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西方文化课程

2017-12-05 15:14赵蓉王俊
东方教育 2017年19期
关键词:西方文化网络时代课程设计

赵蓉 王俊

摘要:在外语教学中对于网络时代的文化教学存在着一种误解,以为课本和课程的设计不再必要,从而完全否定了传统的文化课程的意义,本文旨在说明网络时代文化课程依然必要,以及网络时代如何做恰当的西方文化课程设计。

关键词:网络时代;西方文化;课程设计

一、引言

王佐良教授说,“诗歌也好,语言也好,背后都有文化。从英诗而论,四大文化在此遇合:最初的日耳曼文化,中世纪的拉丁文化,近代的不列颠文化和跨大西洋文化,再加上原在英格兰岛上后辈比得上闪过海,只在威尔士,苏格兰,爱尔兰还在有遗留的凯尔特文化在十九世纪以后复兴,所以有四种文化给了英诗以滋养,在他们相互冲突和融化之中,起伏消长之间,英诗获得了新的活力—”。[1]其实,我们可以把这句话扩大到整个英语教学和文化背景教学。西方文化,尤其是欧洲文明,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毋庸置疑,然而,迄今为止,外语专业的文化教学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缺陷,王佐良主编《欧洲文化入门》,叶胜年的《西方文化导论》,John G. Blair & Jerusha Hull McCormack Western Civilization with Chinese Comparisons 反映一定研究和教学取向,前两者为中国教师编写,这些教师皆为中国英语界泰斗,其学术造诣自不必怀疑,然就其文本本身,也难免出现瑕疵,不免只是史料堆积,没有建立对外语教学的直接指导联系;后者为国外学者所作,把中西文化纳入比较体系,也有一定的高度,在比较中加深对两种文化的理解,但也难免就文化文论文化,与实际的应用虽有帮助确也不很直接。还有一点就是,国内很多的文化教学,特别是外国文化教学是建立的完全的翻译作品之上,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起误导作用不容忽视。此类作品不一一列举。

二、西方文化的根

英美文学教授常耀信,在谈论西方文学的时候说到了英美文学有三大伏流,希腊罗马神话,亚瑟王的传说以及圣经故事,而这三支伏流对于欧洲文化,特别是英语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已故学者李赋宁也在所主编的《欧洲文学史》序言中说“关于欧洲近代史的积极意义,20世纪早期德国历史学家斯本格勒(Oswald Spengler)在他写的《西方的衰落》一书里把西方历史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古代。这个时期的时代精神,斯本格勒称之为“阿波罗精神”(the Apollonian soul)。阿波罗是太阳神,给人类光明和智慧。他又是司医疗和音乐的神,主管科学和艺术。“阿波罗精神”代表古希腊文明。第二个时期是中世纪。这个时期的时代精神,斯本格勒称之为“东方贤人精神”(the Magian soul,来自the three Magi,他们是向初生基督朝圣的东方三大博士),代表中世纪基督教文明。第三个时期是近代。这个时期的时代精神,斯本格勒称之为“浮士德精神”(The Faustian soul),以歌德的作品《浮士德》中主人公浮士德博士而命名。所谓“浮士德精神”,指的是近代欧洲人为了改造社会而追求自然科学和技术知识的进取精神。关于浮士德博士的故事起源于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先进思想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先驱者之一马娄曾写了《浮士德博士的悲剧历史》。歌德接受了啟蒙运动思想,发展了浮士德故事,使浮士德为了造福人类,填海造田,企图建立一个理想社会。由于歌德在他的杰作中首先倡导这种“浮士德精神”,斯本格勒就借用了这种精神来说明欧洲近代历史的特征。歌德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文化,受了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在青年时代,他投身于浪漫主义运动(狂飙运动 Sturm und Drang),后来又倾向于古典主义。在他的晚年,他把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融合在一起。因此可以说歌德是他以前欧洲文学传统的集大成者。”[2]罗素在其CHINESE AND WESTERN CIVILIZATION CONTRASTED中也提到Western Europe and America have a practically homogeneous mental life, which I should trace to three sources: (1) Greek culture; (2) Jewish religion and ethics; (3) modern industrialism, which itself is an outcome of modern science. 由此可见一斑,文化的演进不是一朝一夕,也并非突变,凡事总有根由,因此文化教学,尤其是英语相关的文化教学必定是在寻求最实质的东西,这些东西的在现在的语言表现,包括词汇演进,语言习惯,甚至行为规范的沿袭,从而真正的做到指导学生真确,准确地而有效的交际 目前的文章和书籍主要都在谈论文化教学的重要而并未给出实际的行之有效的指导。因此,外语教学中的文化研究应该追根溯源,却也要回归鲜活的语言,找出其中的结合点,从而真正的做到有的放矢的外语教学和外语学习。而单纯 的“辞书”式信息灌输而不明确方向费时费力不讨好,同时也容易使教学变得枯燥缺乏活力。知其所以,才能有的放矢,国外原版引进教材,虽然在一些方面堪称权威,然则中国学生显然非英语为母语之学生,其认知自然因母语不同必然不同,且所处学校氛围早就学生知识构成不同,单纯的引进未必可以解决此类问题。虽然国际大环境全球化趋势是不可挡,并不能抹煞各个文明其根源性的东西,目前我们所能做的和所要做的应该进一步探索真正根源性的东西和如何将这些根源的东西在中国的本土环境里时时贯彻。费孝通说“文化的生和死不同于生物的生和死,它有它自己的规律,它有它自己的基因,也就是有它的种子。就像生物学里研究种子,要研究遗传基因一样,文化里面也要研究这个种子。怎么才能让这个种子一直留存下去,保持里面的健康基因?也就是文化(的种子)既要在新的条件下发展,又要适合新的需要,这样生命才会有意义。历史和传统就是我们文化延续下去的根和种子。”[3]

