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2000年历史阐释中国工匠精神

2017-12-06 05:32姜林燕
中国品牌 2017年12期
关键词:景泰蓝珐琅匠心

文_实习记者 姜林燕

景泰蓝:2000年历史阐释中国工匠精神

文_实习记者 姜林燕

衣福成向记者表示,景泰蓝是民族的技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为景泰蓝行业里唯一的中华老字号品牌,北京市珐琅厂坚定不移的将继续保护与传承发展好这一下技艺,让更多的人爱上中国传统文化,爱上匠心制驻的中国工艺品

11月8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与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夫人梅拉尼娅一同参观故宫。品香茗、赏文物、听京剧,两国元首夫妇在气势恢弘的中国古建筑群中,亲密互动,感受中国悠久历史,体会中国文化底蕴。随后宾主来到畅音阁,沿途欣赏景泰蓝工艺精品和制作技艺展示。

习近平主席提议特朗普总统夫妇体验景泰蓝的制作流程,共同完成“点蓝”。中美元首夫妇用蓝枪铲取珐琅釉料填充在已经粘好丝的铜胎上,一片片花瓣跃然而出。

习主席向特朗普夫妇介绍说,这门技艺是舶来品,是从欧洲到中东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但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制作景泰蓝最好的国家。

习大大口中的景泰蓝很多人不知道,但说起珐琅却是无人不知的,昂贵、精致、奢华大概是对景泰蓝的几个刻板映像了。

的确,源于元朝盛行于明朝景泰年间的景泰蓝。这种传统技艺无论从器型、纹饰还是色彩,作为宫廷文化的典范代表,玉石的温润,珠宝的光泽,瓷器的细腻,金银的灿烂,复杂的工艺和大师的匠心,才成就了一件件高贵典雅的艺术品。

几近凋零 匠心依然凿凿

作为持续了几百年的宫廷艺术,华贵富丽的掐丝珐琅曾是国家繁荣昌盛的见证。相反,在帝国没落的时代,这项工艺也逐渐失去了生命供给。晚清时期,珐琅技艺开始和宫廷艺人一起散落民间,虽然尚能延续往昔的一些光辉,但产品质量和艺术水平已与前代不可同日而语。而此后在充满动荡、战乱和萧条的历史阶段,珐琅工艺更加迅速地衰落了。等到新中国成立之际,从业人员数量锐减,这项工艺也已奄奄一息。

然而,就是在存亡一线之间,景泰蓝工艺的命运却迎来了绝地上的曙光。谈起这次复兴的契机,人们至今仍津津乐道于林徽因与景泰蓝结下的缘分:她在北京海王村古玩市场买下了一只景泰蓝花瓶,摊主的一句“北京的景泰蓝热闹了几百年,到这会儿算绝根儿了”令她忧心不已,于是她和梁思成决定在清华大学营建系成立抢救特种工艺景泰蓝的工艺美术小组。在此之后,林徽因带领团队作生产调研、图案设计,令景泰蓝重现生机。

新中国政府为了挽救景泰蓝这一传统工艺,用各种优惠政策进行帮助和扶持,并提出“罗致艺人,保存技艺,培养艺徒,从根本上保护和发展特种工艺”。1950年,北京市成立了国营景泰蓝企业,并且将珐琅作坊组织起来,成立集体或公私合营企业。就这样,景泰蓝行业渐渐重新回复到良好的发展轨道上来。1956年1月10日,42家珐琅作坊、工厂合并组成公私合营北京珐琅厂,即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

而北京市珐琅厂与景泰蓝命脉相连,几度难以为继。

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衣福成向记者道出了珐琅厂的辗转之路。

在上世纪90年代似乎是每个行业的分水岭,珐琅厂也不例外,在此之前的的计划经济时代,也是景泰蓝行业的出口创汇时代,北京珐琅厂的产品几乎全部由外贸公司统购统销到国外,企业根据订单生产,只为满足国际市场对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需求,因而创新产品较少。而从80年代末期开始,随着改革开放和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深入,景泰蓝只由北京单一口岸出口的格局被打破,而市场上低水平粗制滥造的制品充斥市场,出现无序竞争的混乱局面。不仅景泰蓝企业,整个工艺美术行业都跌入谷底,很多企业难以为继。

