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毛泽东与延安大生产运动的开展

2017-12-05 08:00李一玫
新西部·中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延安毛泽东

【摘 要】 毛泽东同志领导实施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原因:边区严重困难局面的出现,发展经济是抗战胜利的夯实性物质基础。大生产运动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生动体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而且还培育和发展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 毛泽东;延安;大生产运动

陕甘宁边区开展的大生产运动,是中国共产党与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为克服边区严重的财政经济困难及彻底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最终夺取中国革命胜利所采取的一项伟大创举。胡乔木同志曾提到:“大生产和组织起来,是毛主席领导陕甘宁边区和所有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造的两件大事。毛主席是边区大生产运动的发动者、组织者、指挥者,又为边区的经济建设制定了切合实际的方针政策。”[1]毛泽东同志作为一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早在抗战刚转入相持阶段时,就已经预见到边区政府的财政经济困难即将到来。在困难到来的时候,他坚定地向边区军民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并以身作则,亲自下地劳动。最终,边区军民在毛泽东同志的带领下,积极克服财政困难,为抗战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由毛泽东同志发动并领导的这场大生产运动,在中国的革命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也同时也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所在。

一、毛泽东同志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原因

1、边区严重困难局面的出现

1941年到1942年,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跌入了谷底,这其中主要是因为日本帝国主义开始进行惨无人道的扫荡。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支持太平洋战争,在中国推行“以战养战”的方针,并以共产党为打击重点,集中其主力部队,在共产党领导的一切根据地的周围,实行“三光”政策,对解放区实行残酷的扫荡,使得根据地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环境中。其次,国民党反动派也在此时对共产党进行反攻,由对外转向对内。对陕甘宁边区进行严密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企图一举消灭边区。在4月20日,毛泽东同志在致电周恩来同志时说:“请问国民党对八路是否还准备发饷,如发则已,否则我们将向全国全世界募捐,发起普遍的募捐运动,学叫花子讨饭吃的办法。因为国民党迫得我们没有路走,我们将要饿死了。”再加上边区连续发生严重灾荒,使得边区面临的困难更加严重。对这一阶段所遇到的困难,毛泽东同志谈到:“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国民党用停发经费和经济封锁来对待我们,企图把我们困死,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2]此时的经济困难,已经严重制约了边区的经济发展,甚至影响并威胁到了边区的群众生活。

2、发展经济是抗战胜利的夯实性物质基础

中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性的战争,这一点早在毛泽东同志所写的《论持久战》中就已经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分析。既然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不可能是速战速决的,那就必须要有一个坚固夯实的抗日革命根据地。而这个根据地必须是能够及时为前线供给物质并能够让根据地的军民吃得饱、穿得暖,那么发展稳定繁荣的经济就显得至关重要。从而,在这持久的战略相持阶段应当特别注重搞好生产,发展经济,这不仅是为了当下发展和壮大抗日力量,更是为了将来进行的战略大反攻能够一举获胜。1933年8月12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召开的“中央苏区南部十七县经济建设大会”上,作了题为《粉碎五次“围剿”与苏维埃经济建设任务》的报告,指出:“只有开展经济战线方面的工作,发展红色区域的经济,才能使革命战争得到相当的物质基础。为着这一切,就需要进行经济方面的建设工作。”因此发展经济,为抗战胜利打下夯实的物质基础,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战争不但是军事和政治的竞赛,还是经济的竞赛。我们要战胜日本侵略者,除其它一切外,还必须努力于经济工作。”[3]

二、毛泽东同志开展大生产运动的过程

1、大生产运动的发动

1938年12月8日,毛泽东同志在后方干部会议上作总结报告时提到:“生产就是农民种粮,工人做工。以后有那么一天,票子不值钱了,那怎样办?只有一条路是饿死,第二个办法是解散,第三个办法不饿死不解散,就得要生产。”毛泽东同志认为,当时边区除了发展生产再无别的路可走,发展生产也是打破国民党封锁、克服严重困难、达到丰衣足食的最有效最根本的办法。1939年1月,毛泽东同志在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上讲话时就提出“发展生产,自力更生”的响亮口号,并大力号召边区的军民以及机关和学校的全体人员积极开展必要的生产。1939年4月,在抗大生产运动初步总结大会上,毛泽东同志提出:“陕甘宁边区脱离生产的四万人进行普遍的生产运动是可能的,也是必须的,否则只有饿死或解散;建成一个新中国的第一个基本条件,便是大家劳动。”随即,边区政府和人民积极响应毛泽东与中共中央的号召,明确提出“自给自足”的生产目标,由此,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拉开了序幕。

