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坐在队伍最左边身着蓝色演出套装的男子,他是此次演出中唯一的男性。他叫刘文彦,今年23岁,2013年加入弹唱中心,曾到过成都等地参加演出。刘文彦告诉记者,他从小在爷辈的弹唱声中长大,对南坪曲子甚是喜爱。自2006年开始,他曾多次到校园义务教学南坪曲子,近两年在自己家中又开办了一个南坪曲子培训班。他希望南坪曲子能够传播得更广泛。

南坪曲子是九寨沟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当地人的精神慰藉。地震后,百废待兴,然而南坪曲子却歌声不止,仍然以它的方式在九寨沟大地上广泛传唱,带着人们的祈愿与祝福,飘散到九寨沟的每一个角落。

“青龙偃月斜垮马鞍鞘哎呀哎嗨云呀哎嗨哟……”不知是谁又唱起了《老爷挑袍》,一首南坪曲,从古唱到今,久远的历史从时空中跳离出来,恍然如昨日。新作的弹唱曲又会历经百年、千年,薪火相传。看,马国桂1岁多的小孙女正拨弄着她怀里的琴弦。

灾后重建,坚持发展全域旅游

九寨沟是全国首批、四川唯一 “中国旅游强县”,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在九寨沟GDP中占比65%。近几年九寨沟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构建以九寨沟旅游市场为龙头,各地自然风景为核心,集生态、文化、观光、休闲、避暑、康养、探险、农业、商贸旅游为一体的旅游产业发展。成功签约引进九寨鲁能、山水花廊、轨道交通等项目15个,到位资金43.4亿元,

同时九寨沟县加快“全域景区”发展步伐,推进开发神仙池、甲勿池、太平沟、黑河大峡谷等景区,以期到2021年,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社会总收入分别突破1000万人次和150亿元,年均增长9.3%和10.8%。

“8·8”九寨沟地震后,九寨沟主景区遭受重创,全县旅游产业处于停摆状态。对于这是否会影响到九寨沟“全域旅游”的建设,九寨沟县长陶刚说:“地震动摇了我们的山水,但是动摇不了我们发展全域旅游的决心,动摇不了我们建设世界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决心。下一步,我们将以灾后恢复重建为契机,化危为机,深入推进,把九寨沟这个藏区开发开放的先行地、国家级全域旅游创新发展示范区、世界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好。”

地震后,九寨沟县旅游行业失业人数为58000人,其中,直接失业15000人,间接失业43000人。九寨沟县及时采取措施积极应对:通过人社局等部门联系成都周边涉旅企业举行专场招聘会,转移输送276人到县外就业;通过公益性岗位实现部分涉旅从业人员就业,争取到公益岗位1264个;大型涉旅企业通过外地战略合作伙伴提供就业岗位。

九寨鲁能希尔顿度假酒店是希尔顿集团在川布局的第一家大型藏文化山地体验式旅游度假型酒店。酒店地处九寨沟漳扎镇,背靠中查村,距离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4公里。今年四月,九寨沟希尔顿酒店开业,解决九寨沟近百名村民就业。“8·8”地震后,希尔顿集团及时调整转移该酒店员工到成都、重庆等地区希尔顿酒店工作,同时对在家待业的员工按工资的50%发放。希尔顿酒店作为国际品牌连锁酒店,在地震后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对九寨沟震后就业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白东生是去年九月份从北京希尔顿调任九寨沟希尔顿酒店的经理,从他开始接管九寨沟希尔顿到现在,已有一年的时间。当谈到他会不会选择离开九寨沟希尔顿时,白东生说:“我会在这里坚持到酒店重新开业,九寨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还没有想过离开她。”

九寨沟,一个遗世独立的人间天堂,她的美让世人倾慕,地震的创伤只是暂时。相信在九寨人的艰苦奋斗下,童话世界九寨沟将顺利完成灾后重建,以绝美的“容颜”重回游客的视线。九寨,等你归来!(责任编辑/凌云 设计/李薇)

猜你喜欢
九寨弹唱九寨沟
古筝弹唱古诗词的音乐教学实践研究
论弹唱能力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不会乐器也能“秀”弹唱“玩”编曲
己亥秋日九寨沟采风得句
南山赋
九寨行(外一首)
赴九寨沟道上(外四首)
从成都到九寨途中(外三首)
题九寨沟(外五首)
震后九寨沟纵览(外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