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实践教学满意度评价研究

2017-12-07 22:42张雄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17年11期
关键词:民族院校实践教学满意度

张雄

摘 要: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获取关于民族院校实践教学满意度的评价数据,并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实践教学满意度评价模型,测算了总样本及分专业的实践教学满意度评价值。结果表明,总体上民族院校的学生对实践教学基本满意,但也有部分指标的满意度不高。

关键词:民族院校;实践教学;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11-0085-03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舉行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是“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各个学科的理论知识体系已基本得到完善,随着社会职业分化及其对高等教育的专业技术技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实践教学内容逐步成为当前高等教育中越来越受重视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通过将理论知识体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当前学界针对高等教育实践教学过程的满意度已有大量的研究。孙友然等通过构造高校实践教学学生满意度测度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表明高校形象与学生的实践教学期望成显著正相关关系[1]。李小勇结合贵州民族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评价了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对实践教学的满意度,评价结果表明学生整体的满意度较高且较均衡[2]。郑谦、胡月英等基于教育心理学的建构主义理论,构建了提升实践教学的学生满意度路径体系[3]。杜艳秋利用2014年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对实践教学的满意度[4]。宋素娟、邓子鹃等利用调查数据构建CIPP模型,分析了经管类专业学生对实践教学的满意度,分析表明不同年级和专业对实践教学的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5]。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高校实践教学的满意度。归纳起来,当前大家对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满意度的关注焦点主要集中于实践教学体系、教学经验、具体专业的实践教学特点的探讨,反而对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的差异关注较少。相比较而言,民族院校有其培养人才的特殊性。因此,以民族院校的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为例,探讨基于不同的培养目标情况下,评价民族院校学生对实践教学满意度。

一、问卷设计与收集

(一)调查问卷设计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研究民族院校学生对实践教学的满意度。借鉴已有学者的研究,设计民族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涵盖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民族、所学专业和年级等信息;第二部分是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各项指标的评分;第三部分是学生对实践教学的不同层次的各项指标的权重赋值;第四部分是问卷内容的有效性检验。

(二)抽样调查数据

以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的四个专业为例,进行以学生为对象的实践教学满意度调查,以网络邮件作为调查媒介,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实施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共发送网络调查邮件600份(每个年级150份),回收邮件问卷548份,邮件问卷回收率达到91.33%;删除信息不完整问卷,获得有效问卷496份,总体发放问卷的有效率达到82.67%。

二、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结合民族高校人才培养特殊性,通过理论分析筛选能够反映民族高校实践教学特征的指标,充分考虑数据调查难易程度,从民族特征、课程设置、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构建民族高校实践教学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详见表1。

三、研究方法

(一)评价方法

由于满意度与学生主观心理感受密切相关的模糊概念,对实践教学学生满意度的评价可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通过模糊变换和模糊评价系统,综合考虑被评价对象的各个影响因素的不同影响程度,以模糊推理为主对被评价对象做出综合性的评价,是精确分析与非精确分析综合的评价方法[6]。评价模型如下。

公式(1)中W为评价指标权重向量,X为评价指标的特征矩阵;其中qj是由权重向量W和特征矩阵XT的j列的计算结果,表示评价指标的隶属度;权重向量W和特征矩阵XT的运算是加权平均计算,能够很好地兼顾各评价指标对实践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为了避免人为主观因素对评价指标权重的影响,选取客观赋权法中的熵权法来确定指标权重,即通过各指标数据计算获取指标权重。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标度

构建的民族高校实践教学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中,学生对调查的各项评价指标采取百分制评分。评价标准分为“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和“非常满意”五等级,分别对应区间为“0—29.99”分、“30—49.99”分、“50—69.99”分、“70—89.99”分和“90—100”分。基于调查所获得的数据,整理后先对评价体系的二级评价指标因子做单因子评价,通过模糊统计方法求出各因子对五级评价集的隶属度,构建模糊评价矩阵Mi,将实践教学满意度指标的熵权重与模糊评价矩阵求积得到因子模糊评价模型Ai=wj×Mi;据此方法,再计算一级评价指标因素的模糊评价模型,最后可得民族高校实践教学满意度综合评价值为A=wj×Ni,将满意度综合评价值对应分级标准,就可得到民族高校实践教学满意度结果。

四、调查数据及评价结果分析

(一)调查结果分析

将问卷调查数据汇总,得到调查数据统计表(如表2和表3)。大学一年级回收有效问卷146份,问卷有效率达到97%;大二回收141份,问卷有效率达到94%;大三和大四分别回收127份和82份,问卷有效率分别达到85%和55%。从专业来看,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生人数多,所以分别占比42.54%和36.09%;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每届只有一个班,土地资源管理是新专业,只有两届学生,所以总体占比较小。

