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领下基于学分制的教学改革

2017-12-05 13:49黄雨鑫徐志辉
长江丛刊 2017年18期
关键词:学分制高职改革

黄雨鑫 徐志辉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领下基于学分制的教学改革

黄雨鑫 徐志辉

学分制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推广及应用。学分制强调学生个性发展,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当前,中国高职教育新一轮改革的深入,基于学分制下的教学改革步伐加快。深入分析国内外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的现状,对我国高职的教学模式展开讨论,做出探索性的思考和研究,提出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领下基于学分制教学的改革构想。

学分制 成果导向 改革

一、国内外学分制的现状分析

学分制是一种教学管理制度,以学分为计量单位,来衡量学生学业完成情况。产生于18-19世纪的欧美等国家。五四运动时期,中国的教育学家引入了这种学分制,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适应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新需求,迫切需要教育体制的改革。在1985年5月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实行学分制和双学位制,高校中出现了实行学分制的“高潮”。随着教职成[2015]9号《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文件中指出:“推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逐步实行学分制,推进与学分制相配套的课程开发和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建立以学分为基本单位的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制度。” 实施学分制成了高职院校改革的热点和契机,推广学分制成了大势所趋。因此,学分制正在向着更加开放、灵活、注重人性特征方向发展。

二、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领下基于学分制的教学改革

(一)教学管理人员的改革

面对学分制,针对教学管理人员的要求进一步提升。新形式下工作量和难度系数均有所增涨,教学管理人员需要辅助学生进行选课,使得选课、排课、管理成绩、管理学籍增加了难度。当务之急,需要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对其进行现代教育管理模式的培训。第一,构建校园智能化。完善培养计划系统、选课管理系统、教学调度系统、成绩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信息收集与发布系统、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教材管理系统等子系统在内的,“数字化教学管理系统”,达到教学网络管理。第二,构建网络课程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能够进行课前学习和课后复习。第三,构建宽松的学分体制。放宽转学和转专业的限制,建立双学位专业体制,辅修专业、同等高校学分互认体制。

(二)课程结构体系的改革

推行学分制的前提条件是合理的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首先,实行学分制,需要巩固基础课程,加强通识课程,进一步整合课程结构。其次,压缩必修课,增加选修课。衡量高校是否真正实行学分制的关键是选修课与必修课的配比,也是改革的重中之重。加强选修课程比例,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通过整理课程层次,对全校多门课程进行整合,让课程脉络分明,结构有序,使得课程之间的知识点尽量不出现遗漏和重复现象。再次,缩减课内学时,扩展课外学时,缩减大课学时,增加小课学时。此外,优化考试形式。因为选修课的门数增多,考试形式应更加宽松、更加多样化,开卷、随堂考、专题考、口语、报告、答辩等多种考试形式并用,让学生在兴趣中完成选修课程。拓宽学生视野和知识面。为了培养学生个性和某方面特长的发展,将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劳动教育、社会实践、文艺、科研、体育等各种竞赛获奖归入学分,因材施教。

(三)导师制度的改革

学分制的重要内容是导师制。首先,导师需对学生选课给出指导性意见,这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循序渐进。先基础后专业是选课的顺序。②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针对同一专业需统一要求必修课,灵活分配选修课。③知识结构系统化和完整化。学生以主修课为主线,还需涉猎人文、社科、自然等领域等领域的课程。④学生自主选课应与教师的指导选课相结合。导师指导学生选课应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了解学生思想学习现状,辅助其学习和生活。导师应增加与学生面对面谈心的机会,教书育人在于良心。其次,强化学生管理。新生需要对新的学习环境慢慢适应,正确的引导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对学生需要强调学习纪律,有的放矢。导师应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同时,应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具有时代感,掌握社会对人才发展需求的脉搏,遵循学生成才规律,辅助学生选修读课程,及时按时向相关部门反馈学生学习动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高职人才。

三、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分制成为大势所趋。学分制在人才培养教和学管理过程中被充分利用。以学为本代替以教为本,按照学生的喜好和特点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时代精神和创新精神。学分制起源于美国,目前学分制成为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存在多种障碍性因素,使得学分制改革的进程充满荆棘,充满复杂性和艰巨性。充分结合中国国情和自身校情,批判的借鉴发达国家教育教学体制机制改革的成功案例,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分制模式。

[1]侯爱荣.完全学分制与应用型人才培养[J].江苏高教,2014(6):90~92.

[2]贾萍.中外高校学分互认比较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4(4):32~34.

[3]李红亮,陆汉栋.探析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与收费的创新管理模式[J].中国成人教育,2014(12):23~25.

[4]尹天光.高校学分制改革的必要性及动力因素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3):11~12.

[5]王德波.高校学分制比较研究及其启示[D].济南: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猜你喜欢
学分制高职改革
学分制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思路探析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学分制”盘活远程教育工作原动力
改革创新(二)
形式上的热闹如何变成实质上的成效
瞧,那些改革推手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