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持续改进措施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率研究

2017-12-06 07:53朱钰婷倪坚军蔡鑫君徐颖颖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11期
关键词:审方调配差错

朱钰婷 倪坚军 姚 君 蔡鑫君 徐颖颖

·药学研究·

质量持续改进措施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率研究

朱钰婷 倪坚军 姚 君 蔡鑫君 徐颖颖

用药调配中心;药物调配差错;质量持续改进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1](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是指符合 GMP 标准,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下,由受过培训的药、护人员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的机构。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甲中西医结合医院,自2011年4月建立PIVAS以来,目前已开展26个病区的静脉用药调配,每天调配约3000袋输液。如何完善静脉药物调配质量体系控制,降低工作差错,是静脉药物调配的重要工作内容[2]。质量持续改进[3]是指通过不断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实现其质量方针和目标的方法。PDCA 是英语单词 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 Adjust(纠正)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质量持续改进可降低PIVAS药物调配过程中的差错率。笔者对本中心通过质量持续改进,降低PIVAS药物调配过程中的差错率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我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2015年1月—12月共调配静脉用药816 042袋;2016年1月—12月共调配静脉用药929 541袋。对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各岗位的差错内容分别进行汇总,比较2015年与2016年药物调配过程中的差错情况。

1.2 常见差错分析 静脉药物调配中心主要岗位分为审方、排药、调配、核对,各岗位常见差错见表1。

1.3 质量持续改进措施(PDCA)

1.3.1 审方工作PDCA 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审方能力,药物使用严格遵循药品说明书,特别是新药,及时了解药物相容性、稳定性及配伍方面的知识。月底进行审方药师业务培训,每月进行专业知识考核;加强与临床医师的沟通,及时处理问题,做好常见不合理医嘱分析,定期向临床提供常见差错,减少不合理处方的发生;优化系统,与信息科共同逐步完善系统功能,如用药时间订错批次能有提醒,打印标签能有多种条件选择等,减轻审方药师的压力;冰箱药品汇总后核对电脑药品汇总单,无误后放入冰箱;打印标签时注意用药时间、楼层、批次,换标签纸时,注意标签的连续性。

表1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各岗位常见差错

1.3.2 排药工作PDCA 开展同种药品集中排药,保证双人摆药,即一人拿药品汇总单另一人分排,一人贴输液标签另一人复核,这对降低排药差错有积极作用[5];引用目视管理[6],药架、输液架上药名规格标签字体清晰可见,将药品分区分类摆放,对可混淆药品尽量分开。一品双规、听似、看似药品用醒目标记以作警示;输液标签按盐水品项排序,更换品种处由排药人员夹夹子以示区分;药品效期严格按照先进先出,严禁混批号共放;对高危药品,贵重药品每日清点,发现账物不符及时查明原因,避免差错发生;标签与药品批次单一一对应后方可排药,避免批次放错筐的情况发生;制定退药操作制度与流程[7],杜绝退错筐造成药物错排。

表2 各组疗效比较(±s)

表2 各组疗效比较(±s)

年份2015 2016总份数816042 929541数量错误55 26品项错误88 46调配错误45 29审方错误4 11复核错误18 6总差错率(%)0.025 0.013

1.3.3 调配工作PDCA 严格遵循Sop以及一一对应原则,做到每一袋输液调配前,调配中,调配后核对药品品项数量,完成一袋再开始另一袋操作,每种药品调配完成后及时进行清场;加强对调配工作相关知识培训,包括药品特点、全营养输液调配知识的培训、化疗药物调配的注意事项、完善静脉用药调配操作规程;弹性排班[8],合理安排药师各时段的工作时间,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严禁为了在规定时间完成调配任务追求速度而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的行为;对非整剂量药品在审核时画红圈警示,剂量字体加大加粗并有下划线,调配结束后打钩确认操作;同品种输液调配5包需更换针筒,避免针头脱落;开展同品种集中调配,并一一对应,保证质量的同时提高效率;开展全员一年一次的岗位Sop培训制度,考核打分并进行分析;对犯重大差错的当事人进行重新培训,考试合格后上岗。

