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团员问题的三重检视

2017-12-05 13:49谢怀平
长江丛刊 2017年18期
关键词:入团团员共青团

罗 俊 谢怀平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团员问题的三重检视

罗 俊 谢怀平

在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团员经常提出三个基本问题:为什么入团、团员是什么、团员干什么。问题本身映射出一定的问题,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检视,分别对应着大学生团员动机不明及功利主义趋向、身份模糊及认同淡化趋向、责任不彰及作用弱化趋向。

高校大学生 团员问题 检视

高校大学生团员问题指的是大学生团员在日常生活、团组织生活等过程中提出来的问题及疑惑。《关于新形势下推进从严治团的规定》指出:新形势下,大力推进从严治团,做到正本清源、名副其实,使团干部更像团干部,团员更像团员,团的组织更加充满活力。[1]这一要求的提出,潜含着当前团员在入团动机、团员意识、身份认同、作用发挥、思政教育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团员经常提出三个基本问题:为什么入团、团员是什么、团员干什么。问题提出的本身映射出一定的问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敏锐察觉问题背后的问题,对其进行深入剖析、检视,进而提高工作针对性。

一、“为什么入团”——动机不明及功利主义趋向

关于“为什么”的问题实质上是动机的问题,是对自身行为内在驱力的反思。对于已经身为团员的大学生而言,该问题映射出三个问题:

其一,动机不明确。笔者针对187名学生进行调查,其中团员共181人,入团率达96.8%,其中98.3%是在中学阶段就已经入团,这部分学生当中79.8%入团是由于成绩优异而“跟风入团”;7.3%是介于可入可不入之间,被中学班主任要求入团;剩下12.9%认为入团光荣,主动申请入团。从数据看出,87.1%的同学不明确自己的入团动机,属于“被入团”。

其二,功利主义思想,关于“为什么”的问题,还含有另外一层意思,即“你”能给我什么好处,“我”才入团,换言之,将入团当成一种可以换取利益的筹码,有好处则入,没有好处则不入。这种典型的功利主义趋向有其现实背景,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离开物质空谈精神在大学生团员中已无市场,大学生团员对物质需求逐渐增多,看待问题更加现实。当前大学生团员是网络的原住民,网络成为各种价值的集散地,一些西方国家将功利主义价值观渗入到其影视作品、消费产品中,大学生团员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这些价值观念的影响。

其三,对共青团的质疑。“为什么”的问题也可以是一个反问、质问,其潜台词是共青团好在哪,有什么地方能够吸引我?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是吸纳先进青年作为党的后备军的组织,加入共青团理应是志愿行为,但随着共青团的不断扩大化,逐渐形成“几乎人人都是团员,人人又像不是团员”的局面。这种“去精英化”所带来的后果就是大学生团员缺乏精英感、荣誉感和归属感,进而产生质疑。

二、“团员是什么”——身份模糊及认同淡化趋向

共青团是什么,大学生团员是什么,就程序上而言,这应是入团前就需认识的问题。大学生团员对自身身份提出问题,折射出身份模糊、认同淡化趋向。

所谓身份意识即团员意识,指“”团员在头脑中自觉形成的对团的基本主张的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的综合反映,是团员心理结构的基本要素:是团员在团内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的思想基础和行为准则,是衡量团员素质的重要指标,更是团员的立身之本。[2]在对大学生团员的调查中发现,能明确知道团员是什么,共青团是什么的只有22.1%。进一步剖析成因可知,一是大学生团员不愿意去了解,觉得入团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对团员的身份认识没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逐渐淡化了自身的角色和身份意识;二是缺乏再教育机制,在中学阶段甚至大学阶段,由于缺乏相关的考核,大学生团员鲜有机会接受入团后的再教育,团知识的缺乏造成身份意识的模糊,使团员在日积月累中形成“隐形团员”的思维定势。三是团支部活动的泛娱乐化,当前大学生团支部活动以“吃喝玩乐”为主,缺乏思想性、政治性、引导性,在潜移默化中稀释了团员的身份意识。

进一步检视可以发现,身份模糊实质是认同的淡化。所谓认同是社会学术语,指的是个体对一定价值观念从心理上、情感上、行为上的认可。大学生团员对共青团的认同淡化体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心理上没有存在感,大学生团员在交团费的时候才认识到自己是一名团员;二是情感上没有归属感,大学生团员都处在一定的团支部,但在日常生活中,团员有班级意识,但没有团支部的意识;三是行为上没有责任感,团员应该在群众当中起着带头作用,应该表现出一个团员该有的先进性,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看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躲、催、赶”逐渐成为常态。

三、“团员干什么”——责任不彰及作用弱化趋向

干什么的问题是关于职责界定的问题,这本应是团员入团后应该掌握的基本内容,大学生团员关于“团员干什么”的问题体现出其责任不彰及作用弱化的趋向,具体表现为:

其一,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当前大学生团员普遍存在基本理论的学习不够深入、不够扎实,除了基本的“不知”外,还存在“不解”的现象,即关于当前党团基本理论知识停留在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的基础上。缺乏相应的理论做支撑,大学生团员在面对当前网络一些问题时就很容易缺乏正确的价值判断,陷入人云亦云境地,在对待时政热点方面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求甚解,不多思考。

其二,思政教育责任失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明确将共青团干部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共青团的自身组织是做思想政治工作最基本最直接的平台载体,组织育人是高校共青团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鲜明特点和最大优势。在当前大思政的战略背景下,共青团承担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这既包括对团员自身的教育,也包括团员对普通青年的教育。这意味着团员具有“自我教育”和“教育他人”的责任,而检视大学生团员的问题,其自我教育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除个别向党组织积极靠拢的团员会主动加强理论修养,大部分团员缺乏自我教育意识,进而在教育他人、思想引领的上责任缺位。

其三,网络舆情引导隐身。当前,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成为大学生主要的信息来源和思想集散地,深刻重塑他们的学习、生活、交往和思维方式。赢得互联网就赢得了学生,因此高校团组织在工作中要善于运用网络新媒体技术,团员要积极在网络空间发声、传声、导声,但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团员在网络上关注更多的是娱乐八卦、花边新闻、综艺影视,从大学生团员空间转发及分享的东西可以看出,在当前网络空间中还缺乏大学生团员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错误思潮作斗争,传播正能量的身影。

团员问题检视的目的在于深刻认识团员深层次的问题所在,这是团建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思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3]规律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只有深刻剖析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学生成长的节点、卡点、规律,才能对症下药解决大学生思想上的“疙瘩”。

[1]关于新形势下推进从严治团的规定[N].中国青年报,2017-02-07.

[2]王亚青.大学生团员意识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12.

[3]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 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Z].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软件学院)

本文系中南大学2016年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项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大一学生向善成长模式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ZKT1616)。

罗俊(1992-),男,江西吉安人,硕士,中南大学软件学院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谢怀平(1986-),男,湖南衡阳人,硕士,中南大学软件学院团委书记,助教,研究方向:党建团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猜你喜欢
入团团员共青团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关于油田企业共青团建设的思考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共三百五十七人)
团员想入党怎么办
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名单
入团感受
最重要的是思想上入团
介绍人要不断关心新团员
老团员要为新团员树立个好榜样
团的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