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18例临床分析

2017-12-12 00:16刘冬波姜保成郝春艳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33期
关键词:腹股沟疝老年疗效

刘冬波 姜保成 郝春艳

【摘要】 目的 研究老年腹股沟疝患者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腹股沟疝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18例。对照组患者行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费用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5.56%)及复发率(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3.33%、22.2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腹股沟疝患者行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对患者机体组织损伤小, 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出血量并缩短手术时间。

【关键词】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腹股沟疝;老年;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3.034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腹腔镜疝修补术作为新型的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等优势, 被认为是治疗本病的“金标准”[1, 2], 因此被临床广泛推广使用。本研究为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与意义, 特选取18例本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12月本院外科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 包括男32例, 女4例;年龄61~73岁, 平均年龄(67.2±6.3)岁。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原发性腹股沟疝, 包括Ⅰ型22例, Ⅱ型10例, Ⅲ型4例。排除标准:排除既往行腹部手术患者;排除手术禁忌证患者;排除复发疝、股疝及嵌顿疝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18例。观察组中男17例, 女1例;年龄60~74岁, 平均年龄(67.2±7.3)岁。对照组中男15例, 女3例;年龄61~73岁, 平均年龄(67.4±6.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连续硬膜外麻醉后于腹股沟处做斜切口;剥离疝囊后行高位结扎并游离精索。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进行全身麻醉后取头低脚高位、健侧卧位。于患者脐下缘取长度约为2 cm的弧形切口以便到达腹直肌前鞘。之后对其腹直肌于患侧进行牵拉并通过手指将腹直肌进行分离;在进入腹膜前间隙时于脐下2 cm水平腹直肌外侧缘进行穿刺。之后放置2个5 mm Trocar, 造气腹后将耻骨后间隙及腹股沟后间隙进行分离。在腹腔镜下将疝囊进行游离, 通过使用套扎线进行结扎并在颈部位置结扎疝囊[3]。将套管拔出后解除气腹并将腹膜自然恢复后进行补片压迫固定。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手术及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费用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1/18)、复发率为0(0/18),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6/18)、22.22%(4/1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腹股沟疝发生后通常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从既往有张力修补术发展到无张力修补术克服了过往治疗中存在的复发率高、恢复时间长、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的弊端[4]。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后发现手术操作时间较无张力疝修补术更长, 这可能是由于腹腔镜下手术对主刀医师技术水平较高, 且手术操作精细程度更高, 因此手术时间更长;在术后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 观察组患者恢复时间显著较短,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切口满意度较高。腹腔镜手术的优势在于能够借助腹腔镜将网片在微创的情况下清晰的放置到特定部位, 同时还能降低对周围重要神经及血管的损伤,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手术给患者带来的损伤及感染风险[5-8]。另外, 腹腔镜下进行操作能够直接避免腹腔脏器的暴露, 并在清晰的术野下进行操作, 可有效提高手术操作的精确性并缩短手术及术后排气时间。对老年患者来说, 腹腔镜手术的操作区域由脐下切口进入到腹膜前区, 再至下腹壁后方及髂血管前方, 手术过程中通过大网进行广泛修补, 可确保手术的自疗效果;同时, 操作位置不会涉及腹腔, 因此不会产生较大的创伤且出血量较少, 术后不会出现严重的疼痛感, 更有助于患者在短时间内恢复[9]。但与开放手术相比,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对技术要求较高的同时要求手术全身麻醉, 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且费用较高, 再加上腹腔镜手术对手术操作者需要有一定手术经验的积累, 因此目前在临床上尚未普遍推广。但随着手术经验的不断积累与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 应用该方法对腹股沟疝进行治疗的安全性将会不断提高且治疗、恢复时间也有望进一步缩短。

参考文献

[1] 赵鑫, 刘燕, 刘涛. 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高龄腹股沟疝的疗效观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 8(2):58-59.

[2] 包勇磊, 许才荣. TEP手术治疗老年人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外医学研究, 2017, 15(7):38-39.

[3] 梁江, 张云生, 李满志, 等. 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 实用临床医学, 2017, 18(2):41-43.

[4] 付大鹏.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研究.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 8(7):21-22.

[5] 王存川, 乔巨峰, 李谦, 等.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50例临床分析.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1, 21(2):88-90.

[6] 唐植忠, 王俊.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体会(附26例临床分析报告). 中国内镜杂志, 2003, 9(6):74-75.

[7] 张云, 王映昌, 李健文, 等. 腹腔鏡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复发的原因及再手术治疗. 上海医学, 2011, 34(11):869-872.

[8] 张云, 郝晓晖, 李健文, 等.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6, 15(10):967-971.

[9] 张朝波. 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效果评价. 中国医药指南, 2013(36):114.

[收稿日期:2017-06-29endprint

猜你喜欢
腹股沟疝老年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探讨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对比
无张力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气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喉罩全麻在老年下腹部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