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派翻译理论视阈下公示语日译研究

2017-12-12 10:21施文
考试周刊 2017年26期
关键词:外宣翻译公示语翻译策略

施文

摘 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国力日益增强,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公示语翻译作为外宣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展现国家面貌、宣传民族文化等方面愈加重要。然而,目前我国公共服务领域中公示语日文译写不规范等现象比比皆是,降低了我国公共服务领域的整体服务水平与形象。本文以功能派翻译理论为指导,以实地调研所收集的公示语照片为语料,从词汇、语法、语用三方面提出公示语的汉日翻译策略。

关键词:功能派;公示语;日语;翻译策略;外宣翻译

一、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国界、跨文化的各类活动、交往日益频繁,21世纪已全面进入全球传播时代。在现今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日益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外宣翻译在国际文化交流与发展国际关系上的作用和地位也更加明显。外宣翻译是翻译的一种特殊形式,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让全世界了解中国为目的、以汉语为信息源、以英语等外国语为信息载体、以各种媒体为渠道、以外国民众为受众对象的交际活动。中国想要走向强盛,必不可少的便是做好外宣翻译。

公示语是指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凡公示给公众、游客、海外宾客、驻华外籍人士、在外旅游经商的中国公民等,涉及食、宿、行、游、娱、购行为与需求的基本公示文字信息内容都在公示语研究范畴之内。公示语翻译是外宣翻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公共服务领域中起着为外来游客提供指示、说明、警示等信息,使外来游客在华生活更便捷的作用。公示语翻译在展现我国国家面貌,促进与他国间的国际交流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作为外宣翻译领域重要组成部分的公示语翻译,加大其研究力度,一是丰富和发展外宣翻译研究理论,弥补外宣翻译研究的不足。二是拓展外宣翻译、尤其是公示语翻译研究视野,通过借鉴和应用跨文化交际学、美学、对比语言学等学科的理论成果,开拓公示语翻译研究的新途径。

二、 公示语日译研究述评

至今为止,国内关于汉英公示语翻译的研究成果颇丰,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公示语研究中心吕和发教授所著《公示语翻译》《公示语汉英翻译》《公示语汉英翻译错误分析与规范》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公示语翻译的原则、理论、翻译策略,为公示语翻译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比之下,公示语汉日翻译研究成果尚显薄弱,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搜索,相关论文不过数十篇,数量少,研究点分散,和公示语汉英翻译相比远远不足。在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CiNii、日本雅虎以「標識」「公共サイン」为关键字进行搜索,检索结果大多为政府报告等资料,日本尚未有对公示语翻译的研究。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猛,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16年全年旅游统计数据报告》,2016 全年,入境外国游客人数3148万人次,亚洲占67.5%;其中,排名前三位的客源国家分别是韩国、越南、日本。随着中日两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我国公共服务领域内日文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加大公示语汉日翻译研究是大趋势,也是目前我国外宣翻译领域中急需加强的一部分。

三、 功能派翻译理论概述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代表人物有凯瑟琳娜·赖斯、汉斯·弗米尔、贾斯特·赫尔兹·曼塔里、克里斯蒂安·诺德。功能派翻译理论打破了原有的以文本为中心的翻译趋势,使译者更多地注重译文以及译文接受者、即译文读者,强调译文的功能和交际作用。功能派翻译理论的主要理论有三:一是赖斯的文本类型论,赖斯将文本类型、文本功能与翻译方法联系起来,认为功能和方法间存在明确的对应关系,并将文本分为信息类、表达类及呼吁类三种类型;二是弗米尔的目的论,弗米尔从翻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翻译目的论。她认为翻译的核心是目的,是目的语境中为了某种目的及目的受众而产生的语篇,并提出“目的三法则”,即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及忠实法则,三个法则以等级排列,忠实遵从连贯、连贯遵从目的。三是曼塔里的翻译行为理论。她认为翻译行为是“为实现信息跨文化、跨语言转而设计的复杂行为”。强调翻译过程的行为、参与者的角色和翻译过程形成的环境。

