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7-12-07 18:31任珍珍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36期
关键词:万众创新大众创业对策建议

任珍珍

摘 要: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河南省发展重要战略决策,是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社会繁荣的新源泉。新时期,我省“双创”工作在迎来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也面临了诸多挑战,因此在分析我省“双创”实践中面临问题后,结合河南省“双创”工作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公共服务;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36.004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要“把亿万人民的聪明才智调动起来就一定能够迎来万众创新的新浪潮”。由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始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战略,引发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双引擎”之一。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于推动河南省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是稳增长、扩就业、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国务院及河南省各地区政府均出台了许多相关的政策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顺利实施和开展。

1 河南省“双创”发展态势

1.1 创新创业氛围活跃

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河南省各行业人员均保持持续高涨的创新创业热情,多元化社会群体构成创新创业的主要力量。针对在校大学生、归国留学人员、科研人员、返乡农民工等潜在的创新创业群体,国务院和河南省各地区政府均出台了许多相关的长期的、有针对性的鼓励和扶持措施,着力扩大社会就业,实施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推动创业带动就业,重点支持在校大学生和农民工创业,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016年,河南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达5134人,在校生创业人数为10604人,分别较上年同期增加935人和2871人;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目前河南省已有7621万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实现“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打工效应向“一人创业、带富一方”的创业效应转变。

1.2 创业投资引导机制多样化

通过财政扶持、补贴、奖励、风险补偿,设立担保贷款、统筹金融业发展专项等基金,河南省对众创的投资引导趋于多样化;不仅充分发挥了省科技基金、财政资金等的作用;还以相关资金为引子,鼓励和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河南省众创事业,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促进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初创期小微企业的发展。省政府不仅大力支持创新创业,而且鼓励各省辖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多级主体设立基金或财政补贴支持创新创业,从而形成从上到下、各种社会投资主体、各类创业主体参与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社会环境。

1.3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河南省各级政府积极扶持与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成长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据河南省工商局(2014)报告显示:截止到2014年年底,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81家,2015年上半年新增152家,省定产业集聚区、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内科技型中小企业占比达62.21%。而且这些企业普遍建立研发机构,2014年,河南省24667家统计单位中有研发活动单位2473家,比上年增加422家,增幅20.6%,实施“双创”政策以来,河南企业专利申请数显著增加,2015年第二季度的专利授权量比第一季度增加55.8%。这表明“双创”政策调动了全社会创业创新的积极性,进而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的活力。

1.4 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富有活力

河南省1-6月份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总数44.4萬户,城镇新增就业71.95万人。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成为河南科技创新的新生力量,产业集聚发展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了机会和条件,产业集聚区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正成为农民工转移就业主阵地。

2 河南省“双创”实践面临问题

河南省各级政府积极主动地发挥对“双创”的“引导”和“支持”作用,充当“有为的政府”,使“双创”的理念日益深入各创新群体。随着河南省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双创”政策,涌现出一系列的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激发了河南省各行业活力,有效释放了巨大创造力。如汝州市与阿里巴巴公司合作推进“互联网+”进农村,成为全国农村淘宝村级布点最多的县级市,让普通人有了更多的创新创业机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我省“双创”工作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推进过程中,依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障碍。

2.1 “双创”政策落实难题

政策制定及落实呈现出不平衡发展态势。主要表现为各地区政策落实的不平衡性以及各相关部门政策落实不平衡性。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中,郑州、洛阳、安阳、焦作和新乡等地在落实国家和省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相关政策过程中表现突出,能够及时推出与本地实际状况相结合的配套政策建议和实施办法,并且,在落实和实施过程中采取多渠道、多方式进行政策宣传和解读,确保政策落地。而个别地区推进相对滞后,在配套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只涉及很少几个相应政策,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有关“双创”政策措施在落实过程中存在“中梗阻”的现象。许多政策措施都存在落实的效果不明显、力度不到位,“红利”没有得到最佳的释放等问题。这些阻碍主要表现在:(1)中小企业是创新创业的重要主体,但中小企业在长期实践中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缺资金问题,一直是困扰企业发展的难题。(2)很多“草根”创业者是只拥有一技之长或者拥有某种资源,他们缺乏系统的管理训练和高超的管理技能;因此,管理模式的落后也会阻碍他们的发展。(3)现行制度在科技成果的所有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上,没有完全理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之间的关系,不利于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不能从根本上释放创业创新的动力和活力。

