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农村留守与非留守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2017-12-11 05:58严文君王鸣岐陆召军高修银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22期
关键词:健康状况心理健康老年人

徐 婕 严文君 王鸣岐 陆召军 曹 文 高修银

(徐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4)

徐州市农村留守与非留守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徐 婕1严文君 王鸣岐 陆召军 曹 文2高修银

(徐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4)

目的比较农村留守与非留守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现场问卷形式对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评定工具,调查507名农村留守老年人和515名非留守老年人。结果农村留守老年人心理问题的检出率是49.3%,非留守老年人是47.8%,在体化、人际关系、恐怖 、偏执、精神病性方面,农村留守与非留守老年人存在明显差异(Plt;0.05);患病、丧偶、在家庭中不受尊敬、不与第三代同住的留守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差于非留守老年人(Plt;0.05)。结论农村非留守老年人目前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与留守老年人同样严重,需引起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

农村留守;心理健康

留守老年人缺乏亲情慰藉,并且部分留守老年人仍要从事农活维持家计,肩负着隔代教育的重任,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心理负担〔1〕。70%~80%的老年疾病与心理因素有关,且心理因素对身心健康的影响越来越突出〔2〕。本研究旨在探讨徐州市农村留守与非留守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整群随机抽取邳州、沛县、铜山区、贾汪60岁及以上留守与非留守老年人,共发放1 2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 022份(85.17%),其中留守507份、非留守515份。见表1。农村留守老年人纳入标准为:①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农村老人且年龄≥60岁;②子女每年外出务工时间累积在6个月及以上;③意识,语言表达能力正常,知情同意。非留守是与其相对应概念,指子女外出务工未满6个月且年龄≥60岁的现居老年人。排除标准:①严重精神病(狂躁、精神分裂症)者;②明显认知障碍或老年痴呆者;③严重听力障碍者;④近期有重大家庭变故者。

1.2调查方法 ①调查问卷包括农村留守与非留守老年人一般人口学资料及与心理健康相关的问题等。②症状自评量表(SCL-90)共90个自我评定项目,测定10个因子,采用1~5级评分法,以总分≥160分或阳性项目数≥43项或任一因子分≥2分为阳性症状检出标准,分数越高,表明心理健康状况越差。通过预调查、统一培训调查员严格质量控制,采用现场问卷形式面对面访谈,由调查员根据调查表内容逐条询问,老年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作答,调查员进行客观记录。

表1 农村留守与非留守老年人的基本情况〔n(%)〕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t检验。

2 结 果

2.1农村留守与非留守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 农村留守老年人心理问题的检出率是49.3%,非留守老年人是47.8%。留守与非留守老年人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差异均显著(Plt;0.05)。见表2。

2.2是否与第三代同住情况下的农村留守与非留守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与第三代同住的农村留守与非留守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无明显差异(除躯体化),但不与第三代同住的留守与非留守老年人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差异均显著(Plt;0.05)。见表3。

2.3不同婚姻情况下的农村留守与非留守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已婚(再婚)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除躯体化、人除关系、敌对)无明显差异,但丧偶的留守老年人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方面与非留守老人的差异均显著(Plt;0.05)。见表4。

2.4在家庭中是否受尊敬情况下的农村留守与非留守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在家庭中受尊敬的农村留守与非留守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无明显差异(除恐怖),但不受尊敬的留守老年人在躯体化、人际关系、偏执、精神病性方面与非留守老人差异均显著(Plt;0.05)。见表5。

2.5是否患病情况下的农村留守与非留守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未患病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差异不大,但患病留守老年人在人际关系、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方面与非留守老年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6。

表2 留守与非留守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SCL-90各项指标的比较(分

表3 是否与第三代同住情况下的农村留守与非留守老年人SCL-90各项指标的比较分)

表4 不同婚姻情况下的农村留守与非留守老年人SCL-90各项指标的比较分)

表5 在家庭中是否受尊敬情况下的农村留守与非留守老年人SCL-90各项指标的比较分)

续表5 在家庭中是否受尊敬情况下的农村留守与非留守老年人SCL-90各项指标的比较分)

表6 是否患病情况下的农村留守与非留守老年人SCL-90各项指标的比较分)

