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的手工艺教学创新实践

2017-12-07 10:32韦芳
当代美术家 2017年6期
关键词:工作坊手工艺手工

韦芳

文化传承的手工艺教学创新实践

韦芳

本文从手工艺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当前困境入手,以川美手工艺教学创新实践为例,探讨高校设计教育如何在创新设计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手工艺文化传承,从而实现以优秀手工艺创新设计人才输出来推动手工技艺传承创新,并促进手工艺行业发展,助力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提升与国民文化自信心提升。

文化传承,手工艺,设计教学,创新实践

1 何源源器节

2 任宇竹节·丝语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基因,往往一方面以建筑、器物等物质形态得以延续、传承;另一方面以人们的技艺、行为习惯和社会的风俗等非物形态得以发展、变迁。在整个社会进入现代工业标准化规模生产以前,人们所掌握的生产与生活技艺(手工艺)在习惯与风俗影响下,不断创造且丰富着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文明,也承载了当时人们文化取向与审美趣味聚集而成的精神文明,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文化传承并推动社会进步。可以说,手工艺者在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是民族文化的主要传承者、创新者、生产者之一。手工技艺通过一代一代的师徒传授得到传承、发展。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进入长达近两百年的衰落期,西方文明在枪炮的裹挟下涌入中国。强势文明与弱势文明的对抗,既是强势文明对弱势文明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的全面冲击,更是对整个国家文化自信的深重打击。而随后被迫开始的西方标准的现代化进程,摧毁式地消解了手工艺行业的物质生产与文化传承的主力军角色,手工技艺传承也因为师徒传授教育模式的式微与西方现代教育体系在中国的确立而被大大削弱。直到今天,我们“学”必称西方依然是主流;现在,我们一个个手工技艺成了“非遗”。

聚居37个少数民族的文化丰富性,高原、山地与平原兼具的地理丰富性,高海拔山地、温热带盆地、亚热带雨林皆有的气候丰富性,形成了中国西部腹地特殊的区位文化优势,共同滋养造就了身处其间的四川美术学院植根本土的文化自觉,致力传承创新的实践自觉。川美70多年的发展历程,以染织、漆艺等手工艺专业的历史最为悠久,积累了丰富的手工艺传承在高等院校的教学实践经验。今天,物质文明繁荣到一定程度,文化复兴与文化自信重建要求愈加迫切,市场多样化与小众化定制需求愈加增大,手工艺迎来了最好的时代。然而成为“非遗”本身,就是中国手工艺发展现状不适应时代的表征。手工技艺的传承延续性不良,手工技艺的现代应用性不良,手工艺从业者的创造与生产适应性不良,手工艺从业者的生存状况不良,形成了整个手工艺行业的发展不良。川美一众师生以手工艺的复兴为己任,从教学实践创新的角度切入,构建手工艺创新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开展多元模块与多种资源协同创新的教学实践活动,不断累积成果精品与优秀创新设计人才。我们期待通过优秀手工艺创新设计人才输出、成果精品展览、成果市场转化等方式,推动手工技艺传承创新,促进手工艺行业发展,助力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提升与国民文化自信心提升。

川美的手工艺创新设计人才培养体系,主要是由基本教学模块、国际国内名匠工作坊、大师进校园协同创新项目、手工艺“双创平台”及国际化高端推广平台等部分构建而成的五位一体校内—校外联结式系统化教学模式

1.以专业工作室建构基本教学模块。

从2008年开始,川美启动了手工艺的专业教学改革,建立了以漆艺、陶艺、纤维、金属为核心的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这种模式由基础通识教学、专业通识教学和专业工作室教学三个阶段共同构成,基础通识教学与专业通识教学阶段实行全员必修,专业工作室采取一定标准下的师生“双向选择”方式分配学生进入不同的工作室进行持续性系统化学习、创作,实现手工技艺的深入研习。

2.以国际国内名匠工作坊推动顶尖手工技艺的推广与传承。

设立名匠工作坊,每年邀请各类国际国内顶尖手工艺大师到校开设不少于两周的工作坊课程,每次配套选拔机制面向师生征集工作坊学员,共同就特定的手工技艺传承开展研讨式学习,强调基于传统文化浸润与国际视野拓展的创新设计过程体验,推动顶尖手工技艺的推广与传承。

3.以“大师进校园”协同创新项目推动民间手工艺大师与院校师生的协同创新。

开展“大师进校园”项目,与西南地区各省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合作,选拔优秀民间工艺大师到川美,与师生结成研创团队,历时半年,通过集中授课、团队研讨、工坊创作三个阶段,共同完成作品创作。这一项目成果突出,受到了各方的肯定,并因此获得了2015年的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资助,探索了一条民间工艺大师的手工技艺创新发展路径。

4.以“双创平台”推动作品的产品属性转化与优秀人才的大师属性升级。

依托川美微型企业园植入“教学带动创新,创新培育创业,创业助力产业升级”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一方面,定期选拔兴趣学生,组织创新创业训练营、科技前沿训练营等,挖掘手工艺创新性传承人才,培育、孵化具备市场前景的作品、创业项目;另一方面,引入风投推动作品的产品属性转化与优秀人才的大师属性升级,实现创新成果的市场转化。

5.以重大国际推广项目推动手工艺创新精品为载体的中国文化国际交流。

通过基础教学模块、国际国内名匠工作坊、“大师进校园”协同创新项目以及“双创平台”等四个方面的长期教学实践,累积了一批承载中国文化的手工艺创新设计精品。以促进中国文化的国际交流与沟通为目的,以手工艺创新设计精品为载体,充分运用米兰世博会、中国国家艺术基金海外传播项目等高端推广渠道,开展中国文化的国际交流活动,助力国家文化软实力水平提升。

1.从文化传承到文化创新——基于云南民族民间手工艺文化的艺术设计立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森文、张勇,艺术教育,2012.06。

2.探索传统手工艺文化创新的艺术设计教学研究 ,林海燕,课程教育研究,2016.02。

The Innovative Practice of Teaching in Cultural Inheritance

Wei Fa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ic background of handicraft’s development and the current predicament, this article takes the innovative practice of handicraft education in Sichuan Fine Arts Institute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how the design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combines the cultural inheritance of handicraft with the talent cultivation in innovative desig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handicraft industry and improving the soft power of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national cultural con fi dence.

cultural inheritance, handicraft, design education, innovative practice

猜你喜欢
工作坊手工艺手工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工作坊模式下汽车保险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论双导师讨论式工作坊教学法在知识产权法教学中的应用
做手工
超萌的羊毛毡手工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手工艺·温州发绣
走近手工艺人
嘎玛:扎曲河畔的手工艺之乡
“第七届望道修辞学论坛暨‘修辞与语篇’学术前沿工作坊”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