2.2 缺乏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创新创业资源难以整合endprint

美国硅谷之所以能够聚合全球信息技术最为优秀的人才和资源,是因为那里有着众多的服务平台,使得一种思想能够很快得以转化。在当前这个资源稀缺的时代和社会,如果能够通过一些服务平台、基地、孵化器、产业园区、科技园区、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开放窗口等载体来发展创新创业,势必会极大带动我省创新创业的发展,而这些恰恰正是我省在双创过程中所欠缺的。类似的载体,在我省只有极少数,如主要针对大学生创业的,郑州作为河南的省会城市,是全省创新创业资源的集中地,可是郑州也只有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这一稍具规模的众创空间。而且我省部分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建设出现重“建设”不重“管理”、重“硬件”不重“软件”、重“数量”不重“能力”的情况,孵化器入住率乃至存活率都比较低,专利运营能力和盈利能力欠缺。

2.3 双创服务能力建设问题

目前,我省还需进一步加强“双创”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河南省“双创”服务的集成度不高,信息化水平良莠不齐,全省各地区在“双创”服务能力建设方面发力不够,“双创”主体与公共服务提供者之间经常处于分裂状态,一方面政府不断发布各类政策,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并没有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情况,二者之间并没有形成很好的沟通联系机制。

2.4 双创政策宣传有待加大力度

河南省各部门都制定了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关政策,显著提高了社会对在创业的科技人员、大学生以及返乡农民工等创业行为的认知合法性程度;但调查数据显示,较高比例的未创业的大学生等群体,对各级政府的鼓励政策知晓程度却很低,扩大影响面十分迫切。

河南省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中,比较重视在已有的产业集聚区、科技园区、孵化器等现有产业体系内宣传和推进相关鼓励政策;而针对产业体系之外的其他社会群体的宣传和动员相对薄弱、系统性不够强,使得政策的扩展性效应尚显不足。

3 河南省“双创”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简化程序、降低创新创业者的“政策门槛”

加速促进“双创”政策落地。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政府政策规划和合理化的实施计划和步骤,降低对受助创新创业者职业素养、专业能力和其它资质等方面的不合理限制;制定快捷、简便的受理程序和客观、统一的普惠认定标准。加快引入第三方综合服务平台实施创新创业的普惠政策,增强政策的可操作化水平,形成政府监督、市场化运行的普惠政策运行机制。

3.2 面向全社会宣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

利用“互联网+政策”的宣传模式,面向全省各行业人员,创新“双创”文化宣传模式,推进更加有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理念的宣传;营造崇尚创新创业,褒扬成功、宽容失败的良好文化氛围。推进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制度创新, 鼓励科技人员、大学生、返乡农民工等各类社会成员积极投身“双创”活动,开展各类创业培训和辅导业务,例如:举办“双创”活动周、创新创业竞赛、创业讲座等,构建更加有效的“双创”教育培训体系,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创业能力。

3.3 完善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搭建便利化的創业公共服务平台,包括创新创业集聚区、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高校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区等载体的建设,提升创业服务载体的承载能力,打造“双创”发展的新优势。河南省要大力发展创意、创业、创造与创富相融合的新型孵化器,加大对传统孵化器升级改造力度,提高孵化质量。鼓励河南省各市区结合自身实际创建各具特色的新型孵化器,进一步增加创业孵化的面积,完善创业孵化设施,探索不同类型的发展模式。例如,深圳市“四客”联动模式,北京市“创新要素集聚”模式,上海市打造“四新”模式等。

3.4 设立国家和省级政府创业引导基金

深化金融创新,推动科技和金融深度融合。在国家、省级政府层面设立科技人员、大学生和返乡农民工及回乡复员军人创业引导基金,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搭建创业综合服务平台,加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建设力度,为广大创业者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选择和服务支撑。设立政府补贴、国家开发银行承担的大学生创业贷款,为大学生创业者开辟贷款绿色通道,助力创业学生实现梦想。

参考文献

[1]郭哲,施云燕,宫飞 . 关于推进“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第三方评估的汇报[J]. 科协论坛,2016,(4):42-44.

[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5 年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报告[M]. 北京 : 人民出版社,2016:4-8.

[3]许洪彬,汪丽丽,李嫣. 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7,32(2):15-21.

[4]优客工场.中国众创空间行业发展蓝皮书(2016)—中国众创空间的现状与未来[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11-14.

[5]孙陆诗雨,刘亮.推进苏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对策建议[J].江苏科技信息,2016,(6):10-13.endprint

猜你喜欢
万众创新大众创业对策建议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