从调查汇总数据的各个指标满意度评价样本分布情况来看,二级评价指标中实践教学地点选择满意评价的人数最多,包括非常满意和满意总计366人占总人数的73.79%;实践教学考核指标选择满意评价的人数最少,有256人占总人数的51.61%。从一级评价指标来看,民族特征因素有72.98%的学生选择满意或非常满意,实践教学课程因素只有59.74%的学生选择满意或非常满意。endprint

(二)评价结果分析

将汇总整理后的调查数据代入设定的实践教学满意度评价模型,得到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及评分值(详见表4)。从总体评价结果来看,实践教学满意度评价总分值为75.25,说明学生对实践教学基本满意,但也有部分地方满意度不高。从一级评价指标来看,民族特征指标和实践教学环境满意度评价分值较高,分别为79.41和80.71达到满意水平;而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和實践教学过程指标的分值不高,为69.32和67.26都是一般水平。二级评价指标中,满意度评价最高的指标是实践教学地点,满意度评价得分达到81.41;这和学院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密不可分,每个专业都在多个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建立了学生的实践实习基地,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实习教学质量,同时也能更好地将学生们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工作中,通过理论和实践结合,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同时,在二级评价指标中评分没有达到“满意”处于“一般”水平的(即评分在50—69.99之间),包括实践教学学时、实践教学考核、实践教学理念、实践教学师资和实践教学管理等指标;从学生的评价备注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反映当前的实践教学学时太短,并且缺乏弹性,不能随实际需求做出相应的调整;再就是实践教学考核太过死板,应采取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实践教学理念落后于学生当前的实际,师资不足也是当前实践教学的重点问题,这也为今后学院的实践教学工作的改进明确了方向。

将实践教学满意度评价数据按专业统计,得到各个专业实践教学满意度评价结果,如表5所示。实践教学满意度评价总分值最高的是行政管理专业,其次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总分值最低的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由于行政管理专业学生数最多,按人头分配实践教学经费,所以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经费比较充足,所以能够充分安排学生的实践教学;而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新办专业,学院比较重视,投入力度比较大,所以该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安排也比较充分。分指标来看各个专业的实践教学满意度评价结果,可以发现各个专业学生对民族特征和实践教学环境指标的评分都要高于对实践教学课程和教学过程指标的评分;其中满意度评分最高的是行政管理专业对实践教学环境评分达到84.56,满意度评分最低的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对实践教学过程的评分,只有66.55。从各个专业实践教学满意度总体评分值来看,行政管理专业最高,实践教学满意度总体评分值达到76.92,最低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70.64。但四个专业的实践教学满意度总体评分值都超过了70分,达到了基本满意的水平。

五、结论及对策

通过构建实践教学满意度评价模型,对民族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满意度评价值进行测算,得出总体上民族院校的学生对实践教学基本满意,尤其是对实践教学中民族特征的体现,满意度相对较高。但也有部分地方满意度不高,例如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中学时和考核的相关内容,以及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理念、师资和管理,学生的满意度都不高。从专业来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对实践教学满意度评价的各项指标的评分普遍偏低,这主要是由于该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长期被忽视所导致。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对应性的政策建议。

首先,加大实践教学师资力量,构建专业实践教学师资梯队。构建高校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开,由专门的师资队伍负责更加专业化的实践教学;同时加大实践教师的培养力度,鼓励教师到行政企事业单位挂职、进修、培训,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经验,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其次,提高实践教学重视程度,加大投入进行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以学生能力提升的“需求”为本,分专业探索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从实践课程的设置、学时的安排、考核的制定等进行全面改革,提升实践教学的理念和实践教学管理。通过考核标准改进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持续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最后,构建高校实践教学效果管理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可以为多层次的管理主体,由校、院、系分层制定相应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条例规定等,各级主体通过明确在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的本职工作和具体任务,加大对实践教学师资和学生的管理力度,加强实践教学的监管和效果反馈。

参考文献:

[1]孙友然,杨淼,江歌.基于结构方程的高校实践教学满意度模型构建研究[J].高教探索,2016,(1).

[2]李小勇.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满意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

[3]郑谦,胡月英,赵伟峰等.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的学生满意度提升路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6).

[4]杜艳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学生满意度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3).

[5]宋素娟,邓子鹃,李建升.基于CIPP模型的经管类大学生实践教学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以淮阴工学院商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6,(16).

[6]高新波.模糊聚类分析及其应用[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族院校实践教学满意度
多感谢,生活满意度高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