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和他朋友的那些事

2017-12-13 00:27寇丽娟
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浩浩移情伙伴

寇丽娟

孩子也有一个小小的人际社会,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交往范围。朋友是孩子专门选择的活动伙伴,友谊为孩子的社会性交往提供独特的机会。

那么,父母如何认识孩子的友谊并支持他们交朋友呢?

问题 孩子的友谊处于什么水平

不要太高估孩子的友谊,3~6岁的孩子还没有发展出真正的友谊,他们的朋友经常替换。研究发现,友谊的发展经历不同的成熟水平,可以有不同的等级。

3~6岁:即时性游戏伙伴

幼儿把经常和他们一起玩的玩伴,或者总在一定时间参加同一活动的儿童叫“朋友”。孩子用临近原则定义朋友。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有“自我中心”的特点,他们还不能从他人角度来看问题。他们会更多地发起互动,而不是考虑对方的提议。

5~9岁:单方面帮助

这个年龄的孩子关心自己的愿望是不是被满足,如果自己的愿望与别人的行为一致,孩子之间的“友谊”就能维持下去。否则,他们就换朋友。当伙伴和他们分享食物、玩具,或者邀请他们参加游戏时,他们会很高兴;同样,当对方接受他们的游戏邀请以及分享的食物、玩具时,他们也会很高兴。只要有伙伴在身边,孩子不会自己玩,而是和别人一起玩。

在比较低的友谊层次上,孩子关注自己的情绪、同伴的外部特征与现场发生的事。在高层次上,孩子倾向关心他人的心理,比如他人的期望与关心。

问题 孩子总和欺负自己的孩子一起玩怎么办

浩浩经常要求爸爸给自己买这个、买那个,分享给小朋友。每一次浩浩去乐乐家玩,都给乐乐带吃的、带玩具,而乐乐总在游戏中指挥浩浩按他的命令做事情,如果浩浩不愿意,乐乐就威胁浩浩。可是只要乐乐一找浩浩玩,浩浩就会去。浩浩的爸爸希望浩浩可以选择更温和的小朋友一起玩。

父母经常会因为担心孩子在与同伴交往中吃亏,干涉孩子与谁交往,是否要继续交往,或者要求孩子中断友谊。实际上,与伙伴交往的过程中,孩子有大量的观察学习同伴交往技能,实践自己的交往策略的机会。而且孩子的伙伴个性特点不同,他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带有明确的个人倾向,孩子可以在真实的交往情景中,了解如何与他人相处。试探什么样的方法容易被大家接受,什么样的方式不被欢迎。同样的,他们也可以依据自己的交友体验确定谁适合做自己的长期玩伴。孩子可以通过自己的尝试与体验进行自我调整。显然,帮助孩子获得交往的策略、发展友谊,就一定要给孩子创设能经常地与小伙伴共处的机会。

孩子在交往中的愉悦经历会强化孩子的交友倾向与某些交往策略,而挫败的经历也会促使他们调整自己的方式方法:重新选择伙伴,对不同的伙伴采用不同的交往方式。大人不用直接干预孩子和谁玩、不和谁玩,可以借助这个机会帮助孩子发现新的交往技能。和孩子一起用表演的方式再现让孩子感受到挫败的交往场景,询问孩子的心理感受,讨论怎么做能让自己好受些,比如可以给孩子一起建议,让孩子尝试对对方说:“我不喜欢你这样,你让我伤心了!”(宣布自己的权利)“我現在要回家,我有别的事情。”(合理地拒绝对方)“我觉得总玩这个没意思,我想玩跳皮筋。”(提出自己的想法)

问题 如何看孩子对待朋友的方式

莉莉去雯雯家做客,看到桌子上有一本书《海底总动员》,问:“我可以看看吗?”雯雯一把抢过来:“不行,你不能看。” 雯雯妈妈给莉莉吃水果,雯雯马上说:“不给她吃!”

