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娃拉票,谁是赢家?

2017-12-04 10:54尹晓燕
中外文摘 2017年24期
关键词:票数拉票育人

□ 尹晓燕

给娃拉票,谁是赢家?

□ 尹晓燕

“最美天使”还是“最强爸妈”?

“现在的朋友圈,快成了拉票阵地,可是碍于朋友面子又不能不投。”北京的林女士抱怨说,前段时间,她刚为一位同学的孩子参加“最美天使”大赛投完票。“什么‘最美天使’,说到底还是拼‘最强爸妈’的人脉。”

人脉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在一次幼儿书法竞赛投票中,记者观察到,多数孩子票数已过百,最多的孩子甚至有700多票,但也有好几个孩子的票数还是个位数。姑且不说参与投票的人是否懂得书法,这样悬殊的票数差距让人心生恐慌。

对于高票数的孩子来说,由于不是凭借自己真正的实力赢的,反而干扰了他们的自我认知,这种虚假的优越感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长此以往,孩子会觉得拉票才是比赛的关键,没必要费劲做好作品。而那些低票数的孩子,如果是有真才实学的,也同样得不到正确反馈,在跟同伴的比较中产生挫败感,甚至因此放弃了某项才能和特长。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有些幼儿园、学校推行新型的教育方式,微信投票就是其中一种。他们举办各种活动,鼓励孩子参加,也鼓励家长参与。这种微信投票方式,更多的是家长的人脉战,已经很少有人出于公心去投票。

任何缺少公平的比赛,都是在给参赛、观赛的孩子传达一种错位的价值观。投票的人不关注作品本身,只认号码,这样的比赛,这样的冠军,对孩子真的好么?

爱恨交加,谁绑架了谁?

“孩子的幼儿园搞了一个评比活动,要选‘最美环保宝贝’,每个家长都在微信公众号上传一张孩子打扫卫生或者捡垃圾的照片,谁得到的票数多谁就获胜。”家长姚女士颇为无奈地对记者说:“我也不想这样,知道别人会烦,可票太少实在不好看,只能到处‘拉票’。”

家长对此也是爱恨交加、颇感无奈。拉不拉朋友投票成了问题:拉吧,觉得麻烦朋友;不拉,又担心孩子“输”。纠结之后,为了孩子的荣誉,为了不打击孩子积极性,也为了避免票数太少伤害孩子,只能去刷人情拉票。

采访中,多位家长表示:“其实,我们想要的是给孩子鼓励、参与感,而不是这种无休止的投票。”这些机构关注的是自己的利益——利用新媒体提高公众号的粉丝量,最终达到提升自身知名度的目的。

近日,一篇“参与微信投票会陷入电信诈骗”的文章在朋友圈热传。文章称,目前有些评选类活动参与门槛低,却要求填写许多涉及个人信息的内容,这容易导致个人信息被倒卖,从而遭遇电话诈骗。

家长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亲友害怕违背“君子成人之美”的做人准则,看似以孩子为主体的活动变成了对孩子的“绑架”,家长自愿“陪绑”,而父母又“绑架”亲友,亲友“绑架”朋友圈。

乱象盛行,谁该反省?

近日,在一场以“网络为孩子投票”为议题的教育论坛中,嘉宾们纷纷表示:此类微信投票大多是商业机构的营销炒作行为,对成长中的孩子带来了负面的影响。这不仅是拼爹拼妈、呼朋唤友的不公平行为,而且极易增加孩子的攀比心和虚荣心,这对他们的价值观形成将产生不良的影响。

无论是办教育还是培养孩子,其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什么?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在他的文章中反复强调一个观点,那就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前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认为,为孩子和学校拉票除了与教育目标和本质相违背之外,也与科学的育人方法和规律相违背。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和心理认知特点,施以相适应的育人方法,是培养孩子成长成才的重要规律。中国优秀传统教育文化中对此有很多精辟论述,比如孔子的因材施教等;历史上也有许多寓言和成语给人们以警醒,比如揠苗助长、伤仲永等。

他强调,我们不少学校和家长就是认识不到这一点,急功近利、不择手段地想让孩子迅速成功,走向辉煌,完成人上人的家长使命。获得比赛名次、甚至花钱买票,就是畸形教育观的一种表现形式,还有的人帮助孩子出书、写戏,有的不论孩子喜欢与否硬是往各种特长班里塞。这些都是对教育规律的违背和粗暴践踏,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提升和育人效果。

业内专家表示,在新媒体时代,家长让孩子参加一些兴趣评比活动,应该出于给孩子开拓眼界、培养自信、磨练自我等目的,最终的评比结果并不重要。投票乱象所以盛行,父母也该反省,是否应该摒弃自身的虚荣心,远离攀比,让孩子无功利地度过童年?从各种比赛竞赛的过程中,让孩子学习知识,领会乐趣,体验成长带来的真正成就感才是正途。

(摘自《工人日报》)

猜你喜欢
票数拉票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朋友圈拉票何时休
逻辑思维
2017年度河南省武术“十大杰出贡献人物”评选前50名榜单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专家和读者评荐 本刊编委会评定 1989年《军事历史》优秀论文(按评荐票数多少的顺序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