3 讨 论

本调查发现子女外出务工、经济困难、缺乏照顾、缺少亲情慰藉等诸多问题对农村留守老年人的养老及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程度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严重,这与国内有关研究基本一致〔3〕。这并不意味着农村留守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不需要社会的关注,而是说,徐州市农村非留守老年人目前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与留守老年人同样严重,需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子女外出务工后,农村留守老年人的家庭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居住方式出现了隔代化和空巢化。本研究显示,与孙辈同住,孙辈可能在感情方面予以老年人一定的慰藉,缓解了子女不在身边的孤独、落寞,故不与孙辈同住的留守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于非留守老年人。但与此同时,老年人肩负着隔代教育的重任,而农村老年人文化程度一般较低,现代教育方式和意识匮乏,承担着很大的心理压力,这无疑会损害留守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这与苏锦英等〔4〕研究结果一致。且老年人需要照顾孙辈的生活起居,增加了家庭责任和经济负担,使得大部分老年人本已不宽裕的生活更加疲于应对,本研究显示:生活质量、身心健康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与张河川等〔5〕研究结果一致。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收入水平、改善老年人的经济状况,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基础。 婚姻生活是构成老年人生活幸福和谐、精神愉快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与其他相关研究〔6,7〕均表明,丧偶对人的精神打击最大,进而容易引发各种精神障碍。家庭关系里最基本的关系是夫妻关系和父(母)子(女)关系,老人在家庭中受到尊敬、能享受天伦之乐者,生活满意程度较高;相反,如果家庭关系不和则直接影响老年人的情绪状态,降低生活满意度,以致诱发或加重某些疾病。留守老人孤独感十分强烈,而这种孤独感常常会导致抑郁、焦虑等各种精神类疾病的爆发。所以在改善老人生活保障方面,可以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老年文化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鼓励在外打工的子女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经常给老人打电话,有时间多回家,很好地与老人进行感情的沟通,使留守老人的精神得到慰藉〔8〕。

疾病不仅影响老年人的生理健康、生活自理能力和家庭内外人际关系,更带来心理负担,加之农村老年人住所狭小且信息闭塞,伴随一系列的精神疾病也在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农村留守与非留守老年人的经济状况直接影响他们患病是否积极就医,而目前社会医疗保障制度随着经济水平的不同存在明显的差异〔9〕。本研究结果提示留守老年人的医疗保障覆盖面尚且不足;医保形式还不够完善。新型合作医疗保障需要住院才能按比例报销,而农村老年人地处偏僻(留守中76.1%居住于非集镇,非留守为57.9%),且常为一般的伤寒感冒或慢性病,很少住院。政府、社会、家庭三方面应共同努力,加强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养老环境,提供基本服务设施,健全、完善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综上,徐州市农村非留守老年人目前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与留守老年人同样严重,针对本调查结果,为缓解此种现象,给予以下建议:①老年人应加强自身心理保健,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培养兴趣爱好,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在人际交往中取长补短,扩大生活圈〔10〕。②家庭成员应互敬互让、互相关心,子女应尊重老年人,关心老年人身心体健康。③各级政府应营造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完善《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宣传心理健康保健知识,建设老年人的各种福利机构,积极组织各种老年活动,丰富老年人的娱乐生活。④建立特色机构提供服务,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可以由医院等医疗机构提供服务来保障,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则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服务机构来促进,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建立比较系统的老年人心理健康档案,为心理护理提供客观依据。

1张 璟,王文军,吴翠平.济宁市农村留守老年人生存质量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4):321-3.

2兴 华,邢华燕.郑州城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卫生状况与相关因素〔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6):3179-81.

3张福明,郭 斌.发达省份农村留守与非留守老人养老之比较〔J〕.聊城大学学报,2013;(4):71-7.

4苏锦英,王子伟.农村地区留守老人基本状况调查〔J〕.医学与社会,2009;22(2):11-3.

5张河川,郑钱汝.老年人自养金与身心健康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2):143-5.

6张春林,张国兵,伍业光.农村壮族留守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2719-22.

7邓云龙,阳中华,陈向一.社会支持和家庭功能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6):3501-3.

8贾亚娟.子女外出务工背景下的陕西省农村地区留守老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地方经济,2011;(2):270-2.

9肖伟伟,胡 俊,高修银,等.徐州市城乡独居老人心理健康状况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0):5841-3.

10周双双,林 梅.浅谈社区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J〕.科技咨询,2010;(7):221.

〔2016-10-08修回〕

(编辑 杜 娟)

C913.6

A

1005-9202(2017)22-5683-04;

10.3969/j.issn.1005-9202.2017.22.090

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01410313001Z)

1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2 江苏师范大学中俄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高修银(1974-),男,教授,硕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全科医学和流行病学研究。

徐 婕(1994-),女,硕士在读,主要从事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研究。

猜你喜欢
健康状况心理健康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