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校贫困生评议工作中的精准认定

2017-12-09 16:08徐小芳安徽财贸职业学院朱熹文旅学院
大陆桥视野 2017年8期
关键词:贫困学生贫困生资助

徐小芳 /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朱熹文旅学院

浅议高校贫困生评议工作中的精准认定

徐小芳 /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朱熹文旅学院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对于家庭贫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的的资助工作虽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拟探讨新形势下提高资助精准度和公平公正行的办法和措施。

资助;信度;公平公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迅速发展以及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学生能有机会走入大学校园继续求学;另一方面,由于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以及个体差异等等因素,高校确实存在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无力承担其学业和生活方面的基本需求,日常生活缺乏基本的经济保障。生活方面的困境必然对其心理和身体的成长和学业的发展带来种种不利影响。因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资助政策和措施,旨在帮助家庭有困难的在校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自政策实施以来,已给千万大学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然而,其实施过程中,仍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从其实施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探讨提高资助精准度和效率的方法和路径。

一 、当前贫困生认定的主要问题

首先,贫困生认定依据的信度有待提高。 目前,在校学生申请贫困认定,主要是基于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该表简要概括了申请人的家庭经济情况,如家庭人口数、家庭成员职业、收入情况,并且需要由当地民政部门盖章。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份调查表的真实性、可靠性却不得而知。这一方面是由于申请人本身的诚信水平,另一方面当地相关部门的审查未必到位。诚然,在认定过程中,辅导员及评定小组也会综合考虑申请人平时生活的开销度用情况,但其实际可参照性也较有限。在评定方法上,高校通常以班级为单位,由评定小组成员进行投票表决并最终认定,这种方式看似公平民主,却也难免受一些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例如:有些同学家庭经济并非真正困难,平时各方面表现一般,但善于拉拢关系,在同学中人缘较好,这样在投票中必然占有优势。另一方面,某些家庭经济真正困难,腼腆内向不善交际,从而人缘关系一般的同学却往往因得票较低而与资助无缘。

其次,缺乏责任回馈机制,单向索取。近年来,国家逐年提高国家助学金的资助范围和资助额度以缓解贫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压力,而且这种资助是无偿的,并未要求受惠者进行任何形式的回馈---既没有在学业成绩上作出任何相关要求;也没有对其社会责任上进行要求,如社区服务、义工等。由此,一方面会导致申请门槛大幅度降低;另一方面,它似乎会让部分学生错误地认为:贫困就可以理所当然地接受援助,而且是无偿的。一定意义上,资助贫困会异化为奖励贫困,受助者的感恩之心、回馈社会之心必然会淡化。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激起非资助学生的心理的不平衡,同样是在校学生,别人却因贫困生的特殊身份得到了资助,如果单从物质方面衡量,资助金额甚至往往大大超过通过辛勤努力和良好的素质得来的奖学金,这极大地挫伤了部分学生独立进取的积极性,当然也不利于同学之间的互尊互爱、和谐相处。

再次,资助工作的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目前的资助工作作为辅导员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辅导员组织班级评议人员共同认定,尚不存在特定的机构或部门专门负责贫困生工作。另一方面,又缺乏可靠的客观数据,而辅导员在观察能力和工作方法和能力方面都有差异,由此,其专业性和针对性均有待提高,

二 、提高资助精准度的路径探索

基于以上主要问题,为了提高资助的精准度和公平公正性,实现家庭贫困学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对现有的实施方法进行改进。

首先,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体系。如前所述,在资助工作的的评定过程中,部分学生家庭并不困难,却通过开具假证明、编造家庭经济情况差以及拉拢同学关系等方式申请资助。在获得资助后,往往会不合理地使用资助款项。究其原因,主要源于其诚信意识的薄弱。当然,诚信体系的建立健全需要家庭、社会、高校、政府和个人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对于高校学生而言,除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还需要引入一些监督机制,通过制度予以约束,从而逐渐内化为一种自觉的意识行为。具体来说,可以建立诚信档案,客观地记录在校期间的表现,从而督促其增强自身的行为约束,一定意义上能够提高资助工作过程中个人所提供信息的可信度。

其次,多部门密切配合做好贫困生精准认定工作。贫困生问题不仅是高校的主要工作,而是一个需要重视的社会问题。就目前的实际工作而言,资助模式是建立在有效的家庭经济评估的基础上的,仅仅依靠高校很难获取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相关的可靠客观数据,相对而言,当地政府更加清楚申请人家庭的实际经济情况,这就需要政府在审核盖章时确实把关,保证信息的真实性,而不能仅仅是程序性地盖章。另一方面,在今天互联网大数据的时代,要构建起高校、银行、民政、房管等部门资源共享的立体的信息平台,为精准定位家庭贫困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

最后,明晰贫困认定标准,提高资助工作认定的科学性。国家资助政策的初衷是要满足家庭贫困学生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基本需求,从而保障其能顺利完成学业。实际工作中,资助工作往往基于学生个人的申请材料来认定其贫困程度和受资助等级。然而,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的学生个体对什么是“基本需求”的定义往往不同,他们对于维持学习和生活正常进行所需要的物质的数量也有差异。因此,往往会有一些月消费额在大学生平均消费水平之上的同学认为自己困难。由此,有必要通过调查分析,确定某地区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致的消费水平,从而确立一个清晰的贫困认定标准。

最后,进行责任教育和爱心教育,增强其责任意识和感恩意识。责任意识和感恩意识虽有差异,但都是健康人格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前者强调个体对社会和他人的义务,而后者注重个体对他人的回馈。它们共同作用激励贫困学生早日自强自立,提高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同时,还需引入一定的约束机制。目前,从国家助学金的认定到发放的整个过程,其受惠者除了在最初申请时填写相关电子或纸质申请表格,出具一份由当地民政部门盖章的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之外,并没有任何其他的义务,也没有任何的形式的回馈机制、约束机制。因此,为了促进健康向上的氛围,高校应该对受助生的日常表现、学习成绩、社会服务等方面有一个基本的要求,强调其对社会的回馈,增强感恩之心。

三、 结语

总而言之,做好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意义重大,需要多部门的密切配合。首先,大学生群体要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诚信意识,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和感恩意识,自立自强。其次,要利用大数据时代的资源优势,确立可行的认定标准和依据,实行贫困学生的精准识别,为客观公正地做好资助工作、为家庭贫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1]薛深,胡相峰.高校贫困生资助的人文关怀[J].教育评论,2008(3).

[2]欧巧云.探索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三维建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3).

[3]夏 欣.浅谈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及诚信体系建设[J].学理论,2012(20).

[4]吴燕端.大学生资助体系下诚信和感恩教育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 教育科学版),2013(11).

猜你喜欢
贫困学生贫困生资助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陕西全省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遭车祸仍信守资助承诺
筹资百万救助贫困学生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