2、大生产运动的推广

1941-1942年是陕甘宁边区渡过难关,争取自力更生的阶段。为了渡过难关,毛泽东同志和中共中央积极探讨并协力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并开始整顿。1941年3月,三五九旅在旅长王震的带领下,开始屯垦荒无人烟的南泥湾。经过几年的努力,最终达到完全生产自给,创造了“陕北好江南”的奇迹。1941年5月1日,毛泽东对《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作了几处重要的修改,提到:“发展农业生产,实行春耕秋收的群众动员,今年开荒60万亩,增加粮食产量40万担,奖励外来移民。”到了1942年2月3日,毛澤东同志与朱德同志致电彭德怀同志时提到:“边区经济今年更有计划地组织了人民、部队的及机关、学校的劳动,发动了大生产运动,可能向上发展,在不受灾的条件下,勿须外援。”[4]为了响应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的政策,陕甘宁边区的各方人民积极参加大生产运动,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不仅解决了自身的物资问题,为抗战的胜利也提供了一个物质充盈的大后方。

3、大生产运动的高潮

从1943年开始,是边区实现丰衣足食,建设革命家务的阶段。1943年2月9日,毛泽东同志在致电周恩来、林彪时说:“边区财政难关已渡过,今年决定大发展农工盐畜生产,提出丰衣足食口号,如不遭旱,大有办法,人民经济亦大有发展,可达到丰衣足食。”10月14日在西北局高干会议上作报告时对于生产运动,这样指出:“部队生产,解决了革命的大问题,军队自给可以发饷,我们养千万的军队都有办法了。”[5]经过连续几年的生产运动,在边区各方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边区的各项经济活动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农业达到了“耕二余一”要求,边区也建立了各种工厂和作坊,缓解了根据地的财政经济困难。1943年11月29日,毛泽东同志在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大会上作了著名的《组织起来》的报告,报告中提到:“军队要既能打仗,又能生产。我们的军队如果只会打仗,那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机关部队学习开展生产运动,解决了全部或大部的物质资料的需要,减轻了民负,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把群众组织起来,就是要把一切老百姓的力量,一切部队机关学校的力量,一切男女老少的全劳动力半劳动力,只要是可能的,就要毫无例外地动员起来,组织起来。”通过这次讲话,边区各方人民的革命热情不断高涨,革命干劲也不断被鼓舞,因此推动了大生产运动更快的发展。到1945年,大生產运动取得了空前的成效。“粮食总产量达到184万石,去掉自己消耗的160万石外还剩20多万石。耕地面积增长79.4%,植被面积增长270.6%,牛羊驴数量增长200%到300%,边区的棉纱、布、铁、纸等很多日用品都做到了基本自给。”[6]

三、毛泽东同志领导大生产运动的历史意义

大生产运动在边区轰轰烈烈地开展,不仅使边区军民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了疯狂“扫荡”的日本帝国主义以及国民党反动派的严重封锁,而且克服了边区百年难得一见的自然灾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实现了部队、机关、学校的自给生产,实现了边区经济的独立自主。此举不仅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并逐步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为最终夺取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毛泽东同志作为这场运动的发起者和领导者,对大生产运动的充分认识,体现了他既有立足现实、实事求是的精神,又有放眼未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他的论述,对大生产运动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首先,在发动大生产运动之时,毛泽东同志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并结合边区的实际情况,与边区政府联合制定相关政策,保障了大生产运动的成功开展。其次,在大生产运动开展期间,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一再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毛泽东同志深刻地指出:“一切可能地方、一切可能时机、一切可能种类,必须发展人民的与机关、部队、学校的农业、工业、合作社运动,用自己动手的方法解决吃饭、穿衣、住屋、用品问题全部或一部,克服经济困难,以利抗日战争。”[7]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不仅是自力更生精神的生动体现,也是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更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具体实践。最后,毛泽东同志开展大生产运动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一切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充分依靠广大群众,通过调动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凭借他们的智慧和力量,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进行发展生产,毛泽东同志说:“我们用尽力量使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其目的究竟何在呢?目的就是要使农民富裕起来,改善他们的生活。”

总之,从毛泽东同志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大生产运动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生动体现,边区各方人民通过自己的双手,战胜了极度严重的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而且还培育和发展了伟大的“延安精神”。不得不说,大生产运动在毛泽东同志的带领下,走向了一个新的辉煌,它的功绩和伟大意义将永垂史册。

【参考文献】

[1] 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 任学岭,谭虎娃.陕甘宁边区史稿[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4][7] 顾龙生.毛泽东经济年谱[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

[3] 毛泽东选集(合订一卷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5] 毛泽东文集(第三卷)[M].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人民出版社,1996.

[6] 乌日汗.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研究.天津大学,2014.

【作者简介】

李一玫(1990.02-)女,延安大学政法学院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延安毛泽东
延安的故事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刘文西笔下的毛泽东
《延安文学》2017年总目录
录毛泽东词一首(草书)
在延安
抗战时期的延安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