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忍与自由

2017-12-14 10:22胡适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7年34期
关键词:异己教条雅量

十七八年前,我最后一次会见我的母校康耐儿大学的史学大师布尔先生。我们谈到英国文学大师阿克顿一生准备要著作一部《自由之史》,没有完成他就死了。布尔先生那天谈话很多,有一句话我至今没有忘记。他说,“我年纪越大,越感觉到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我到今天还是一个无神论者,我不信有一个有意志的神,我也不信灵魂不朽的说法。但我能够容忍一切信仰有神的宗教,也能够容忍一切诚心信仰宗教的人。

我自己总觉得,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这个世界,绝大多数人是信神的,居然能有这雅量,能容忍我的无神论,能容忍我这个不信神也不信灵魂不灭的人,能容忍我在国内和国外自由发表我的无神论的思想,从没有人因此用石头掷我,把我关在监狱里,或把我捆在柴堆上用火烧死。我在这个世界里居然享受了四十多年的容忍与自由。我觉得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这个世界对我的容忍度量是可爱的,是可以感激的。

我要用容忍的态度来报答社会对我的容忍,因为我年纪越大,我越觉得容忍的重要意义。若社会没有这点容忍的气度,我决不能享受四十多年大胆怀疑的自由,公开主张无神论的自由。

在宗教自由史上,在思想自由史上,在政治自由史上,我們都可以看见容忍的态度是最难得、最稀有的态度。人类的习惯总是喜同而恶异的,总不喜欢和自己不同的信仰、思想、行为。这就是不容忍的根源。不容忍只是不能容忍和我自己不同的新思想和新信仰。一个宗教团体总相信自己的宗教信仰是对的,是不会错的,所以它总相信那些和自己不同的宗教信仰必定是错的,必定是异端、邪教。一个政治团体总相信自己的政治主张是对的,是不会错的,所以它总相信那些和自己不同的政治见解必定是错的,必定是敌人。

试看欧洲的宗教革新运动的历史。马丁·路德和约翰·高尔文等人起来革新宗教,本来是因为他们不满意于罗马旧教的种种不容忍,种种不自由。但是新教在中欧北欧胜利之后,新教的领袖们又都渐渐走上了不容忍的路上去,也不容许别人起来批评他们的新教条了。高尔文在日内瓦掌握了宗教大权,居然会把一个敢独立思想,敢批评高尔文的教条的学者塞维图斯(Servetus)定了“异端邪说”的罪名,把他用铁链锁在木桩上,堆起柴来,慢慢的活烧死。这是一五五三年十月二十三日的事。

何以高尔文和他的信徒们居然会把一位独立思想的新教徒用慢慢的火烧死呢?何以高尔文的门徒柏时竟会宣言“良心的自由是魔鬼的教条”呢?

基本的原因还是那一点深信我自己是“不会错的”的心理。像高尔文那样虔诚的宗教改革家,他自己深信他的良心确是代表上帝的命令,他的口和他的笔确是代表上帝的意志,那么他的意见还会错吗?他还有错误的可能吗?

这是宗教自由史给我们的教训: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异己”的雅量,就不会承认“异己”的宗教信仰可以享受自由。但因为不容忍的态度是基于“我的信念不会错”的心理习惯,所以容忍“异己”是最难得,最不容易养成的雅量。(文章有删减)

思辨总结:胡适认为“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因为如果没有容忍“异己”的雅量,就不会承认“异己”可以享受自由。而如果每个个体都抱定这种态度,那么这世界上人人都没有自由可言。所以适度的、合理的、理性的容忍不但是为他人的自由让路,也是为了保障自我的自由。

思辨提示:权力的强制性决定了掌权者的自由度,然而如果权力失去节制,也会带来严重问题。针对权力而言,自由与束缚的辩证关系应该如何理解?endprint

猜你喜欢
异己教条雅量
痴笃意在绘画,雅量成就器局
以L-亮氨酸为底物一步法生物合成α-酮异己酸
充满人情味的雅量
荒唐年代“异己”的创伤记忆
雅量与胆量良性互动促进民主监督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
说“雅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