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陶艺教学探究

2017-12-09 00:38陈凌
考试周刊 2017年28期
关键词:传统工艺创新意识绘画

陈凌

摘 要:陶艺是中国传统而古老的文化与现代文化艺术相结合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陶瓷工艺”在我国长达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艺术地位。它是一门综合艺术,经历了漫长而长远的时间,堆积了复杂而美丽的手工技艺,在绵长的岁月里散发着陶瓷艺术独特的魅力。它与设计、绘画、雕塑以及其他的工艺美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受当代美术教育的影响,以及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产学结合”的教学理念的传播,高职院校应重视在教学中如何“创新”即创新教学、创新学习、创新实践。当然仅仅有创新意识是不行的,也要有扎实的绘画及其他手工技艺。

关键词:陶艺教学;创新意识;绘画;传统工艺

一、 现代陶艺及高职院校陶艺教学现状

“ 陶瓷艺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与政治、历史、文化等都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因而现代陶艺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学科,它不仅有中国传统古典艺术的基础还吸收融合了西方现代艺术的精华,相比较于一些当代艺术发展较早的先驱国度来说,我国开展当代艺术的脚步较晚,所以陶艺创作和发展的脚步也较慢。我国目前开设陶艺专业的院校并不多,除了各大美术院校和一些陶艺专业的院校外,就是各类综合院校开设了与陶瓷艺术专业有关的陶瓷艺术设计课程。在我国,虽有近百所高校开设了与陶瓷艺术有关的课程,但设立陶瓷艺术系院的高校也就10余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西方的“当代陶艺”对中国的传统陶瓷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一批高等院校的陶瓷艺术家开始了思想的革新、手法的创新、开始想着突破传统的美观实用性的表现手法,运用全新的、现代的表现手法来展示现代艺术思想的陶艺创作,在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陶瓷艺术的精华之外,又吸收了西方现代化的艺术思想,形成了所谓的学院派艺术风格,对中国的陶艺教育事业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中国传统艺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所形成的中国当代的“陶艺教育”,在教学中难免有偏失的部分,主要分为这两类:一类是一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于重视思想的创新、思维的灵活、视野的开阔而忽视了陶艺教育的实践部分。另一类是在教學过程中过于重视绘画及一些与陶艺有关的传统手工技艺的培养,而忽视了教学的创新思想的革新。这两种教育教学思想都是不完善的,极其容易形成所谓的实质教育论和形式教育论。作为高职院校的陶艺教育,应必须反思和探讨以何种眼光和态度来面对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弊端,并进行完善和改革。中国教育部2000年在《关于高职教育人才工作意见》中明确指出:“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其本质意思就是指高职教育应指导学生在毕业后入职社会时其职业的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应该是完善的。但是,只有很强的职业技能实践能力就想要在当今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立足,是不会稳定的,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及培养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相结合,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新型社会型人才。

二、 高等院校陶艺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历史的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的英文表达是“China”,这个单词还有另一个意思是“陶瓷”。而且,很多人认为“中国”这一英文表达词汇就是来源于“陶瓷”的,这种说法很普遍,几乎成为了不假思索的定论。由此可见,陶瓷制造在我国传统工艺历史中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如今在时代的发展之中,把传统的陶瓷艺术与现代的艺术审美相结合,衍生出了当代新型的陶瓷艺术。

如今这个以信息化为基础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在各种教育改革的影响下,尤其是高等美术教育革新的推动下,高等美术教育的教育者们也开始逐渐意识到“陶艺”这种久远而古老的艺术形式,如果再以传统的教育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就会对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创新思维”的发展有所禁锢。而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确实是现代艺术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所以各高校应立足于教育教学的实践之中,与传统的陶瓷艺术相结合,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古老的陶瓷制作的基本方法,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同时对学生的“创新性”进行培养,使学生可以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艺术审美相结合,激发学生自身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高职院校是培养社会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园地之一,更是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以便于使学生在毕业后入职社会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挥自身价值,不断地突破自己并获得成功。