琪琪的妈妈给琪琪买了两块蛋糕,一块给琪琪,一块给琪琪的小伙伴悠悠。琪琪急于想把蛋糕拿出来让悠悠看,就把其中一块蛋糕上的奶油弄倒了。琪琪对妈妈说:“把好的一块给悠悠吧,我自己吃不好的这块。”

雯雯和琪琪对待朋友的方式截然不同。谁会更被小朋友喜欢呢?显然是后者。孩子受欢迎与否和他的移情能力有关。移情能力强,能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的孩子往往拥有更多的朋友。孩子的移情能力与父母的养育模式有关,如果孩子生活在被宠溺的环境中,孩子往往更容易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不能考虑他人的感受,在同伴中不被欢迎。如果孩子在温暖而有要求的亲子氛围中,孩子会更容易移情。

首先,家长要能接纳、认可孩子的情绪。孩子难免有心情低落的时候,父母一定要传递出对孩子的理解:“我也有特别不高兴事情,我今天挨批评了。”“如果我的好朋友没有请我参加他的生日会,我也会很伤心的。”

其次,家长要经常引导幼儿为他人着想。当孩子的班级有小朋友生病后再入园时,可以让孩子传递对小伙伴的关心:“你好了吗?我们都想你了!”有时候可以故意不满足孩子的某些要求,说出自己的为难之处:“今天爸爸不能陪你玩,不然爸爸就不能完成任务了,你一定要安静地做自己的事情。我们都要相互体谅,谁都不打扰谁,我们都能做到。”

问题 如何帮助孩子呵护友谊

友谊是在不断的交往互动过程中发展的,只要友谊的双方经常保持互动,即便由于某种原因分离也能保持友谊。

父母可以为孩子制造和玩伴在一起的机会,孩子会与经常和自己玩的某个伙伴发展出长期的友谊关系。当孩子表现出与某个孩子要好时,父母可以创造条件,增加孩子与伙伴间的接触机会与接触频率。比如,过生日时邀请小伙伴一起参加,和伙伴一起出游等,支持孩子加固友谊。

毛毛和彤彤是好朋友,她们马上都要上小学了,不在同一个班。在孩子们快毕业的时候,毛毛爸爸和彤彤爸爸请孩子们建立了朋友联系册,孩子们互留联系方式,用图画的方式送给彼此祝愿的话。

两位爸爸的做法向孩子传递了这样一个讯息:朋友是重要而珍贵的,尽管大家可能不常聚,但还是可以保持联系。友谊是一种双方关系,孩子容易只考虑自己的主观意愿,还不会主动去呵护友谊,父母应帮助孩子形成呵护友谊的意识,并找到方法。

孩子在交往中会出现一些问题。一般小的孩子对不愉快转瞬即忘,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是继续还是中断交往关系,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在支持孩子发展伙伴关系中,父母要扮演一个隐性支持者的角色,多观察、多引导,和孩子一起分析,为孩子提供建议,让孩子自己做选择、自己解决问题。

小贴士

思考这些问题,也许能帮助爸爸妈妈了解孩子的友谊。

孩子有固定的玩伴吗?叫什么名字?

孩子会经常和您聊聊他的朋友吗?

孩子们在一起经常聊什么、玩什么,他们有共同的喜好吗?

他们会允许其他小朋友加入到他们中间来吗?他们是怎么做的?

孩子用什么办法让小伙伴开心?

当别人和自己的伙伴发生冲突时,他们会维护自己的伙伴吗?当时发生了什么?

孩子喜欢什么样的伙伴,伙伴对他的生活有什么影响?endprint

猜你喜欢
浩浩移情伙伴
我的“好伙伴”
大学生暑期耕田挣2万元
斯洛特的移情机制对学校德育的启示
伙伴,爸妈叫你吃饭啦
小蚂蚁
心理咨询中如何识别和应对反移情
不客气
心理·学
今天,你微笑了吗
婴幼儿移情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