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教育体制及其教育特色初探马雪金

2017-12-12 07:28马叶琳
世界教育信息 2017年22期
关键词:教育体制新加坡

马叶琳

摘 要:新加坡的教育体制基于其社会背景、人口结构、语言环境,融合了东西方教育特色。近几年,因本土人口略有下降,本土学生人数减少,新加坡政府加大了在邻国的招生力度,每年4~6月会组团到我国招收初高中毕业生。文章对新加坡的教育理念、教学条件、双语教育、分流教学、职业教育等进行探究,分析其教育特色,以期为国内相关领域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新加坡;教育体制;教育特色

2016年6月,笔者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5所理工学院进行为期6个月的访学。学习期间,通过听课、讲座、调研、参与项目等形式,对新加坡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特别是对新加坡的教育体制及教育特色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一、双语教育:英语+母语

新加坡是一个多语言国家,马来语为国语,英语、华语、马来语、泰米尔语为官方语言,英语为行政、商务、教学的通行语[1]。新加坡全面推行“英语+母语”的双语教育,这里的“母语”是指各个民族的语言,即华人的华语、马来人的马来语、印度人的泰米尔语等。新加坡双语教育的基本规定主要包括以下三点。第一,新加坡所有的学生必须学习并掌握两种语言,即英语和母语(母语可由学习者自行选择,不要求必须是自己民族的语言)。第二,英语是第一教学语言,用于绝大多数课程的教学;母语是第二教学语言,主要用于语言课程的教学。第三,英语和母语是中小学升学考试的必考课程。新加坡六年级小学毕业考试(PSLE)的科目为英语、母语、数学、科学,其中英语和母语各100分,数学和科学各50分,总分300分;中学生参加新加坡N水准考试(Singapore 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Normal Level Examinations,简称N水准考试)和新加坡-剑剑桥O水准考试(Singapore-Cambridge 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Ordinary Level Examinations,简称O水准考试),考试科目为英语、母语、数学、科学(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课程)。

二、教育体制:分流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新加坡的教育体制可用“四阶段分流、六层级教学”来概括。“四阶段分流”是指新加坡政府对小学、中学、初级学院/高中及职业教育、大学四个阶段的学生按其学习能力进行分流;“六层级教学”是指新加坡形成了小学、中学、工艺教育学院(ITE)、理工学院、初级学院/高中、大学六个层级的教育体系。

(一)小学阶段的分流

新加坡的小学教育是强制性的,学制为6年,有英语、母语、数学和科学4门主课[2]。学生在小学四年级之后进行校级统考,并根据英语和母语的学习能力分流为EM1、EM2、EM3①三个层次。母语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修读EM2,主修英语、数学、母语和科学;母语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修读EM1,除了学习上述4门主课外,还需加修一门“高级母语”(更深层次母语知识体系的学习,如学习汉语中的诗词、文言文等);母语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修读EM3,修读基础的英语、母语和数学,课程内容较少,仍要学习科学但毋须考试。六年级学生必须参加小学毕业考试,成绩合格的学生升入中学,并按其成绩分流到课程层次不同的班级学习;约有5%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将被分流到职业技术学校,学习工艺操作。

(二)中学阶段的分流

新加坡中学分为特别课程班(由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构成,约占小学毕业生的5%)、快捷课程班(由学习成绩中等以上的学生构成,约占小学毕业生的55%)、普通学术课程班(由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构成,约占小学毕业生的25%)、普通工艺课程班(由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构成,约占小学毕业生的15%)4个教学层次[3]。其中,特别课程班和快捷课程班的学制是4年,学生除了学习英语、母语、数学、科学(包括化学、物理和生物)等必修课外,还须选修第三语言(如日语、法语等),以及历史、地理、英国文学、美术、技术、家政、公民教育、体育、音乐等课程,学生毕业时须参加全国统一的O水准考试。普通学术课程班和普通工艺课程班的学制是5年,学生主要学习英语、数学、科学、人文、艺术、体育等课程,母语是选修课,不需学习第三语言,学生在中学四年级须参加N水准考试,通过后可以升入五年级学习,五年级学习完成后可自愿参加O水准考试。

