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房颤及合并脑梗死住院患者抗栓治疗现状分析

2017-12-11 08:05韦灵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31期
关键词:抗栓华法林房颤

韦灵

550000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老年房颤及合并脑梗死住院患者抗栓治疗现状分析

韦灵

550000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目的:探讨抗栓治疗用于老年房颤合并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老年房颤合并脑梗死患者12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抗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栓治疗用于老年房颤合并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

老年房颤;脑梗死;抗栓治疗

老年房颤合并脑梗死是心内科常见病症之一,对患者肢体功能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影响了骨组织结构的功能状态。随着现代治疗技术不断发展,老年房颤合并脑梗死采用抗栓治疗方案,利用抗栓治疗方式,对老年房颤合并脑梗死进行综合控制,确保临床症状达到预期的效果。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老年房颤合并脑梗死患者128例,对其展开研究,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老年房颤合并脑梗死患者128例。年龄58~85岁,平均(63±2.6)岁。其中男88例,平均年龄(65±3.6)岁;女40例,平均年龄(60±1.8)岁。患者以心悸、眩晕、胸部不适、气短、头痛、头昏、头晕、眩晕、恶心、呕吐等为主要症状,均有2种以上症状。住院时间1~12个月,平均(6±2.5)个月。对其采用分组研究,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按照患者实际治疗要求,采取不同类型的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抗栓治疗。于6个月后回访调查,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变化差异。

疗效判定标准:按照显效、有效、无效等3种结果,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具体标准:①显效:心悸、眩晕、胸部不适、气短、头痛、头昏、头晕、眩晕、恶心、呕吐等基本消失;②有效:心悸、眩晕、胸部不适、气短、头痛、头昏、头晕、眩晕、恶心、呕吐等明显消失;③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变化。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50例,总有效率78.1%;观察组总有效61例,总有效率95.3%。见表1。

讨 论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它已成为当前心血管疾病中的一大病种,其患病率日益增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特别是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老年房颤发病率逐渐升高,其主要并发症(脑梗死)对老年人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1]。老年房颤合并脑梗死主要表现为心悸、眩晕、胸部不适、气短、头痛、头昏、头晕、眩晕、恶心、呕吐等。本次常规治疗总有效50例,总有效率73.5%;抗栓治疗总有效61例,总有效率95.3%。据此,抗栓治疗用于老年房颤合并脑梗死,对患者个体症状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也是消除潜在风险的有效方式,是提高脑梗死住院患者治疗效果的有效方法。目前老年房颤中风心病和肺心病患者的比例减少,而冠心病和高血压患者的比例增加,房颤病因逐渐转向以非瓣膜性心脏病为主[2]。血栓形成与血流类型有关,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类发生于血流缓慢的条件下,如静脉血栓,其血栓形成主要与凝血因子的激活有关,相应的治疗应该用抗凝药物;另一类血栓发生于血流速度较快的情况,如动脉内血栓形成,主要与血小板激活机制有关,可用抗血小板制剂预防。房颤时心房内血流缓慢,与静脉内血栓类型相同,因此房颤血栓梗死的预防应该以应用抗凝药物为适宜。

急性房颤合并脑梗死是心内科的常见疾病,由于突发性房颤引起脑梗死,阻碍了心脑血管的血流,最终产生心悸、眩晕、胸部不适、气短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水平。临床发现,此类疾病以突发性心悸为主要症状,伴有头痛、头昏、头晕等不同类型症状,多数患者可多个症状并存[3]。目前预防房颤血栓形成的药物有抗凝药物华法林和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是主要针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形成,因此阿司匹林主要预防TIA及轻度的缺血性脑卒中,而对房颤引起的严重缺血性卒中的预防效果较差。已有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证实,对房颤患者进行以华法林为主的抗凝治疗能有效预防脑卒中并发症。华法林是目前相对理想的口服抗凝剂,可以作为抗凝的一线治疗药物。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学者均对房颤的抗栓进行了大规模的研究,特别对华法林的临床应用进行了深入、广泛的探讨和摸索。综合分析表明,应用华法林预防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可使血栓梗死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明显减少。这些研究者对房颤抗栓治疗提出了明确、肯定的建议[4],即即对房颤患者进行以华法林为主的抗凝治疗能有效预防脑卒中并发症;华法林对所有不同严重程度的患者的疗效是一致的,抗凝治疗是比较安全的,尤其是国际标准化比率(INR)≤3.0时。甚至建议即便恢复了窦性心律,但存在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患者同样应坚持抗凝治疗。抗凝的华法林和抗血小板的阿司匹林成为房颤患者抗血栓治疗的常用药物。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房颤合并脑梗死容易引起多种病症,对患者健康产生不利影响。随着抗栓药物的普及应用,探讨将抗栓药物用于房颤合并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构建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5]。本次50例研究中,抗栓药物用于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不仅效果显著,且药物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体现了房颤合并脑梗死的临床应用效果。抗栓治疗用于房颤合并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治疗方法,对患者临床病症控制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康复平台。本研究通过探讨抗栓治疗方法用于老年房颤合并脑梗死,对其在老年房颤合并脑梗死中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疗改革方案。

[1]孙艺红,郭艺芳.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12,7(11):125.

[2]胡福莉.如何权衡老年人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获益/风险?[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8,29(2):178-181.

[3]刘岁丰,蹇在金.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的现状与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9):910-912.

[4]胡大一,张鹤萍,孙艺红.华法林与阿司匹林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4):295-298.

[5]胡大一.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治疗的适应证:应从严掌握[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6,6(1):218.

Analysis of antithrombotic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cerebral infarction

Wei Ling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Guiyang City 550000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ntithrombotic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128 elderly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selected.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ntithrombotic therapy.We compared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wo groups.Results: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The clinical effect of antithrombotic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cerebral infarction was significant.

Elderly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Cerebral infarction;Antithrombotic therapy

10.3969/j.issn.1007-614x.2017.31.35

猜你喜欢
抗栓华法林房颤
老年房颤患者,日常有哪些注意事项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预防房颤有九“招”
阵发性房颤应怎样治疗
冠心病患者四联抗栓治疗出血风险的观察及护理
华法林出血并发症相关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房颤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药物抗栓治疗进展
脑梗死应用辛伐他汀联合抗栓治疗的临床观察
房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与室性早搏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