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应力场”

2017-12-07 10:45冯博一
当代美术家 2017年6期
关键词:应力场媒介现实

冯博一

关于“应力场”

冯博一

“第四届美术文献展”展览主题为“应力场”,借用的是物理学、地质学术语,在此主题下,艺术家们利用多媒介材料和艺术语言的方式,转化他们对处境的思考、判断和立场、态度,以及应对、承受、适应于种种不同的变异、扭曲的程度,从而显示了艺术家个人创作的能量,以此抵达第四届美术文献展的一种“视觉应力场”。

多媒介,艺术语言,个体感应

1 展望隐形堆树脂打印、喷漆3D2017

第四届美术文献展/应力场

2017.9.15—10.20

主策展人:冯博一

策展团队:王晓松、魏皓啟(新西兰)

张婷、严舒黎、夏梓

展览总监:冀少峰

艺术总监:傅中望、刘明

行政总监:李和清

主办:湖北美术馆

美术文献艺术中心

当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不能位移时,或由于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它的形态将会发生扭转、变形。这种变化既能使其内部产生相互作用的引力,又能形成一种反作用力,以抵抗外力、外因的影响。而物体受力后所导致的内部构造的运动,随着空间点的方向、大小和连续性,物体的“应力”呈现出不同的分布和不确定的状态。这是在物理学中关于“应力”及“应力场”的基本定义。

根据“应力场”概念所引申出来的语义,宽泛地指涉于由个人、群体构成的社会,在生存现实的不同境遇中,产生出各种不同的感应现象;如果延伸到国际范围,目前难民离散、移民的限制令等正在生发的诸多事件,直接涉及国际政治的转向,并难以预料。而狭义于第四届美术文献展之中,则是借助于这一物理学的专有名词和定义作为主题,赋予作为艺术家的另类人生,如何利用多媒介材料和艺术语言的方式,转化他们对处境的思考、判断和立场、态度,以及应对、承受、适应于种种不同的变异、扭曲的程度。同时,在“应力场”作用下,提示出塑力、合力、变力和隐力之间所形成的多重制衡关系,潜隐出其中的某种状态,从而显示了艺术家个人创作的能量,以此抵达第四届美术文献展的一种“视觉应力场”。

或许这些只是世界局势和社会转型这个复杂方程式中的一个变数而已,就像“应力场”所寓意的一般,而实际上是象征和隐喻那些正在不断发生的个体与秩序、文明与冲突等相关的社会问题。我们认为这是对以往惯常的艺术直接投射“现实”的可能性反思,具有艺术与现实复杂想象关系的重构尝试,以及对艺术表现的丰富性再认识。通过“应力场”所关注或折射现实生活的具体性,已并非是以往宏大叙事的直接展开,却是个人生存实在经验的检视、体察与反应。这种经验不是对现实的彻底反抗,而是同现实世界的辩证关系中的一种获得。我们希望通过邀请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针对来自于外界或内心的压力所导致的紧张、焦虑,甚至不安状况的现实依存,策划并构成一次具有现实针对性、专题性的当代艺术展览。是为策划这次展览的主要切入点和明确理由。

因此,与其说这是测度于社会学意义上的“应力场”所导致的种种改变,不如说是参展艺术家对“应力场”的认知与觉知,以及作为艺术家个体感应力的表达,抑或还有此次在湖北美术馆和美术文献艺术中心空间内,此时此地、身临其境的直接感受。

About “Stress Field”

Feng Boyi

The 4th Documentary Exhibition of Fine Art borrows the theme of “stress fi eld” from the physical and geographical term. Based on this theme, artists transform their thinking, judgments, positions, and attitudes with multimedia materials and artistic language, and, they cope with, accept, and adapt to different changes and distortions, so as to show the energy of an artist’s individual creation and thus achieve a “visual stress fi eld” within the exhibition.

multi-media, art language, individual reaction

猜你喜欢
应力场媒介现实
中强震对地壳应力场的影响
——以盈江地区5次中强震为例
钛合金薄板激光焊接的温度场与应力场模拟
深埋特长隧道初始地应力场数值反演分析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漫画:现实背后(下)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现实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