然而,正是在传统工艺美术迅速萎缩的低迷境地,北京珐琅厂仍坚守着传承文化遗产的使命,匠心凿凿不忘初衷,守着 “老物件儿”、老工艺为企业和景泰蓝工艺创造了又一次“凤凰涅槃”的机会。

守着“老物件儿”的魂 留住匠人精神

时任北京珐琅厂总工艺美术师李新民提出了紧跟时代,这一时期开发的华夏、欧美、伊斯兰“三个文化系列”产品,写下了景泰蓝产品开发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景泰蓝最新制作工序

制胎

掐丝

掰丝

磨光

镀金

点蓝

进入新世纪之后,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的北京市珐琅厂,在艺术创作上更加活跃,许多具有新的设计理念、鲜明的现代感和时代气息的大型景泰蓝艺术精品应运而生。比如高达4米的《和平之歌》是迄今景泰蓝制品之最。

2010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珐琅厂再一次迎来机遇,由于掣肘于体制和市场信息不对等的局面,市面上的景泰蓝良莠不齐、鱼目混杂,衣福成率领他的团队临危受命,排除万难进行全媒体的宣传推广,这一步抓住机遇的举措,让珐琅厂再一次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

与此同时,珐琅厂更是坚定不移的传承与保护景泰蓝技艺,2006年,景泰蓝制作技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钱美华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制作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1年,北京市珐琅厂被文化部评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制作技艺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2016年,由中国景泰蓝行业掌门人,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衣福成倡导并主持修建的中国景泰蓝艺术博物馆正式开馆并对外开放,1000余平方米的博物馆内,涵盖了景泰蓝发展史、珐琅厂珍贵历史发展资料,展示了北京市珐琅厂近年来高仿复制的元明清各时期制作风格的珐琅器,以及珐琅厂自建厂以来各时期的精品、工艺美术大师和老艺人的代表作品。

在产业化批量化生产的今天,北京珐琅厂依然保持传统技艺,不为市场而动,经过设计、制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组至少需要3个月才能完成一个作品,这样守住景泰蓝技艺的魂,保证件件是精品,传承匠心品质。

衣福成向记者表示,景泰蓝是民族的技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为景泰蓝行业里唯一的中华老字号品牌,北京市珐琅厂坚定不移的将继续保护与传承发展好这一下技艺,让更多的人爱上中国传统文化,爱上匠心制驻的中国工艺品。

近年来,景泰蓝出现在重要的外交场合,作为中国所送出的国礼,让景泰蓝在五洲四海名声大震,受到了各国人民的喜爱和称赞。现代的景泰蓝工艺大有提高,造型多样,纹饰品种繁多,价格上也让人比较容易接受,因此,景泰蓝已成为我们与国际友人和亲朋好友互相往来的最佳礼品了,景泰蓝逐渐从皇室御用、国礼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正如习近平主席陪同首次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夫妇介绍景泰蓝时说的那样:景泰蓝技艺是舶来品,是从欧洲到中东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但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制作景泰蓝最好的国家。

衣福成表示,景泰蓝发展至今,已不仅仅是一种工艺品的名称,更象征着一项古老的工艺所焕发鲜活的生命力。精湛典雅的纹饰技巧、金碧交辉的迷人色泽、动人心弦的华美气韵、流光溢彩的艺术韵律和独树一帜的民族风格,当是其能成为国礼的原因。

猜你喜欢
景泰蓝珐琅匠心
三十载坚守匠心传承“非遗”名菜
姚建萍:始于初心,臻于匠心,成于决心
珐琅工艺在珠宝首饰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雍正款珐琅彩蓝料山水图碗
浅谈景泰蓝装饰画的独特魅力及发展价值
老艺人的匠心
钟连盛:让景泰蓝薪火相传
断代景泰蓝 成投资新宠
珐琅器之画珐琅
景泰蓝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