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不同思维脑图中心词的选择策略

2017-12-09 10:52陈玉龙
考试周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中心词高中生物

陈玉龙

摘 要:本文主要通过讨论思维脑圖构建过程中多种中心词选择策略,比较不同选择策略的特点,来拓展思维脑图在高中教学过程中的运用途径。

关键词:高中生物;思维脑图;中心词;选择策略

思维脑图是一种把文字图形化和联系化的思维方式,其以简洁的图形结合文字,表现了复杂的知识结构,从而形象地呈现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层次关系以及内在联系。其能够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我所任教班级的调查初步显示,学生觉得思维脑图可以帮助其迅速理清知识思路,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对生物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建立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更可以发现以前所忽略的某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在整理思维脑图同时进行学习反思,从而使得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理清重难点,增加学习的信息和乐趣,更可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等等。本文用于建立思维脑图的软件为Think Buzan有限公司开发的iMind Map 5.3.0。

一、 思维脑图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思维脑图最大的特点是思维发散,这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构建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但是,选择什么内容作为中心词去进行发散又是困扰很多学生的拦路虎。有的老师采取的方法是,老师给出中心词以及主干分支,让学生完成剩下的构建。但是,这样做达不到学生自我构建的目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二、 思维脑图中心词的选择策略

学生在画思维脑图时不敢下笔的原因,是学生还不清楚思维脑图的发散的灵活性——任何一个知识点或者问题都可以成为思维脑图的中心词。所以,教师在开展思维脑图活动时,可以采取多个发散策略,来让学生感受思维脑图构建的多种可能性。

(一) 以知识点为中心词的发散策略

比如,以“生物膜”这一知识点来进行思维发散。生物膜包括了细胞膜、细胞器膜以及核膜。以生物膜为核心所发散出来的知识点,即可以囊括本节的所有内容,思维脑图以生物膜为中心词,发散出生物膜成分、生物膜结构、生物膜功能、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和细胞种类等五条主要概念枝干。

1. 该种思维脑图的优点

(1)理清知识点之间联系,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很好地去理清楚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之间的统一关系,对生物膜系统的由来、流动镶嵌模型的适用对象、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期间各种膜结构之间的融合原理,都有了更进一步的辩证认识,达到把各节看似孤立的知识点通过生物膜一词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目标。

(2)突破本章知识难点,有利于学生突破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这一知识难点,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细胞膜可以通过囊泡来进行融合的原理。

(3)进一步巩固先前所学知识,由于刚学完各节内容,并且涉及的知识不仅包括需要识记的知识,比如各细胞器的结构、细胞核的结构、流动镶嵌模型等,也包括了需要理解的知识,比如细胞膜的功能、各细胞器的功能、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细胞核的功能等,知识涉及面挺广,而且需要花一定时间来记忆和理解运用,学生在掌握过程中由于掌握不透知识点,或者容易把某些知识点忽略,从而造成学习上的困惑。在复习的时候,建构知识点之间联系的同时,也巩固了上几节课所学过的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可以促进学生构建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2. 该种思维脑图的缺点

如果以生物膜为核心,容易造成学生对本章节内容的主线理解不清,因为本章是从学生初中所学到的细胞的结构的进一步深化,整体思路是先从最熟悉的细胞膜开始,然后到细胞质,再到细胞核。其中在细胞质部分,是在原来非常简略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新构建,而以上的思维脑图没有很好地表现出这一点,虽然突破了重难点,但是对其生物科学体系的构建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3. 使用建议

以某一知识点为核心的思维发散策略,比较适合在讲授完生物膜结构以后再提出,方便学生把当堂所学的知识和过去的知识发生联系,从而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

(二) 以章节主题为中心词的发散策略

本章节主要是围绕“细胞”这一主题来开展的,任何的知识点都离不开细胞二字,所以我们可以采用以“细胞”为核心的发散策略:以细胞为中心词,发散出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细胞分类、生物膜系统等五个主要概念枝干。

1. 该种思维脑图的优点

(1)顺应课本内容编排思路,按照课本内容编排为线索展开,顺应学生对知识的学习顺序,有利于学生回顾这段时间以来所学过的知识点。

(2)联系初中知识,该思维脑图是在初中所学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有利于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同时更容易开展新知识的建构,利于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更新。

(3)有利于学生对生物学科形成系统性认知,该思维脑图中心词为细胞,而细胞在生物学科的知识体系里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细胞为核心,有利于学生逐渐形成生物学科的系统性知识,培养其学科素养,也为将来学习更深入的生物理论知识打下基础。

2. 该种思维脑图的缺点

该思维脑图相比其他,就显得面面俱到,过分发散,这样不利于突破某些重难点,比如生物膜之间的协调配合及其基础等,而且容易对生物膜系统的分类这一知识点的忽略。

3. 使用建议

以章节主题为中心词的思维脑图比较适合学完本章知识以后,对本章全部知识点进行分类和归纳,形成系统性学科概念。

(三) 以分类性问题为中心词的发散策略

有些问题是涉及类型分类的,那么使用思维脑图来整理就可以让分类过程变得更加清晰。比如,以“细胞的种类有哪些”这一分类性问题作为核心进行发散,可以让学生在复习第三章的同时兼顾回忆第一章《走近细胞》,对细胞的分类以及统一性再做回顾,思维脑图如下:以细胞种类为中心词,发散出真核细胞、原核细胞、一些考试常见的细胞等三个主要概念枝干。

1. 该种思维脑图的优点

(1)联系本册教材知识,第一章的知识其实和第三章的知识联系挺紧密的,如果只是讲授完第三章知识,而没有引导学生去关注一下第一章里面的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学生容易孤立原核细胞的结构这一知识点,而且在原核细胞里面也出现了核糖体这一细胞器,所以这样的思维脑图,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清本册书第一章和第三章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对必修一知识的系统性学习。

(2)从宏观例子到微观结构,该思维脑图更多地是从宏观的例子入手,比如介绍原核生物种类、真核生物种类、以及一些具有特殊结构的细胞,再深入到微观,方便学生从形象化的图形入手,增加知识的趣味性和形象性。

2. 该种思维脑图的缺点

设计内容较多,发散程度偏广,涉及的知识点偏多,如果是在新授课时,学生可能不容易掌握当中的纷繁的联系,而弱化了对重难点的突破。

3. 使用建议

以分类性问题为中心词的思维脑图有利于学生在学完若干个章节的知识以后,进行期中复习或者高考复习时使用。此方法能够让学生的生物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散,加深其对本册生物书的知识点的联系和理解。

三、 总结

总的来说,思维脑图作为一种梳理知识要点、构建知识网络的工具,对于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在开发思维脑图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根据不同的目的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的方向,这样既可以达到课堂的教学目标,同时也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动手能力、思考能力。

参考文献:

[1]东尼·布赞.思维导图大脑说明书[M].张鼎昆,徐克茹译.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托尼.巴赞.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M].李斯译.北京:作家出版社:2000:222-229.

[3]陈小梅.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复习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20):133-135.

[4]张珂.思维导图在生物学习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02):77-78.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心词高中生物
Why I ride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英汉口语中名词性省略对比研究
同位语从句与中心词的句法关系
基于频繁依存子树模式的中心词提取方法研究
“中心词+外化亲属称谓语”的多维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