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院共建 互利共赢 产学研交叉

2017-12-10 10:39潘红枫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7年11期
关键词:松阳农科院茶叶

潘红枫

丽水市茶科所助力松阳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浙江 丽水 323400

校院共建 互利共赢 产学研交叉

潘红枫

丽水市茶科所助力松阳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浙江 丽水 323400

当前中职专业建设一发展到要求与当地产业链相对接,也从以前仅注重专业课程的建设发展到考虑如何建立适应当地产业的专业标准上来,因此构建校企、校院互通型专业教学,促进专业建设与产业、行业密切联系是内涵建设必须要做的一项重点工作。

校院建设;职业中专;茶叶生产;加工专业

1 深度融合的运行模式及特点

松阳职业中专依托丽水农科院茶科的资源为学生学习专业提供课程开发、设备、技术服务、实训实习场所等资源支持,拓展双方的合作办学渠道,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体系、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促进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共同实施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教学管理、实训、实习等,联合培养茶叶产业“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平台,促进松阳茶产业发展,提供学校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1.1 实训厂房共建

学校的实训基地建地700余平方米,丽水市农科院茶科所的基地共有340余亩的基地和一栋700余平米的厂房,其中包括218亩的茶叶基地,茶叶基地中有茶树种子培育基地、优良种繁殖基地、示范茶园等共种植了400余种不同的茶叶。双方的实训基地相邻。共建后,茶科所的茶叶种植基地可作为学校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学生的茶园的管理、种植、育种、品种等方面学生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地方。在布局实训厂房的功能布置时,双方协商以不重复投入为指导思想,可以实现研究、实训、生产、示范的功能互补。市农科院的厂房用于科学研究、实验的需要,建议以单机,茶品种小实验制作、实验室为主的投入;学校的实训厂房用于教学实训、生产加工的需要,用于推广技术、成果转化、实训等要求,力求达到与现实生产线一致,投入红茶、绿茶的生产线,加入手工、半手工制作的设备等。建成的两栋厂房,可供市农科院、松阳职业中专两个单位共同使用,达到资源共享、不重复投入、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另外,松阳职业中专所缺少的茶叶专业的师资、实训教学等问题均由市农科院进行深入的融合,相当于两个基地,一套师资。

1.2 共同实施“产学研四段式”教学模式

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产学研四段式教学”模式是将理论学习与实训实践相互渗透,循环贯穿学生的3年中职学习生涯的教学模式,它以岗位教学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和市农科院茶科所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学校教育教学与直接获得实际岗位经验的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交互式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

这种模式将学校、茶科所、学生有机结合,达到三方共赢的效果。即:第一阶段(第一、二学期):打好专业基础。以课堂学习为主,主要内容为系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理实一体”完成基本技能训练。同时灌输校企职教文化,初步有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第二阶段(第二、三学期):体验茶企文化;茶叶专业的学生按要求到丽水农科院和茶企实习,安排日见习和周见习等体验型学习实践,感受企业的文化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培养以诚信和敬业为核心的职业道德;第三阶段(第三、四学期):综合式训练。生产加工均安排在实训基地,同时安排五周的生产实习,结合专业基础和专业理论加深对专业知识理解,学习现代化生产技术;开发新的教学模式,采取“走出校园课堂,根据需求定内容,依据农时定安排,衡量收获定考核”的方法,把课堂设在田间地头、车间厂区。第四阶段(第五、六学期):进行实战训练。在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掌握的各项实践技能基础上,开展一年的顶岗实习,熟练掌握茶叶栽培、制茶加工、茶艺、网络销售,了解接触茶衍生产品开发等的前沿科技,培养与企业零距离适应的高技能人才。

1.3 师徒有效开展结对

(1)学生与农科院茶科所的技术人员结对有效推进“现代学徒制”

根据双方的共同培养人才的要求,把学生一半的专业教学安排在茶叶生产与加工现场——农科所与学校共建的实训基地进行,到达“基地即课堂”的效果。为了更有效的管理学生,学校和农科院尝试开展“师徒结对”的实训方式训练其岗位技能。在种植、育苗、病虫害、加工、审评、茶艺、营销的等各个具体岗位安排指导师傅,每位师傅负责带5至10名学生。为了保证实训效果,双方明确了使徒的责任与义务。每周师傅填写一张对徒弟的考核表,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操作技能、人际交往能力等进行考核,学生从初步认知、掌握技能到熟练操作递进,职业素养也从职业意识、提高合作精神到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递进。

(2)教师与农科院茶科所的技术人员结对有效提升“双师型”质量

要把教师培养成“上的了课堂,下得了厂房”的高学历的能工巧匠,最切合实际的办法是把那些拥有丰厚理论知识的教师有计划、有组织的送到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去锻炼,在不断实践中积累经验,掌握最先进的技术。学校安排教师跟班学习,到茶科所“拜师”学习理论和实践技能。每位教师选取两到三个“师傅”学习茶产业中的生产实践,让教师们快速成为岗位操作能手,同时解决学校的紧缺师资问题。

2 院校合作实现多方共赢

2.1 有利于学校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

合作后,市农科院茶科所和学校发挥各自优势,学校利用茶科院的种植基地,研究设备、技术和师资,基本建成了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的课程体系所需要的实训基地及师资力量,弥补了学校专业教师紧缺,对专业建设方向不明确的不足。提高了专业建设水平,增加专业的吸引力。

2.2 有利于学校学生的发展

就读于该专业的学生即是松阳职业中专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的学生,又是丽水农科院茶科所的学徒,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接受丽水农科院茶科所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深入到生产第一线,接触到茶叶种植、茶叶加工、茶叶审评、病虫害防治等第一生产线的生产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提升竞争力,学生毕业后能熟练参加各生产岗位工作。

2.3 有利于学校教师的发展

学校由于缺少专业课教师,大部分教师是通过培训、外派学习、下企业等方式开展专业课教师的培养,但是由于不是教师们的主修专业,许多教师一时难以转变角色,跟上节奏。但是学校将专业课教师下派跟随班级到实训基地,管理的同时,要求教师也当好一名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水平。通过这种发式开展教师培养,使教师及时了解行业新要求和技能新标准,并能就技能训练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指导,将教师的专业能力引领至行业的最前端。

[1]丁艳艳.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建设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2]范春梅.闽台茶文化交流合作现状、对比分析及发展对策[D].福建农林大学,2014

[3]朱晏瑶.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4]赵雪妮.云南省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现状研究[D].云南大学,2015

G710

A

猜你喜欢
松阳农科院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广西农科院甘蔗所新品种
广西农科院甘蔗所新品种
广西农科院甘蔗所新品种
贵州省农科院辣椒研究所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楼上楼下
香喷喷的茶叶
松阳:以科技为引领 推进产业转型林业增效
松阳香榧迎来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