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变化的超声表现

2017-12-11 05:57郑笑娟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22期
关键词:颈动脉硬化斑块

栾 岚 郑笑娟

(海口市人民医院,海南 海口 570208)

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变化的超声表现

栾 岚 郑笑娟1

(海口市人民医院,海南 海口 570208)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变化的超声表现。方法100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为病例组,同期选择100例无糖尿病史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受试者均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了解IMT变化情况。并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IMT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病例组IMT、弹性条数(Ep)及硬化程度(β)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5)。病例组软斑例数最高,其次为混合斑,硬斑最少,对照组硬斑例数最高,其次为软斑,混合斑数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内中膜变化组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高于内中膜无变化组(Plt;0.05)。年龄大,糖尿病病程长,HbA1c、FPG水平升高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或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lt;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或斑块形成,且软斑比例更高,高龄、糖尿病病程长、血糖控制不佳可以促进老年糖尿病患者IMT变化的发生。

糖尿病;颈动脉内中膜;超声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1〕,由于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因素的变化,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有年轻化的趋势。目前2型糖尿病已被证实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其发病机制主要为引起血管动脉硬化的发生〔2〕。颈动脉是临床上检查动脉粥样硬化的常用血管,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变化是动脉硬化发生的预测因子。本研究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变化的超声表现。

1 对象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100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其中男62例,女38例,年龄60~78〔平均(63.21±4.62)〕岁;同期选择100例无糖尿病史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60~79〔平均(63.43±4.12)〕岁。两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gt;0.05)。

糖尿病诊断符合2007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3〕:(1)具有典型症状(多饮、多尿及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空腹血糖(FPG)≥7.0 mmol/L或餐后2 h血糖≥11.1 mmol/L;(2)没有典型症状,仅FPG≥7.0 mmol/L或餐后2 h血糖≥11.1 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糖≥11.1 mmol/L者。排除标准: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炎、高脂血症等引起动脉硬化的疾病,恶性肿瘤。

1.2方法 纳入本研究后均采用高分辨率B型彩色血管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型号:日本Aloka SSD α10,UST5413线阵探头,频率7.5~13 MHz),静息状态下取3次血压平均值,安静休息10~20 min后于左右颈总动脉远端近分叉1 cm处后壁测量IMT。IMT≤0.9 mm为正常,0.9 mmlt;IMTlt;1.3 mm为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IMT≥1.3 mm为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内中膜增厚+斑块形成记录为内中膜变化。硬斑:等或强回声,形态比较规则,表面光滑,内膜连续;软斑:低回声,形态不规则,表面粗糙且内膜不连续。

采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评价颈动脉弹性:测量完IMT后进入ET系统,在颈总动脉前后壁内中膜交界处取12个以上心动周期颈总动脉内径变化。系统自动计算出弹性系数(Ep)、硬化程度(β)及血管顺应性(AC)。动脉硬化发生时Ep、β数值升高,而AC数值降低。记录相关病史及生化指标,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IMT变化的影响因素。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5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Logistics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弹性比较 病例组IMT、Ep及β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5)。见表1。

2.2两组颈动脉斑块性质比较 病例组软斑例数最高(13例,65.0%),其次为混合斑(4例,20.0%),硬斑最少(3例,15.0%),对照组硬斑例数最高(7例,70.0%),其次为软斑(2例,20.0%),混合斑数最少(1例,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29,P=0.019)。

2.3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变化的单因素分析 内中膜变化组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FP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高于内中膜无变化组(Plt;0.05);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见表2。

表1 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弹性比较

表2 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变化的单因素分析

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

2.4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变化的多因素分析 年龄大、糖尿病病程长、HbA1c、FPG水平升高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或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lt;0.05)。见表3。

表3 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变化的多因素分析

3 讨 论

目前颈部血管超声具有操作简单、无创、实时成像、可重复的优点,已成为颈动脉粥样硬化评估的首选方法〔4〕。IMT是采用≥7.5 MHz高分辨B型超声通过二维灰阶显像及彩色血流成像技术,评估颈动脉壁内膜与中膜厚度之和,以达到了解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弹性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提示,老年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颈动脉内中膜变化,且出现软斑的可能性更大。潘晓霞等〔5〕研究亦发现,糖尿病组颈动脉IMT、IMTmax 及β值较对照组增高。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分析认为IMT的发生与颈动脉内膜发生炎症-增殖反应等相关〔6〕。血糖升高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进而释放氧自由基,并激活炎症因子,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分泌增加,最终引起血管痉挛而增加动脉硬化发生风险〔7〕。临床上软斑为不稳定斑块,容易发生破裂形成栓塞;而硬斑较稳定,不易脱落。超声检查软斑因斑块内超过20%不均匀多表现为弱回声或等回声,硬斑则因纤维化或钙化表现为强回声〔8〕。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反复血管内皮损失,容易引起脂质及胶原的沉积,因此更容易发生软斑。

武彧等〔9〕研究发现,IMT与FPG、年龄呈正相关;与β及颈动脉弹性存在相关性。随着年龄增加,机体生理功能的降低,血管壁对血液流动的顺应性下降,导致IMT呈逐渐增厚〔10〕;此外老年人群的血管壁容易出现脂质沉积,进而导致IMT增厚。2型糖尿病病程越长,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越容易形成,其与受体结合后影响细胞信号转导,进而诱导炎性反应发生、促进氧化应激反应,最终加速动脉硬化发生〔11〕。HbA1c、FPG水平升高提示患者日常血糖水平控制不佳。长期的高血糖进一步加重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造成内皮功能降低,不能更好地清除沉积的脂质,导致血管壁中层发生断裂、增生〔12〕。

本研究显示,老年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或斑块形成,且软斑比例更高,高龄、糖尿病病程长、血糖控制不佳可以促进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变化的发生,需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1Bornfeldt KE,Tabas I.Insulin resistance,hyperglycemia,and atherosclerosis〔J〕.Cell Metab,2011;14(5):575-85.

2van den Oord SC,Sijbrands EJ,ten Kate GL,etal.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for cardiovascular risk assessment: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Atherosclerosis,2013;228(1):1-11.

3张 银,程新耀,王艾丽,等.计算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标准差和变异系数评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1 5):4199-22.

4邹春鹏,吴笑英,黄品同,等.2 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动脉弹性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0;19(3):212-5.

5潘晓霞,李振作,李红专,等.2型糖尿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分析〔J〕.山东医药,2015;55(37):47-8.

6文 隆,何 慧,钟惠菊,等.普罗布考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氧化应激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6):1798-800.

7李雪侠,陈 刚,王 锋.2型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4;54(45):28-9,30.

8高改英,师 玉,师顺平.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检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0):2266-8.

9武 彧,吕 清,谢明星,等.超声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非均匀度与弹性改变〔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5;24(5):402-6.

10Peters SA,Grobbee DE,Bots ML.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a suitable alternative for cardiovascular risk as outcome〔J〕.Eur J Cardiovasc Prey Rehabil,2011;18(2):167-74.

11俞立波,沈 莺,李连喜,等.颈动脉和下肢动脉超声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的比较〔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27):2143-5.

12Niu L,Qian M,Yang W,etal.Surface roughness detection of arteries via texture analysis of ultrasound images for early diagnosis of atherosclerosis〔J〕.PLoS One,2013;8(10):e76880.

〔2017-03-11修回〕

(编辑 袁左鸣)

R587.1

A

1005-9202(2017)22-5595-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22.048

1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舟山医院超声诊断科

栾 岚(1976-),女,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外周血管与浅表器官的超声诊断研究。

猜你喜欢
颈动脉硬化斑块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LN17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正交试验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