四、 功能派理论对公示语翻译的启发

日文公示语是公示给在华的日本人,方便其衣、食、住、行的文体,按照功能派翻译理论的要求,中文公示语的译文应首先考虑受众,即日本人的语言习惯和文化特点,以受众为中心进行翻译。然而,目前我国部分景区的日文公示语错误现象繁多,亟待解决。丁衡祁(2006)提出公示语翻译中存在三大类问题:硬性问题、软性问题和隐性问题。硬性错误包括印刷错误、拼写错误、平片假名混用、标点错误、译文不一致、机器翻译等。如“无烟景区”翻译为“禁煙です景色の”(山西乔家大院),“脚印雕塑,请勿踩踏”翻译为“足跡の彫刻湿っぽい踏みつけ”(大连星海广场),以上两个译文是明显的机器翻译,语法错误严重,甚至无法称之为翻译。此外,还有同一景区内译文不一致现象,如“售票处”一词,有的译为“チケット売り場”,有的则译为 “切符売り場”。

软性错误包括语言知识、文化差异、译者翻译水平等。例如“参观路线”翻译为“見学コース” (北京天坛导游图),原文的参观路线是指游客游览天坛景区的路线,而译文中的“見学”一词,意思为“参观学习,实地参观丰富知识”。此译文属于用词不当,将“参观”和“見学”等同,导致译文不当。应译为“観光コース”。此外,“人工取票处”译为“人工のチケットで”(南京博物馆)。

隱性问题主要是指文不对题,语气、语感不当等。如“樱花谷站”译为“渋谷駅に桜”(无锡鼋头渚),此译文是很明显的文不对题,“渋谷駅”是日本的“涩谷站”,而原文并没有出现此词,直接译为“櫻谷駅”即可。又如“绿水青山是我家,大家不要破坏他”“保护绿水蓝天,拥抱美好未来”等运用对仗来呼吁公众保护环境的公示语,生搬硬套的翻译是不可取的,无论采用什么方式,此类公示语想表达的都是“爱护自然”“保护环境”这一主题,而日本对于这一主题,一般会用“自然を大切にしましょう”等表达方式。此外,丁衡祁教授提到隐性问题中还存在“不译”,即“纯粹针对国内人士,而没有必要给国外人士讲的内容”。例如公共场所的“禁止吸烟”“禁止随地吐痰”“禁止破坏公物”“请不要乱扔垃圾”等都属于此范围。

综上所述,根据功能翻译理论,在进行公示语汉日翻译时,要以日本读者为中心,重点关注日语语言特点和日本文的文化习惯,以使译文更地道,更符合日本人的思维习惯。

五、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公示语是公示给特定人群、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应用于公共服务领域的一种特殊文体。翻译正确、使用得当的公示语是国际交流及中外文化衔接的重点。加大对公示语翻译的研究与规范,能使其更好地服务大型国际活动、服务国际旅游、维护我国国际形象、宣传民族文化、促进国际交流。随着中日两国文化交流逐渐频繁、日益加深,加大公示语日译研究势在必行。本文在总结国内公示语日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为指导,对公示语日译做了一定的探讨,今后笔者将对旅游领域之外的公共服务领域公示语日译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胡兴文.外宣翻译的名与实——张健教授访谈录[J].中国外语,2013,10(03):100-104.

[2]王颖,吕和发.公示语汉英翻译[M].北京:公示语汉英翻译,2007:3.

[3]中国旅游研究院.2016年全年旅游统计数据报告及2017年旅游经济形势预测[R].北京:中国旅游研究院,2017.

[4]陈宏薇,李亚丹.新编汉英翻译教程(第二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189-191.

[5]Christiane Nord.译有所为——功能翻译理论阐释[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7-8.

[6]丁衡祁.努力完善城市公示语 逐步确定参照性译文[J].中国翻译,2006,27(06):42-46.

[7]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习近平谈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EB/OL].2015[2015-06-25].http://cpc.people.com.cn/.endprint

猜你喜欢
外宣翻译公示语翻译策略
国际传播视阈下的外宣翻译特点探析
嘉峪关文物景区公示语英译研究
探析长沙岳麓山韩语公示语误译现象
江西省高校门户网站外宣翻译现状研究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从外宣翻译视角谈中药说明书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