(三)初级学院/高中及职业教育阶段的分流

中学阶段毕业后,依据学生的N水准考试和O水准考试成绩将其分流到初级学院/高中、理工学院、工艺教育学院学习。通过O水准考试的学生有资格报考初级学院/高中,也可直接就读理工学院;通过N水准考试但没有通过O水准考试的学生只能就读工艺教育学院。

1.初级学院/高中

初级学院学制2年,高中学制3年,通过O水准考试的学生可报考初级学院/高中,每年入学人数约占中学毕业生人数的25%,相当我国的高中,也属于应试教育。初级学院/高中的学生毕业时需参加新加坡-剑桥A水准考试(Singapore-Cambridge 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Advanced Level Examinations,简称A水准考试),根据成绩高低升入大学,初级学院/高中约有80%的毕业生升入大学。

2.理工学院

理工学院的学制是3年,通過了O水准考试的中学生可直接就读理工学院,每年入学人数约占中学毕业生人数的45%,相当于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理工学院主要开设大专文凭课程,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成绩合格的毕业生获得大专文凭,综合成绩优秀的毕业生(约占毕业生的10%)可升入大学学习。新加坡现有5所理工学院,即新加坡理工学院、义安理工学院、淡马锡理工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共和理工学院。

3.工艺教育学院endprint

工艺教育学院的学制是2年,中学生通过N水准考试即可就读工艺教育学院,每年入学人数约占中学毕业生人数的25%,相当于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工艺教育学院主要开设技术、技工等级资格考核课程,学生学习工艺技术操作,不进行理论考试,毕业时取得ITE技术等级证书②,成绩好的学生可申请参加O水准考试,合格者可升入理工学院学习。新加坡现有3所工艺教育学院,由工艺教育局管理。为了吸引成绩较差的学生到工艺教育学院学习,使其不自卑、不自抱自弃,新加坡政府对工艺教育学院的建设投资力度很大。目前,新加坡的工艺教育学院的校园环境、教学设施和实习实训条件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四)大学阶段的分流

大学学制为3~4年,其中,普通学位3年,荣誉学位4年。从初级学院/高中毕业且通过A水准考试的学生可报考大学,毕业时获得大学本科文凭。新加坡现有五所大学,即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新跃社科大学。新加坡每年升入大学的人数约占中学毕业生人数的28%。

三、教育理念:少教多学,精英教育

新加坡的教育工作者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发掘人的兴趣和潜力,使人们从事最适合他们的工作,引导人们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004年,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国庆39周年举行的群众大会上,提出了“我们得少教一点,让学生多学一点”,即“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4]。2005年,新加坡教育部成立了“少教多学委员会”,全面推行“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倡导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多教”转换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学”,采取了“削减课程内容、减少功课量、创新教学方法、改进评估方式、减少班级人数、扩大课程辅助活动范围”等多项改革措施。

笔者在访学期间发现,南洋理工大学、理工学院、工艺教育学院的小班教室的课桌是六角型或梯形;实训室、现场教学教室是模拟的“生产操作車间”或“教学工厂”;理工学院推行“一天一问”的问题式教学、小组讨论式教学、项目式教学等教学方法。

新加坡的高等教育是精英教育,具体体现为以下五点:一是新加坡进入大学本科学习的人数占同年小学毕业生人数的比重不超过28%;二是进入初级学院/高中学习的人数仅占同年小学毕业生人数的25%左右;三是理工学院的学生只有10%的人能升入大学本科学习;四是从小学五年级起就开始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成绩对其进行分流,实行分层教学;五是只有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才可以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或全额免费。

四、职业教育:

