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留平对调徐平:新闻背后再无新闻

2017-12-07 15:59
家用汽车 2017年8期
关键词:徐留平官员

虽然我们对悲伤的同情感,通常比对快乐的同情感更为强烈,但悲伤的同情感通常远远不如主要当事人自然感觉到的悲伤那般强烈。

—亚当·斯密

你不愿意承认,也并不很重要。

有没有遗憾?

有没有唏嘘?

可以确定的是,在故事刚刚开始精彩的时候,已经没有哪一个汽车传媒的从业者可以近距离接触到故事的主角。因为,在我看来,在徐留平与徐平的工作对调这件事中,新闻背后再无新闻。

徐留平和徐平的岗位对调,这的确是新闻。

与其说是新闻,不如说是消息。

“徐留平同志任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免去其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职务;徐平同志任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免去其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职务。”

以上为官方发布的消息,仅此而已。

仅此而已。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要特别感谢,感谢还有很多同行就这加上标点符号不足100个字的消息,进行了翻了很多倍文字的猜想和假设,还有或真或假的追踪采访和深度报道。

可以预见,此时的徐平和徐留平都不会对外公开任何观点,他们所能做的一定是沉默。如果这个道理,你不认可,或者不懂,就不用再继续阅读这篇文章了。

这本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从这100个干巴巴的文字中,我们能够看出,国家对于央企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视,尤其是当央企改革步入深水区之后,如何继续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快速行动,比如一把手的选用和调整。同时,这是一个体系工程,需要壮士断腕的决心与勇气。这个层面的人事安排,一定是基于很多因素的考虑。非常遗憾的是,甚至可以说非常悲哀的是,数以万计的汽车媒体老师们、媒体记者们无法了解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无法写出新闻,无法发出有见地的声音,无法接近事实的真相,无法接近处于新闻中心的当事人,纵是猜想,也显得苍白而飘忽。当然一同遭受这遗憾与悲哀的也包括我们自己。

新闻背后,我们无从了解。汽车新闻工作者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如此被轻视,一切都是隔靴搔痒,据透露,据分析,据介绍,据接近一汽、接近兵装的人如何如何。也许,我们只能寄希望于央视《对话》,才能证明一下新闻媒体仅有的存在感。

这是一个新闻片刻作古的时刻,这也是一个新闻匮乏的年代,当仅存的一些新闻记者被时代的潮流冲击到了各种自媒体平台的时候,新闻只剩下《新闻联播》,新闻人集体缴械,他们没有更好的选择,因为不是活得好不好的问题,而是大多数人已经失去了前往一线新闻现场的动力和机会,再严重些,而是活得了活不了的问题。

理想尚存,情怀尚存,没有人愿意忽略新闻人的尊严。可是一切魑魅魍魉,一切光怪陆离,让人们开始困惑,困惑之后,还未来得及想清楚,便又被赶上征程。就如同《万箭穿心》的那句对白来得那么轻巧,却戳中心脏,“别谈感情,伤钱。”

在一个权威机构最近发布的2016媒体研究报告中,中国微信公众号的数量超过1200万个,60%以上在坚持更新内容,受用户持续关注的微信公众号占比10%。

一个不争的事实出现了。自媒体太多,记者太少,新闻不够用了。

互联网和新媒体恢复了写作与原创的实践价值,而另一方面,互联网与新媒体又令写作与原创大幅贬值。互联网和新媒体带给我们的弊端和悖论是,每个人都沉迷于自己可以接受到的海量信息,但没有人去追问,这些信息能够在社会传播和推动社会进步中有什么作用。每个人都在其中深受其扰,深信不疑,但每个人悲伤的时候,没有人同情,即便同情,也读不懂另一个人真正的悲伤。于是,就都这样妥协和迁就吧,就这样,穷极一生,完不成一个简单的梦。

这就是国内新闻媒体的尴尬,新闻人的悲伤。评论过剩,预测过剩,事实的传输能力严重不足,一线报道,现场报道能力严重不足。没有了新闻,没有了观点,剩下的只是缝缝补补,粘粘贴贴,还有如我一般无力而无奈的盛世危言。而对于徐平和徐留平,官员的地位,官员的级别,官员的特质,官员的气质,官员的所谓低调,官员的严谨,官员的姿态,甚至此刻他们身边的工作人员惜字如金、官方回复的风格,一定对一切媒体都敬而远之。一个普通的新闻记者,距离这个级别的官员,目前目测,尚无法测出距离。

在这件事中,徐留平到一汽工作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一汽集团一直是焦点。所以一众老师、一众媒体开始把“拯救”、“整治”“变革”、“手术”之类的词语会一股脑儿扔出来,以显示对一汽的病入膏肓有多么了解,有多么怒其不争、哀其不幸。事实上,一汽集团其实也没有那么差,它仍然是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创新的基石,长安汽车也并非有传说中的那么好,徐平和徐留平各自带着组织上的要求到新的工作岗位,他们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即做好本职工作,完成组织上交给的工作任务。至于是什么工作任务,在一个政治文明程度趋向不断完善的国度里,应该有一次正式的、公开的新闻发布。但就目前,大多数的猜想与判断,都有妄断的嫌疑。如果非得要给徐留平和徐平工作对调这件事分析一下变化,有可能是徐留平因工作繁忙,不能每个周末都回到北京,也就不能经常带夫人和女儿逛“纸老虎”书店了。

或许,记者的热情总是会被新闻事件所激荡,或许新闻人的血冷起来很慢,又或许,这样的声音,也改变不了整个社会对新闻渐渐的轻视。其实我们也明明知道,这改变不了什么,但是我们还是一厢情愿的想表达出来,因为我们总不能永远去迎合,迎合那些需要迎合的,我们总要做一些有实际意义的事,尽管做这样的事,很难,也许结局很衰,但我们还是要发出声音來。

千折百转也没有新闻,那怎么办?其实,我们还可以写一写故事。故事的开头大致是这样的:

2017年,8月1日,在北京开往长春的火车上,一位中年人正在望着窗外的风景。

他的黑色的公文包就放在他的右手边。在公文包里装着的是,刚刚由中组部确认的,一份重要的人事任命文件。这个人是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高选民,他将给中国最重要的一个汽车集团带去一位新任的董事长兼党委书记,徐留平……endprint

猜你喜欢
徐留平官员
徐留平:复兴红旗
汽车业:徐留平砍价一汽零部件供应商
汽车业:徐留平砍价一汽零部件供应商
徐留平砍价一汽零部件供应商:要么降本20%要么出局
徐留平的长安十年
官员在线
官员在线
官员在线
官员在线
官员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