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校学院路共同体开设散打课意义的研究

2017-12-08 10:13崔建功孙浩巍
运动 2017年19期
关键词:武术共同体体育

崔建功,孙浩巍

(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100191)

北京市高校学院路共同体开设散打课意义的研究

崔建功,孙浩巍

(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100191)

武术散打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大学生进行散打运动既可以提高身体素质、锻炼意志,还可以从中体会散打武术中坚毅、顽强、勇猛向上的民族精神,作为一项竞技运动项目,其发展已较为成熟。教学共同体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校合作办学模式,于1999年在北京西部学院路出现,并在后阶段被大规模的推广。公共课中开设散打课程的意义十分深远,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在无界限的条件下一起学习中国武术,其交流范围之广会使得效果更佳,这种办学及课程开设的经验与启示值得借鉴与学习。本文就北京市高校学院路共同体办学模式及开设散打课的各方面问题及意义进行了讨论。

教学共同体;公共课;武术散打

散打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体育项目之一,多年来一直在人们生活中流传发展,深受人民喜爱。散打运动自1979年在武汉体院、上海体院、浙江省体委成为试点以来,至今已经发展了30多年,早已成为亚运会、全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在此背景条件下,在北京市教委的积极倡导下,各学校自愿参与,并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联合发起,于1999年6月正式成立了北京学院路地区高校教学共同体。自2002年 8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颁布之后,把群众喜闻乐见、广受北京市高校大学生喜爱的散打运动纳入了学院路共同体选修课的行列,并且只有首都体育学院开设了这门课程。学院路共同体位于北京西北部学院路,经过10多年不断的发展改进,每学期开设的课程从试点时的3门课程发展到了70多门;校际选课学生由最初不足500人发展到了10万人次,开设的公共选修课也从开始单一的课程扩展到了文学、体育、艺术、医学、自然科学等各个学科领域。北京学院路教学共同体实践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节约成本、运行高效的“一校式”合作办学模式,现已发展成为了全国规模最大的教学共同体。目前全国很多地方高校开设了散打选修课,北京市学院路共同体也有近20所大学的学生在首都体育学院进行专业的学习。是否适合学生的需要,散打教学场地、教学器材等必要条件设施是否完善,学校领导、教师对散打运动了解情况如何,是否有高校大学生散打交流和竞赛的平台等问题都是在校散打教师关心的问题。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北京市高校学院路共同体开设散打课的情况。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相关文献,查阅大量武术散打、北京市高校体育课相关文献资料,在互联网上搜索关于高校武术散打的期刊论文书籍,为本文提供理论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本文抽取90名北京学院路共同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生50名,女生35名。回收85份,回收率为94.4%,通过调查掌握学生对散打的喜爱程度及对散打课的看法,了解高校散打课程的开展情况、教学情况及散打课程对学生的影响。

1.2.3 整理统计法 本文采用Excel 2013数理统计方法对问卷调查所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整理。

1.2.4 专家访谈法 对部分开设了散打选修课或高校开设散打训练营的高校教师、散打专职教练进行电话或面对面访谈,就开设大学体育散打课程的意义方面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2 结果与分析

