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方案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指标变化研究

2017-12-05 09:28叶石保庄宇吕志芬陈宇航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22期
关键词: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

叶石保 庄宇 吕志芬 陈宇航

中西医结合方案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指标变化研究

叶石保 庄宇 吕志芬 陈宇航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指标变化进行分析.方法100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 观察组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效果及患者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等实验室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均有所下降, 且观察组患者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CRP、ESR、RF均较正常水平高, 治疗后1、3、6个月, 两组患者CRP、ESR、RF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 观察组下降水平较对照组明显,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评价评分(DSA28)比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中, 对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 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值得推广应用.

中西医结合;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指标

类风湿关节炎(RA)属于一种炎性症状的自身免疫疾病,对关节周围的组织也会造成伤害, 特别是对小关节的影响,如造成手关节不对称情况, 而且该疾病反复性很大, 发病率也很高, 严重的会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残疾[1-3].近几年关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诊疗水平不断提高, 目前比较受重视的是生物制剂治疗, 但是这种疾病在基层人群中发生率很高,目前临床还没有关于根治该疾病的方法[4,5].临床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对这类疾病患者进行治疗, 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本文选择本院收治的100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分析对象,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效果,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接收的100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患者,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9例, 女21例;年龄22~60岁, 平均年龄(43.7±10.8)岁;病程2~28年, 平均病程(8.4±6.5)年.对照组患者中男28例, 女22例;年龄21~62岁, 平均年龄(42.6±11.9)岁:病程2~29年, 平均病程(7.5±7.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10 mg甲氨蝶呤, 并与生理盐水相结合,对患者进行西药静脉滴注, 1次/周, 同时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采用中药治疗:①蠲痹汤口服, 处方包括:乳香6 g、桂心9 g、当归12 g、黄芪30 g、秦艽6 g、川芎9 g、穿山龙30 g、桑枝30 g、羌活6 g、独活12 g、海桐皮15 g、甘草10 g、海风藤15 g、木香9 g.2次/d, 150 ml/次.②使用中药对患者进行全身熏洗.处方:川乌20 g、威灵仙60 g、草乌20 g, 千年健60 g、透骨草30 g, 伸筋草30 g.在MD-99N型的麦迪电脑熏蒸舱进行治疗[6].上述使用的中药进行粗粉粉碎, 并使用过滤膜将其包裹放到熏蒸锅内, 并加入3000 ml水, 泡30 min左右, 再将其加热至煮沸, 直到舱内温度达到42℃后, 对患者进行全身熏蒸, 根据患者的耐受力调整舱内温度, 保持在42~52℃左右[7], 熏30~45 min, 1次/d.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 治疗后1、3、6个月的CRP、ESR、RF指标变化及DSA28评分;判定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相关文献[8]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对比 治疗前, 两组症状评分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均有所下降, 且观察组患者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变化对比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CRP、ESR、RF均较正常水平高, 且两组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6个月, 两组患者CRP、ESR、RF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 观察组下降水平较对照组明显,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DSA28评分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下降, 且观察组的DSA28评分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对比, 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对比, 分)

注:与治疗前对比, a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对比, b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0 27.21±4.69 12.43±2.10ab对照组 50 26.87±4.58 15.84±1.89a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对比

注:与治疗前对比, a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对比, b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ESR(mm/h) CRP(mg/L) RF(IU/ml) DSA28评分(分)观察组 50 治疗前 31.58±11.67 75.64±46.58 104.26±83.17 7.13±1.26治疗后1个月 18.52±6.57ab 25.63±5.25ab 26.54±9.54ab 5.74±1.02ab治疗后3个月 13.53±4.28ab 15.62±1.69ab 18.24±7.69ab 3.58±1.12ab治疗后6个月 12.10±2.43ab 8.16±1.74ab 12.49±3.36ab 2.36±0.38ab对照组 50 治疗前 30.82±11.20 77.52±52.46 107.64±70.87 7.12±1.89治疗后1个月 20.52±12.63a 28.53±6.74a 30.54±8.53a 5.97±1.08a治疗后3个月 14.62±4.21a 16.85±2.57a 21.52±7.65a 4.28±1.20a治疗后6个月 13.78±2.53a 9.54±1.92a 17.86±5.20a 2.61±0.89a

表3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n(%)]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公认的全身性免疫性疾病, 累及患者的肺、心、关节软骨、骨组织等结缔组织.患者通常会出现关节疼痛、关节肿痛、肌无力等问题, 并且具有对称性、多发性、反复性的特点.患者早期出现骨质疏松症状, 导致继发性骨质疏松疾病,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在西药中通常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免疫和生物制剂、抗风湿药物等, 虽然能够很快缓解患者的病症, 但是远期疗效不理想[9,10].中医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有明显的疗效.根据中医的角度分析,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痹症"范畴, 在《内经》等相关医学中有以下论述"风寒湿三气杂至, 和而为痹", 古代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分析, 也总结相应的中医治疗方法[3-6].

本次研究中, 对100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分析, 其中观察组50例患者进行了中西医结合治疗, 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及患者的CRP、ESR、RF实验室指标和DAS28评分均明显改善.本次研究对观察组患者使用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痹、温经散寒等功效的中药, 同时使用了活血止痛的熏洗方法缓解关节炎给患者带来的疼痛, 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均有所下降, 且观察组患者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CRP、ESR、RF均较正常水平高, 治疗后1、3、6个月, 两组患者CRP、ESR、RF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 观察组下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DSA28评分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中医的重要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 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 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同时降低患者实验室各项指标, 而且临床治疗有效率比常规治疗显著, 临床疗效持久, 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1] 谭宁, 贺守第, 倪慧婕, 等. 类风湿关节炎血清植物性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和IgE检测.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16, 10(2):97-100.

[2] 余慧, 蒋艳珍, 尚文昌.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临床研究. 河北中医, 2016, 38(2):217-221.

[3] 杨少祥, 郑福增, 周子朋. 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探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 26(13):4-5.

[4] 郑春松, 黄绥心, 叶蕻芝, 等. 从网络药理学角度研究白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7, 6(5):11-15.

[5] 刘书珍. 中西医结合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100例临床观察. 中医杂志, 2008, 49(3):228-230.

[6] 陈红梅. 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硫酸羟氯喹联合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对血脂的影响. 中国老年学,2015(5):1254-1256.

[7] 万磊, 刘健, 盛长健, 等. 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肺功能变化相关性研究.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0, 17(4):18-22.

[8] 郝锋, 胡玲, 罗磊, 等. 隔姜灸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的影响.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1, 23(4):313-316.

[9] 刘文英. 中西医结合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56例. 中国药业, 2009, 18(12):81-83.

[10] 魏艳, 杨锡明, 王慎娥. 中西医结合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50例临床观察.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3, 20(1):54-5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22.064

516001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2017-09-21]

猜你喜欢
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
转录因子Egr2/Egr3在类风湿关节炎寒证中的作用机制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藏医催泻疗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活动期回顾性研究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类风湿因子阳性是得了类风湿关节炎吗
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血清HBcrAg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自然史中的变化
养阴化瘀方联合强化西药方案治疗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研究
类风湿因子阳性就是类风湿关节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