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同时服用5α-还原酶抑制剂和α1A-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对疗效的影响

2017-12-05 09:28刘森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22期
关键词:还原酶阻滞剂良性

刘森

研究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同时服用5α-还原酶抑制剂和α1A-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对疗效的影响

刘森

目的研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同时服用5α-还原酶抑制剂和α1A-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对疗效的影响.方法1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与B组, 每组60例.A组患者采用α1A-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治疗, B组患者采用5α-还原酶抑制剂联合α1A-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治疗,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膀胱残余尿量(PVR)、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前列腺体积(TR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 A组患者的IPSS、QOL、PVR均有明显下降,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6个月后TRV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 B组患者的IPSS、QOL、PVR、TRV均有明显下降,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 A组患者QOL(2.8±1.2)分、PVR(17.6±7.5)ml、TRV(51.4±11.6)ml、IPSS(9.1±3.6)分与B组QOL(2.6±1.2)分、PVR(16.6±7.0)ml、TRV(46.4±10.3)ml、IPSS(8.8±3.5)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同时服用5α-还原酶抑制剂和α1A-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的疗效显著, 但与治疗过程中单独服用α1A-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的疗效差异不大.

良性前列腺增生 ;5α-还原酶抑制剂;α1A-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老年男性疾病, 是指患者前列腺中叶发生增生性改变, 引起膀胱出口梗阻, 导致出现尿频、尿急及排尿困难等一系列下尿路症状[1-3].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 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但是对于有手术禁忌证, 或症状明显但不具备手术指征的患者, 需要采用药物治疗以缓解控制病情[4].药物治疗以改善临床症状, 减轻痛苦, 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 5α-还原酶抑制剂和α1A-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药物.本次研究着重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同时服用5α-还原酶抑制剂和α1A-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对疗效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间接诊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中随机选取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所有患者均为男性, 经B超、直肠指检、前列腺特异抗原、尿动力学检测、IPSS、QOL确诊.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 每组60例.A组患者年龄57~84岁,平均年龄(67.8±5.4)岁;病程1~11年, 平均病程(5.1±2.2)年.B组患者年龄58~85岁, 平均年龄(67.7±5.8)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5.6±2.5)年.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采用α1A-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治疗, 口服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 0.2 mg/次, 1次/d.B组采用5α-还原酶抑制剂联合α1A-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治疗, 口服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 0.2 mg/次, 1次/d;口服爱普列特, 5.0 mg/次,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后均行PVR、IPSS、QOL、TRV指标检测.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PVR、IPSS、QOL、TRV指标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PVR、IPSS、QOL、TR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 A组患者的IPSS、QOL、PVR均有明显下降,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6个月后TRV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 B组患者的IPSS、QOL、PVR、TRV均有明显下降,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 A组患者QOL(2.8±1.2)分、PVR(17.6±7.5)ml、TRV(51.4±11.6)ml、IPSS(9.1±3.6)分与 B组QOL(2.6±1.2) 分、PVR(16.6±7.0)ml、TRV(46.4±10.3)ml、IPSS(8.8±3.5)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QOL(分) PVR(ml) TRV(ml) IPSS(分)A组 60 治疗前 3.6±1.5 23.5±8.6 53.9±12.5 12.8±4.5治疗6个月后 2.8±1.2a 17.6±7.5a 51.4±11.6 9.1±3.6a B组 60 治疗前 3.5±1.6 24.1±8.4 55.2±14.1 13.1±4.7治疗6个月后 2.6±1.2a 16.6±7.0a 46.4±10.3a 8.8±3.5a

3 讨论

目前,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临床上一致公认的病理原因与年龄和前列腺内的双氢睾酮(DHT)含量有密切关系.DHT是促进前列腺增生的雄激素,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患者体内DHT浓度不断增高, 导致发生前列腺增生[5-9].前列腺中的5α-还原酶对DHT浓度的增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抑制前列腺腺体内5α-还原酶的活性可以有效降低DHT浓度, 促使前列腺增生腺体萎缩.α1A-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能够直接作用于前列腺、尿道、膀胱的平滑肌, 减轻因前列腺增生所产生的排尿阻力, 改善排尿困难症状.单纯使用α1A-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只能缓解临床症状,与5α-还原酶抑制剂联用能够在改善临床症状的同时有效降低前列腺腺体内DHT浓度, 收到标本兼治的治疗效果[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治疗前PVR、IPSS、QOL、TR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 A组患者的IPSS、QOL、PVR均有明显下降,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6个月后TRV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 B组患者的IPSS、QOL、PVR、TRV均有明显下降,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 A组患者QOL(2.8±1.2)分、PVR(17.6±7.5)ml、TRV(51.4±11.6)ml、IPSS(9.1±3.6)分与 B 组QOL(2.6±1.2) 分、PVR(16.6±7.0)ml、TRV(46.4±10.3)ml、IPSS(8.8±3.5)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同时服用5α-还原酶抑制剂和α1A-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的疗效显著,但与治疗过程中单独服用α1A-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的疗效差异不大.

[1] 胡志胜. 肾上腺能α1A-受体阻滞剂与5α-还原酶抑制剂联用治疗BPH疗效观察. 中国医疗前沿, 2012, 7(9):45-46.

[2] 赵军, 杨建华.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体会.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19):1173-1174.

[3] 陈忠, 马俊, 杨竣, 等. 1470 nm激光直出光纤TURP式前列腺汽化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初步报告.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15(1):5-8.

[4] 张亭瑞, 李马静, 张建. 非那雄胺联合盐酸坦索罗辛治疗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23):237-238.

[5] 吴文炎.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临床特征及药物治疗. 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3(17):1847-1850.

[6] 廖倩, 黄伟华.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药物治疗进展. 医学综述,2015, 21(14):2599-2601.

[7] 符少萍, 陈焕清, 陈玉成, 等. 非那雄胺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中国老年学, 2015(20):5942-5943.

[8] 陈勇, 钮碧晰, 张琴, 等. 前药策略协同离子导入促进双氢睾酮透皮吸收.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2016, 43(6):1123-1128.

[9] 陈贤燕, 刘本, 李英, 等. 双氢睾酮对人毛囊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6, 23(3):156-160.

[10] 李浩勇, 胡波, 刘继红.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药物治疗. 医药导报, 2011, 30(1):41-4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22.058

111000 辽阳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

2017-10-10]

猜你喜欢
还原酶阻滞剂良性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蝎毒肽作为Kv1.3离子通道阻滞剂研究进展
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球囊扩张与再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α1受体阻滞剂在输尿管结石中的研究进展
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囊良性疾病中的效果观察
心率、心律、β受体阻滞剂及心力衰竭
亚硝酸盐降解进展研究
山葡萄DFR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与序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