2.1 研究结果

开设高校教学共同体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更丰富更优质的资源,让学生在交流中进步。北京学院路高校教学共同体经过近10年的努力探索和改进,为合作院校的学生开设了丰富的选修课堂,实现各校学科间的交叉、合作和交流,让学生们切身体验不同学校的学风和文化,周末或平时闲暇的时候穿梭于学院路各大高校间学习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享受,这种益处应属于我们的大学生,高校共同体给他们提供了展示个性的空间和机会,给了他们毅力的磨练和品质的锻炼,给大学生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合作空间,创造了更多的机遇。通过调查统计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对散打的了解不够全面,只了解一点点的占76.4%,不理解什么是散打。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并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等攻防技法制服对方的、徒手对抗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它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表1可以看出,大学生喜欢散打的人占27%,这说明喜欢散打的人很少;几乎没有和很少有喜欢散打的人占73%,这说明不喜欢散打的人所占比例较高。参与的人数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散打的发展,高校应加大其宣传力度,只有身边喜欢的人多了才能加大其学习的氛围。人越多兴趣就越浓,它的发展空间就越大,校园里同学都在议论关于散打的事,那么散打课会越来越普及。练习武术散打是一种修养,让身体的各个部位达到极限,当然也包括锻炼毅力、耐力、体力,并不是学会了去欺负人,中国武术的散打是一种古老的技击术,可以改善身体机能,增强体质。散打的技术具有很强的技巧性,做到以弱致胜,特别是女生,掌握了技术就拥有了保护自己的武器。一是要会保护自己(自卫)。二是锻炼修养。现在有很多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小可防身自卫,强身健体,大者保家卫国,为国争光。练习散打可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这也是大部分人选择散打课的最大收获,可以让自己更加自信。散打教师的专业程度还是很高的,一个好的教练一定要拥有很高的竞技水平,散打教师是在运动训练中最重要的指挥者,其自身要具备较高的技术,身体素质良好,心理素质较高,具备一定的敬业精神,这样才能让在校学生更加有兴趣。

2.2 数据分析

据调查结果显示(表2),大部分的高校学生还是对散打运动有一点点了解的,大部分学生身边散打的朋友很少,学习散打收获还是很大的,教练教师方面还是要大大提高执教水平,学校要多建场馆设施。定期举行校级、市级和全国型高校武术散打比赛,推动散打的开展和高校的交流。散打不同于其他武术的特点就是其技巧性比较强,能锻炼学生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并在比赛的过程中增强交流。成立全国性高校武术散打教学研究会,为武术散打教师搭建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提高教学水平。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大学生对散打的喜爱程度比较高。已开设散打课的普通高校中喜爱散打的大学生人数逐年上升,选择散打的人数几乎占公共选修课人数的1/3,实际选修人数远远超出了限选人数。这充分说明了武术散打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大学生有充足的业余时间。大学生一般业余时间较多,学习压力也不是很大,没有意外情况每周都可抽出足够的时间进行训练,这为散打提供了充分的学习时间。学校有条件提供场地,大部分高校虽然没有专用的武术散打教室,但大多数有体育馆,同时学校能提供散打专用护具,有较好的训练和比赛条件。

表1 身边喜欢散打的朋友多不多n=85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3.1.1 散打的认可度不高。全国目前已经开展散打教学的高校约占6%,多为业余散打,学院路共同体学生散打范围太小,各种设施有待提高。

表2 练习散打后最大的收获n=85

3.1.2 专业教师师资力量薄弱。在高校拥有懂专业、热情能干,有开拓精神的散打教师往往其学生的散打水平普遍都比较高。而现实状况是大多高校专职散打教师比较缺乏,学生没有相应的学习资源,从而给散打教学带来一些困难,导致散打无法强大起来。

3.1.3 缺乏交流和比赛。至今全国都没有一定规模和重要性的高校散打比赛,也很少有组织高校散打交流会之类的活动。

3.2 建 议

3.2.1 武术散打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散打应被大学生这个群体学习并发扬,在散打课程的推广过程中也许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要坚持目标,让学生成为最大受益人,让中国风在校园盛行。3.2.2 高校领导应提高对武术散打进入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尽早实现散打进高校这一愿望,一个校园的文化氛围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学院领导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长期坚持与关注必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 1 ] 周争蔚.散打教学与训练[ 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

[ 2 ] 刘成华.大学生体育健康教程[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 3 ] 丁传伟,高雅男,刘崇慧.北京市高校社团的发展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研究[ J ].运动,2015(18):41-42.

G807.4

A

1674-151X(2017)19-053-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9.028

投稿日期:2017-07-10

崔建功(1964-),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武术散打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武术共同体体育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