1.3.4 核对工作PDCA 对成品输液复核必须做到:对药品名称,对溶媒剂量,对规格;认真检查输液袋签字是否完整,非整剂量是否打钩确认,输液有无浑浊,有无胶塞,药袋有无破损,瓶口有无漏液;记录分次成品装箱袋数计数,结束扫描后汇总与电脑核份数单是否一致;调整核对岗位人员,进仓进行巡回核对,发现问题方便确认,出现问题立即解决,提高工作效率;作废医嘱必须双人核对,确认全部打钩后方可开始配置。

2 结果

通过质量持续改进措施,PIVAS药物调配过程中的审方错误由0.004%下降至0.001%;排药错误由0.018%下降至0.009%;调配错误由0.006%下降至0.003%;核对错误由0.002%下降至0.001%;总差错率由2015年的0.025%下降至2016年的0.013%,差错降幅48%,见表2。

3 讨论

目前,静脉药物调配中心集中调配的各个环节都存在质量风险[9]。本文通过分析差错原因,对PIVAS进行精细化管理[10],在未来的工作中,采取以下几点针对性质量持续改进措施,继续提升药学服务质量。

3.1 提高审方药师专业素质 审方药师进一步加强自身学习,了解最前沿的医疗动态,增加临床思维;开展审方药师选拔,促进审方药师的优胜劣汰;加强与信息科合作完善系统,促进差错率下降。

3.2 推进一对一操作模式 通过外院进修归来人员学习,推行一对一辅助模式,提高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效率。

3.3 推行集中统一调配模式 针对输液量较多,品种比较集中的药物进行集中统一调配模式,提高排药,核对,调配岗位效率以及提高工作质量,降低耗材的使用率。

3.4 药师定期深入临床 了解病区实际用药情况,提高用药顺序的合理性;综上所述,质量持续改进是不断规范完善流程的主要举措。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继续结合实际工作,与信息科共同逐步优化完善系统;加强药剂人员的岗位操作培训,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定期考核;提高防范意识,培养慎独精神[11],树立严格查对意识,减少差错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实现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经济性的目标,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1]朱星光,薛进,张先明.静脉药物调配中心洁净区内环境的评估与维护[J].儿科药学杂志,2013,19(4):30-32.

[2]苏素红,吴瀛达,计佩影.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分析与防范措施[J].中国药业,2010,19(8):59-60.

[3]罗利雄,汪延安,孙文武,等.静脉输液调配操作不当导致用药质量问题分析[J].中国医药,2012,7(4):509.

[4]王临润,张国兵,汪洋等.品管圈在医院药剂科质量管理持续改善中的应用[J].中国药房,2010(37):69-71.

[5]汪立梅,薄红,隋颖,等.静脉药物调配中心业务流程重组在提高工作效率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9):826-828.

[6]金岚,李芳,叶琦,等.目视管理在静脉用药配置中心的用[J].医药导报,2012,29(12):1671-1672.

[7]罗利雄,陈健,彭宣艳,等.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2716例退药情况分析[J].实用药物和临床,2012,15(3):169-171.

[8]宋萍,张艳阳,王华芬.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短时配置班的设立和体会[J].护理与康复,2012,11(8):782-784.

[9]朱爱讲,毛静怡.我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差错分析及控制措施[J].中国药房,2008,19(34):2715-2716.

[10]孟燕,李根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常见差错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J].当代医学,2014,(6):385-387.

[11]罗利雄,范红玲,陈健,等.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差错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17(3):330-332.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剂科(杭州 310003)

徐颖颖,E-mail:xuyingying208@163.com

(收稿:2017-05-06 修回:2017-07-03)

猜你喜欢
审方调配差错
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的作用分析
养猪饲料巧调配
基于“审方系统+临床药师”的全医嘱前置审核模式的探索实践
直升机防差错设计
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的作用分析与改进策略
大气调配师
我院审方系统的建立及应用效果分析
新阅读环境下报纸差错的有效防范对策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张馨予调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