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生命质量、人格特征及其相关性

2017-12-11 05:57刘智明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22期
关键词:神经质躯体武汉市

潘 群 刘智明 潘 磊

(武汉市武昌医院公共卫生科,湖北 武汉 430063)

脑卒中患者生命质量、人格特征及其相关性

潘 群 刘智明1潘 磊2

(武汉市武昌医院公共卫生科,湖北 武汉 430063)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生命质量及人格特征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150例脑卒中患者为脑卒中组,同时随机选择1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及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分别对两组的生命质量及人格特征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lt;0.05);脑卒中组内外向、神经质、掩饰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1);精神质与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呈负相关(Plt;0.05),内外向与精力、精神健康呈正相关(Plt;0.05),神经质与生命质量各维度呈现不同程度的负相关(Plt;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普遍存在较差的生命质量及较为严重的人格特征问题,且人格特征可以直接影响其生命质量。

脑卒中;生命质量;人格特征;心理状况

脑卒中是临床上具有较高致残率及死亡率的疾病,该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躯体上的痛苦,给患者的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带来负面影响,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1〕。对疾病预后的评价不限于发病率、死亡率、治愈率等客观评价指标,还应引入生命质量、心理状况等主观评定指标〔2〕。本研究旨在探讨脑卒中患者生命质量和人格特征及其相关性。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武汉市武昌医院住院的150例脑卒中患者,其中男89例,女61例;年龄50~80岁,平均(64.8±9.5)岁;脑梗死115例,脑出血35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标准,而且均通过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证实,符合如下纳入标准〔3〕:明确诊断为缺血性脑梗死、脑出血及脑血栓;均为首发脑卒中;病情较为稳定;能够密切配合问卷调查,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有精神病史、认知功能障碍或者意识障碍,有严重的运动型失语或感觉性失语,合并有严重的躯体性疾病,不能够密切配合调查者。150例来武汉市武昌医院健康体检的中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82例,女68例;年龄51~78岁,平均(64.0±9.1)岁。两组性别、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gt;0.05)。

1.2研究方法 两组均于离院时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和艾森克人格个性问卷(EPQ)进行调查。SF-36包括8个维度: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各维度得分为0~100分,其分值越高,提示生命质量就越好,反之则越差。EPQ包括4个维度:精神质、内外倾向性、神经质及掩饰性,其因子得分越高,表示相应特征就越强。SF-36、EPQ信度和效度分析中各维度的Cronbach α系数均gt;0.7,说明量表的可信性较高;结构效度显示量表的维度划分较为稳定。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

2 结 果

2.1两组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脑卒中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lt;0.05,Plt;0.01)。见表1。

表1 两组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分)

2.2两组人格特征评分比较 脑卒中组内外向、神经质、掩饰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01)。见表2。

2.3脑卒中患者生命质量与人格特征相关性 精神质与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呈负相关(Plt;0.05,Plt;0.01),内外向与精力、精神健康呈正相关(Plt;0.05,Plt;0.01),神经质与生命质量各维度均呈负相关(Plt;0.05,Plt;0.01)。见表3。

表2 两组人格特征评分比较

表3 脑卒中患者生命质量与人格特征相关性(r值)

1)Plt;0.05,2)Plt;0.01

3 讨 论

影响脑卒中患者生命质量的相关因素较多,主要是由于采取了不同的预防或干预治疗措施〔4,5〕,不同程度地促进了患者生命质量的提高,影响脑卒中生命质量的因素包括年龄、病情、经济情况、医疗条件、干预措施、护理措施、康复情况等,其中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情况、心理状况是影响脑卒中生命质量的最主要因素〔6〕。

本研究结果说明脑卒中患者的人格特征表现为外倾向性、不稳定性及掩饰性。内外向分越高,性格倾向于外向,表现为好冲动、易发脾气、有攻击性、喜欢冒险等;而神经质分越高,则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对刺激反应强烈、易冲动、易紧张、易失眠、喜怒无常、适应能力较差等;而掩饰性分越高,患者由于不擅长表达和宣泄,表现为焦虑、抑郁、过分压抑自己、情感释放能力较差等。这些人格特征缺陷,也可能是脑卒中疾病的易患因素〔7〕,由此可见,脑卒中疾病的发生可能与其个性特征密切相关。研究显示〔8〕,人格特征可以影响应激和应对过程,而应对屈服又可以作用于患者的生命质量。本研究结果说明人格特征与生命质量各维度存在较大的关联性,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除了常规康复治疗外,应重视心理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9〕。

1王 苹,赵元琛,柯将琼.某院脑卒中患者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杂志,2015;35(6):750-2.

2Supanc V,Sonicki Z,Vukasovic I,etal.The Role of classic risk factors and prothrombotic factor gene mutations in ischemic stroke risk development in young and middle-aged individuals〔J〕.J Stroke Cerebrovasc Dis,2014;23(3):171-6.

3商 敏,王玉凤,杨凤梅,等.系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3):6551-3.

4刘东玲,陈 辉,陈 静,等.社区脑卒中主要照顾者积极感受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9):5619-20.

5Renna R,Pilato F,Profice P,etal.Risk factor and etiology analysis of ischemic stroke in young adult patients〔J〕.J Stroke Cerebrovasc Dis,2014;23(3):221-7.

6王 娟,刘 健,樊小农.生命质量的评价及其在脑卒中的应用〔J〕.山西中医,2010;26(1):56-8.

7高传伟.脑卒中患者心理状况与人格特征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3):39-40.

8李红丽,赵海平,马 莉.乳腺癌病人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与生命质量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J〕.护理研究,2013;27(10):3389-91.

9孟 亚,周新明,王培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健康功能及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9):2529-31.

〔2016-11-16修回〕

(编辑 杜 娟)

R743.3

A

1005-9202(2017)22-5690-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7.22.093

武汉市卫计委项目(WG13C15)

1 武汉市武昌医院神经外科 2 武汉市武昌医院感染管理科

刘智明(1968-),男,博士,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神经系统疾病研究。

潘 群(1976-),女,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脑卒中研究。

猜你喜欢
神经质躯体武汉市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神经质有九个表现
武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最后的晚餐
现在干什么?
第十届中国足球协会第三次会员大会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
搬家
“人的躯体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叶挺将军囚禁岁月
反刍思维对中学生神经质和抑郁的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