三、网络时代的文化教学

由于网络的普及,中西交流接触的机会大大增加,一方面更有利于文化教学,因为网络能提供更为直接各类影像图文和音频资料,如果说传统的英语教学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学了多少”,那么,网络时代的英语教学强调的则是培养学生“怎样学”。网络时代为英语教学提供许多有利条件,英语教学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如今,已经将全球各国各地区一“网”打尽的因特网,打破了传统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文化的概念,形成了虚拟的以信息为中心的跨国界、跨文化、跨语言的全新空间。这种功能强大的新媒体已经,并将继续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为今天的英语教学注入新的内容。如果英语教学不能面对形势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将不可避免地落后于时代,最终被它所服务的社会所抛弃。可以说没有一家有影响的英语教学机构能够对改变了信息传播格局的新媒体掉以轻心。但是,正如陈丹青所言,“互联网当然是决定性改变,在传统媒体之外拓展了一大片空间,但不要误解这就是真的-- 空间 --正剧不能演只能弄点滑稽的,它给你造成误解,以为挺热闹其实不是这样,真正的言说空间不是这样的。互联网只能是舞台,不是节目。世界,还有对世界的感受,是由许多食物构成的,网络代替不了世界,代替不了感受。”[4]这一番言论本不是针对网络时代的教学所说,但是我们可以作如下解读,网络空间只是一个平台, 尽管提供诸多便利,但还是泥沙俱下,并不能替代文化课程中课本的地位,也只是文化中的一个因素而已,并不能代替整个世界,代替传统的教学。网络极大地丰富了英语教学的内容和手段。上过网的人无不为网上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源而叹息,因特网就像一个无所不包、无所不有的大仓库,这里的信息有的是你需要的,更多的是你不要的,有的是你所期待的,也有的是出乎你意料之外的。利用不好那只是一个“垃圾堆”。

四、结语

网络时代的文化教学虽然有了之前时代所不具备的优势,但是网络也只能是一个教学和学习的手段,正确的是量的课程指导,课程设计,无论是传统媒介还是现代媒介,还是要在设计者对于文化的本質和核心有了深入了解之后才能进行,现代媒介,如果利用得当,将对文化教学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文化课程的设计,课本的设计应该吸取前辈的长处,借助现代媒体来弥补过去课本的不生动的缺憾。

参考文献:

[1]王佐良,英国诗史 [M] 南京:译林出版社,1997 第1页

[2]李赋宁,欧洲文学史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第4页

[3]http://www.wenming.cn/qmyd_pd/jckd/201012/t20101220_32689.shtml

[4]陈丹青,荒废集[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第6页

猜你喜欢
西方文化网络时代课程设计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网络时代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网络时代
探究提升高中学术历史课堂有效路径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思路
巧用西方文化导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关于完善课程设计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