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2017-12-07 06:39葛莉李昌
文教资料 2017年24期
关键词:双师型队伍建设职业教育

葛莉 李昌

摘 要: 职业教育是大学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推力。发展职业教育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保证,而建设师资队伍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之路。从目前看,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是“质”和“量”不平衡的问题,而“双师型”師资队伍建设是影响“质”的一个关键因素。

关键词: 双师型 队伍建设 职业教育

一、“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应根据自身战略发展规划,以学科建设为首,以提高师资队伍质量为中心,以培养骨干教师、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为重点,深化改革、严格管理,建立一套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且促进优秀人才成长的有效机制,从而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师资队伍,全面提高综合办学实力。以LGZYXY师资队伍为例进行分析:

1.学缘结构。

从表1不难看出,学院教师的整体来源单一,主要来源是应届高校毕业生,比例高达77.9%。尤其是近几年学院新引进的教师均是从校门进校门无任何实践经验的应届毕业生,这部分教师成为合格的双师型教师需要很长时间的培养。而且取得职业证书的部分教师均不是在求学期间取得,而是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这说明:学院选聘人才时不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引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需形成完整的培养体系,方可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达到“双师型”教师的基本要求。

2.学历结构。

从表2可以看出,学院比较重视教师学历要求,教师整体业务素质有了明显提高。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具有高学历的“双师型”人才极易被本科院校或事业单位“挖”走,这种现象尤其在民办高职院校突出。所以,如何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教师人文关怀等,让其真正融入学校,是保证师资队伍建设速度与质量必须重视的问题。

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影响因素。

(1)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主观能动性较差

目前,部分教师对“双证”的理解存在偏差,所考证书与所学专业、所授专业不相符,失去“双证”本身的意义。双师型教师意味着不仅要有理论知识,还要进行大量实践活动。总之,只有教师从自身意识到“双师”的重要性和真谛,才能逐步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2)教师缺乏实践教学经历

“双师型”教师的特点就是同时兼有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种基本素质,缺一不可。学院层面未重视“双师”教师两种素质的培养,也未建立完整的培养体系。教师层面,教师在成长过程中未能充分意识到两种素质尤其是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忽视提高个人的实践教育教学水平。而民办职业院校的专职教师教学工作任务繁重,参与实践训练的时间较少是影响其实践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

(3)校方因素

我国职业院校尤其是民办职业院校理论教学比重过大,教师实践水平参差不齐,学院没有建立成系统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学校应本着差异化发展的前提,将战略重点转移到实践队伍建设及实践人才培养上,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上下足功夫。

目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面临许多现实问题。首先,“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承担者,拥有很多教学工作,因此他们没有时间外出参加培训或者实践进修。另外,学校发展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存在资金紧张等现实情况,不能满足开展培训活动的师资、设备和资金需要,保证培训质量和实际效果。

学校和管理部门没有健全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有效的保障、激励机制及科学的培养、培训方法,尤其对“双师型”教师的需求不合适,在考核方面过于片面,更加注重学历、学位和职称,而不注重对实践经验和应用技能的考核。难以从政策上激励“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成长,降低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效率。

二、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1.加大高素质实践型教师引进力度。

关于教师实践素质的提升,学校应将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环节纳入整体课程体系设置中,并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根据行业企业要求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系统设计。同时通过校企合作方式构建实习实训基地,为“双师型”教师培训建立稳定的场地。另外学校应拓宽校企合作渠道,引进行业企业专家进校授课,同时把专业技术教师送至企业挂职锻炼。

2.建立科学合理的专兼职师资队伍。

学校应通过各种渠道将教师送往企业、先进区域进行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增强教师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除了提高内部教师素质外,学院还应聘请一大批行业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学校开展一些良好的教学互动活动,使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相互学习、相互进步,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构建专兼职双向教师培养模式,不是简单的校企合作,应从校企两方面加强师资队伍,提高教学水平。

3.构建校企合作体系。

学院应建立专门的校企合作部门,统筹管理。学院开展校企合作,企业可选派优秀的职业技术人员到高职院校授课,从而弥补高职院校专业实践教师的不足。同时,开展校企合作,可以使学校教师学习氛围浓厚。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人才互通,实践类教师去企业定岗实习,为教师学习先进职业知识提供条件。

4.加大社会扶持,提高“双师型”教师地位。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师资队伍参差不齐,教师不能达到理论水平与实践水平并重,教学水平高低不平。学校很难招聘到合适的教师,即使学校通过培养等一系列手段提升了教师的理论及实践水平,但教师的稳定性很难保证,这是高职高专院校教师流失的现象。因此要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要求社会提高对高职院校教师的扶持和培育,激发专业教师想要成为“双师型”教师,争相应聘“双师型”教师。

教师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的不仅仅是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还需要学校开展大量教师素质培训工作,同时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制定统一的、各具特色的教师培养标准,以实现高校教师素质的标准化。

三、职业院校教师的评价

1.职业院校评价现状。

“双师型”教师资格鑒定标准模糊,目前教育界对“双师型”教师概念认识存在偏差,造成“双师型”教师评价多元且混乱。“双师型”教师应从两个维度进行评定:一是教师职业能力所必需的“双能力”,二是教师职业素质所要求的“双素质”。

“双师型”教师的考评办法和激励机制不健全,评价形式不灵活,量化指标广度不够。另外,“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严重缺位。

2.“双师型”教师评价策略。

构建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学校主管部门要严格高职“双师型”教师准入门槛。对于“双师型”教师职称评定,应体现教师专业技术能力和专业教学能力。而现行的职称评定主要从学术角度出发,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无不体现出浓厚的学术气息。《教师法》第22条规定: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对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评价考核。这就明确规定了教师评价的内容。但是对于高职“双师型”教师评价而言,评价指标建议从政治思想、工作态度、业务水平三个方面入手,相应减少基础知识、科研方面的评价比重,加大专业教学和实践教学评价比重。重点考查“双师型”教师的业务能力,业务能力主要指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和专业教学能力。

3.“双师型”教师评价制度。

注重教师实践能力考核,建立动态发展型评价制度。评价指标应注重和体现实践业务能力考核。加大实训实习指导教师、专业技术课程教师、专业理论课教师的实践能力评价,以提高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同时,在科学研究方面,应加大实用技术创新方面的考核比重。

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导向和激励,学院应建立切实可行的教师激励机制,提升教师的待遇。教师考核应加强自我评价,结合“行业企业专家评价”、“学生评价”、“部门评价”、“教师评价”、“督导评价”等方式,在强调他人评价的同时,教师评价必须突出教师自评。

建设管理“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一个长远而繁重的任务,各高职院校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教师评价体系,仍需努力尝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2014.

[2]艾瑛.地方高等专科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以JXZYYGZ为例[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5.

[3]王李俊,杨琴,艾瑛,邹立君.浅谈校本培训在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中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4(S1).

课题名称: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评价研究,编号:MJZX201615。

猜你喜欢
双师型队伍建设职业教育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