理论与实践并重,校企合作紧密

新加坡的职业教育主要由理工学院和工艺教育学院负责。新加坡职业教育非常注重实践教学,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新加坡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均是来自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新进教师的首要条件是必须有连续3年(理工学院)或5年(工艺教育学院)以上的企业工作经历。新加坡对于职业教育教师学历的要求比较低,理工学院要求教师是本科毕业,工艺教育学院对教师学历没有要求。第二,新加坡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包括五个模块,即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毕业项目和企业实习。其中,理工学院的通识课和理论课的课时约占总课时的35%,实践课课时约占总课时的65%;工艺教育学院理论课占20%,实践课占65%,生活技能课占15%。职业技术学校不设理论课,仅有操作课(占70%)和生活技能课(占30%),教学形式相当于“师傅带徒弟”的模式。第三,通识课和理论课大班上课,每班学生数量都在200人以上。操作性较强的专业课、技能实训课、实习课等均采用小班上课,每班20人左右,小班课都是在实训室或教学工厂完成。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有爱心、讲诚信,掌握一定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是新加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每所理工学院、工艺教育学院与企业的合作都非常紧密,具体体现为以下五点:一是大多数专业都有知名企业无偿捐赠的设备、设施,建设的实训室、教学课室或教学工厂;二是一些知名企业在理工学院设有项目或产品研发设计工作室;三是对于专业教师的晋升、加薪,考核的主要依据是教师每年完成了多少企业项目,给学院带来了多少收入,没有企业项目的教师很难有晋升、加薪的机会;四是专业教师可带领学生全年脱离教学岗位到企业上班,专门为企业做项目,教师薪酬由学校支付,项目收入全额上交学校;五是理工学院三年级学生需安排到企业实习3个月,参与企业项目2个月,实习期间主要由企业师傅负责指导,企业同时还需支付学生的实习薪酬,每月大约600新币,以满足学生在交通、生活方面的开支需要。

五、教学条件:环境优美,设施一流

笔者到访的学校校园环境优美,绿色洁净,学生可以席地而坐,一尘不染。学校图书馆按照学生需求分为学习、娱乐、生活等不同的功能区,集学习、研讨、休闲、娱乐、消费于一体,环境优雅,个性十足。学生实训室的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每3~5年进行一次更新换代,实训操作课能保证每人配有1个操作台面和1台机器,实训场所洁净,工具摆放整齐,所有上课的课室均装有中央空调。

六、教学交流:城市岛国,注重国际交流

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岛国,四周环海,国土面积很小,资源稀缺。因此,各学院为开拓学生视野、紧跟世界节凑,十分注重国际合作交流,具体体现为以下四点:一是新加坡广泛招收外国留学生,约有30%的本科生来自国外,有80%的大学生有机会到国外学习交流或实习;二是约有20%的理工学院学生来自国外,40%的理工学院学生有机会到国外学习交流或实习;三是每所小学、中学、初级学院/高中,每年都会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国外体验生活或学习交流,费用由政府和学生个人各承担50%;四是大学、理工学院、工艺教育学院的教师每年可申请到国外培训学习,费用按规定的标准全额报销。

注释:

①EM中的E代表英语(English),M代表母语(Mother Tongue),后面的数字则表示这两门课程的学习难度。EM1指英语和母语作为第一语言的学习;EM2指英语作为第一语言,母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EM3指英语作为第一语言,母语作为第三语言或口语的学习。

②ITE技术等级证书是指就读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的学生毕业时取得的由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颁发的技术等级证书。

参考文献:

[1]陈莉.全球化背景下的新加坡双语教育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10(3):93-98.

[2]翁静晶.新加坡教育[J].杂文选刊(中旬版),2010(1):53.

[3]戴家毅.新加坡分流制的教育评价原则解读[J].中国成人教育,2012(1):137-138.

[4]马庆荣、姚宏伟.新加坡“少教多学”教育理念的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2):33-36.

编辑 朱婷婷 校对 许方舟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体制新加坡
严宽有度促合力
新加坡
新加坡
浅析魏晋南北朝书法教育
球赛来了——原载新加坡《联合早报》
“以县为主”农村基础教育体制改革的利益相关分析
在新加坡的兰兰姐姐(下)
在新加坡的兰兰姐姐(中)
在新加坡的兰兰姐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