三、 高职院校陶艺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的实施策略

首先,高职院校在陶艺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的实施,应从改变教学方式入手,革新教育方式,改变原有的、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新型的教育方式,运用启发型的教育方式、谈话法等教学方法,营造教学氛围,使学生们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以便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其次,高等院校在陶艺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的实施,应从提高学生对创新意识的重视度入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意识是驱动人主动向前的动力,只有让学生意识到具有创新意识的重要性,才可以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思考,从而提高自身的创造能力。教师应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陶艺并不只是做一件作品那么简单,而是可以运用自身的创造性做出具有个人价值的艺术作品,展示出自身的个人魅力特征。使学生明白艺术作品最重要的是对个人价值的体现,在教育教学中使学生认识到,个人的创新意识决定了他们艺术作品的品质及日后在社会中的竞争力。

最后,高职院校在陶艺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的实施,应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法入手,引导学生以不同的艺术流派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先进的设备可以运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在陶艺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法、网络远程教学法、电视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手法来引导学生在现代陶艺教学课堂内外,学习、观察和欣赏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大师的作品,领略不同风格陶艺作品的制作手法和设计理念,从中感受不同的陶艺作品的艺术魅力。以此利用不同的陶艺作品自身的独特个性,开发自身的创造潜力,从而形成自身独特的创作风格。endprint

四、 高职院校陶艺教学中绘画及传统工艺的重要性

我国陶瓷艺术历史悠久,早在6000年前就已经能烧制出实用、美观的彩陶,后又发明了瓷器,不断地创造着具有民族风格的各种高水准陶瓷作品,并通过丝绸之路远传国外。从汉代开始经南北朝到唐朝再到宋、元、明、清,我国陶瓷艺术的发展繁荣昌盛,如清代(1644~1911)景德镇的陶瓷业发展盛况空前,所制瓷器胎质细腻,油光莹润,色泽绚丽,镂空精致,如青花、五彩、粉彩、珐琅彩等瓷器五光十色,精美绝伦。这些做工精美的瓷器,无一离不开工匠们手上那精巧的技艺、绘画、雕刻、制胚等。由此可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同时,也必须掌握绘画及传统的工艺,只有这样才可以将心中所想表达出来,创作出具有自身艺术价值的作品。

五、 高职院校陶艺教学中绘画及传统工艺培养的实施策略

高等院校陶艺教学中绘画及传统工艺培养的实施策略有以下几方面:一、应注意培养学生对传统工艺及绘画的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主动地学习掌握这些传统的手工技能。二、应注意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使用新型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创设情境氛围,使学生能够走近绘画及传统工艺,拉近他们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在活跃、愉快和自由的情境之中学习这些必备的知识。三、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的问题,及时与学生沟通,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够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状态。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绘画及这些传统工艺。

结语

身为高职院校的老师要在教学和生活中深入了解自己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作为高职院校陶艺教學的教师,应在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意识,确立学习发展的明确目标,不断地学习,革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了解学生的需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重点,从多角度入手,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也不可忽视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如绘画及其他的传统手工艺的培养,使学生能够运用娴熟的技艺和自身独特的艺术视角,创作出具有个人价值的艺术作品,使学生能够在入职社会后可以稳定地发挥自身优势,激发自身创造性,利用自身的手工艺,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参考文献:

[1] 曹阳.陶艺设计教学改革探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4:154-155.

[2] 张扬.基于创新思维的陶艺课程教学及其实践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6,01:161.

[3] 李辉.探究现代美术陶艺教学中造型意识的开发与培养[J].美与时代(中),2016,02:97-98.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统工艺创新意识绘画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刍议现代工业设计对传统工艺的发展性继承
砖与竹
——印度传统工艺成就的家具系列
浅谈“锔瓷”传统工艺及其发展趋势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