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自己的“人大故事”

2017-12-13 16:27阚珂
浙江人大 2017年9期
关键词: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人民代表大会

阚珂

《人民代表大会那些事》记录了60多年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和人民代表大会工作中的一些细节,是几十篇小文章“堆”起来的。之所以这么写,与我个人的思维习惯有很大关系。我很看重细节。

刚到全国人大机关工作1年多,我就撰写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确定依據探讨》一文,发表在《政治学研究》1987年第5期上。1993年4月,我与几位同事合写了《人民的盛会》一书,内容是对当年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文件的解读,书的开篇是我撰写的该次会议的日志,文中逐日详细记录了会议的全过程。《人民的盛会》出版后,我的一位同事说:“老阚的思路和想法与别人是不一样。”从这两个例子中,应该能看出我是看重细节的人。

1999年到2000年,在我们拍摄制作《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影视宣传片时,负责写分镜头剧本的北京电影学院的导演看到我们写的脚本后说的第一句话是:“除了数学之外,就属人民代表大会的东西枯燥了,很难做得好看、好玩。”也就是说,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大多是开会,画面也离不开会场,不论是书面的文字介绍,还是影视作品,都很难引起读者和观众的兴趣,要想有好的效果很不容易。这件事对我刺激很大。怎么才能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工作生动地呈现出来呢?从那时起,我注意思考这个问题。

我在全国人大机关工作当中,切身感觉到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是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逐渐规范起来的。每一件事放到一个长过程看,就能看清楚它的作用和意义。比如,很长时间,全国人大常委会闭幕会表决法律草案的主持词的表述是:“现在表决《中华人民共和国××法》”。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发现这个表述不确切,后来改为:“现在表决《中华人民共和国××法(草案)》”,增加了“草案”两个字。我在2015年3月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期间的记者会上讲过:“全国人大的会议制度越来越完善,全国人大的工作安排越来越规范,这是民主的制度化。”这是从我自己的工作经历中总结出的一句话。

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自己的“中国故事”。每一个在人大工作过的人,无论是在全国人大还是在地方人大,也都有自己的“人大故事”。我的这本书,是我的“人大故事”,书中含着以下几点考虑:

第一,讲清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主要有: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何时确立、何时系统建立,为什么说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三权分立”制度的区别是什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位是如何体现的,怎样认识人大代表应该代表人民的整体利益,民族自治地方建制是如何确定的。

第二,让读者感受到人大工作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慈善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特种设备安全法、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的制定和修改的故事,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的故事,四川乡镇人大的故事,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的故事等,都力图说明人大工作关系你、我、他。

第三,为今后的人大工作提供具体实例的参考与借鉴。20多年的立法规划、立法计划工作,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水污染防治法的执法检查,2005年人大代表工作的新进展,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加强县乡人大建设做出的努力,2015年修改立法法的民主决策过程等,对今后的人大工作都具有蓝本意义。

(《人民代表大会那些事》,阚 珂 著,法律出版社2017年2月版)endprint

猜你喜欢
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人民代表大会
河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
重磅官宣!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开展房地产税试点!(附重点解读)
保定市人大常委会贯彻执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可再生能源法执法检查让可再生能源发展更有序
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究
西宁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3月5日开幕
谁最早提出人民代表大会的概念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京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