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互联网”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应用实践

2017-12-15 18:23周立民宋贤钧程志刚王炳鹏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7年32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库互联网教学

周立民+宋贤钧+程志刚+王炳鹏

摘要:“教学+互联网”是从根上施肥改变教育的方式,强调的是教学内部变化,切实以学生发展为本,依据互联网技术所能提供的新的可能性,构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并应用实践,遵从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灵活运用互联网思维,积极主动地在教学模式、课程内容、学习方式、校企合作、教学运行及管理等多方面谋求变革,应用创新特点突出,示范性强,显著提升了教学质量,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教学+;互联网;教学资源库

中图分类号: 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32-0001-03

Application of Shared Teaching Resources Database Based on Teaching + Internet

ZHOU Li-min, SONG Xian-jun, CHENG Zhi-gang, WANG Bing-peng

(Lanzhou Petrochemical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Lanzhou 730060,China)

Abstract: “Teaching + Internet” is the root of education to change the way of fertilization, the emphasis is to change the internal teaching, student-centered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Internet technology can offer new possibilities to construct shared teaching resources and application practice, comply with the law of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tself, the flexible use of the Internet thinking, proactive to seek change in the teaching mode, course content, learning mode,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teaching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aspects,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 of outstanding characteristics, strong demonstratio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Key words:Teaching+; Internet; teaching resource library

1 “教学+互联网”的科学内涵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2次使用“互联网+”,1次使用“+互联网”,说明根据实际选择使用哪种组合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1]。教学是以学习者为工作对象和主体的,不同于经济和其他以物为对象的领域,在工业、商业等其他领域或可以用“互联网+”,运用到教学活动时,选择“教学+互联网”更为科学合理[2]。

首先,“教学+互联网”更能揭示教育的本质特征。教学作为一个与学习者密切相关的活动,有着较为严密的组织结构和内在规律,外在环境和各种因素的影响就如同给一株千年古树施肥,依据树的性能、需求和机理去施肥,就能让它枯木逢春,这就是“教学+互联网”思路[2-3]。

其次,“教学+互联网”更能凸显教学的核心地位。从互联网与教学的关系看,无疑教学应该是核心,互联网只是技术和辅助工具,用以延伸现有的教学影响力和价值。

然后,“教学+互联网”更能反映教学的逻辑规律[4]。从学习者与教学的关系来看,互联网成为学习者与教学之间的新媒介,更加关注互动,但互动的主体依然是学习者,从逻辑上说是学习者为了学习的目的而利用互联网,其相加的次序也应该表述为“教学+互联网”。

2 “教学+互联网”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必要性

2.1 更好地实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五对接

通过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设置企业入口,建设人才储备库和科技成果库。这样学院可以获得企业需求的第一手的资料,企业也可以及时获得学院人才储备的第一手信息。从而教学活动过程主动实现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的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

2.2 更好地传承积累教学资源,持续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

对照高职院校教师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素养,调研发现年轻教师在尽快融入高职特色的教学模式,并且在学习使用专业上长期积累的各种教学资源上还存在一些瓶颈。他们利用资源库平台,通过不断学习传承优秀教师经验方法,积累建设自己资源,能进一步促进自己的成长发展以及双师素质的提升。

2.3 更好地增強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优势是对互联网的使用比较熟练,容易接受和掌握通过网络传播的知识。因此,借助资源库平台,师生之间可以更好地互动交流、大力推行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不断增强学生自我学习、主动学习意识,进一步增强课堂和课程的有效性。

3 应用实践过程和方法

3.1 实施分阶段培养,运用翻转课堂,促进全过程育人

针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以“教学+互联网”为主线,以职业能力培养和适应岗位为目标,发挥专业资源库的服务优势,结合我院高职生源情况不断变化的实际,运用翻转课堂教学理念[5],实施“三阶段、四工程、两平台”全过程人才培养。endprint

三阶段是指学生假期空窗期阶段、在校学习阶段和学生顶岗实习阶段,四工程是指创新开展123百千万素质自我提升工程、假期大学生素质自我提升工程、大学生人文艺术素养提升工程和网络在线课程学分互认工程;两平台即开发设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平台和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平台。

(1) 假期空窗期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单独招生考生被录取未报到时期,时间为4个月左右。二是学生寒暑假期,时间为4个月左右。共享型專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后,充分发挥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能学”、“自学”的功能,对于单招新生开放职业素质课程特色资源库和中高职衔接课程资源库,以“录取通知书+学习任务卡”的形式线下提要求,告知家长,线上建立专题网站布置任务,明晰目标,与每一位学生综合考评挂钩。实施“单招新生123百千万”大学生素质自我提升工程,入学后,根据每人线上学习情况,量化考核,进行学分认定,鼓励先进;考核成绩不合格者,入校后利用业余时间补修补学,直到合格为止;对于在校大学生利用寒暑假同样开展“大学生假期素质自我提升行动”,要求每位学生假期利用终端在线学习至少1门职业素质类的通识课程,与选修课学分互认,“教学+互联网” 推动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提升自己不断进步。

(2) 在校学习阶段主要发挥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助学”、“辅教”功能[6]。助学是指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性能稳定、功能强大的自主学习平台;辅教是指以资源共享为目的,以创建精品资源为核心,为教师提供一个简单、易用的课程建设平台,实现资源的快速上传、检索、归档,降低教师课程网站设计与开发的建设难度,统计并记录学生学习全过程。

(3) 顶岗实习阶段主要发挥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的“督学”功能。我院基于Blackboard平台构建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根据学院毕业生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需求,灵活设计管理权限,二次开发了顶岗实习暨毕业设计管理交互系统。通过五年来的测试和积累,证明这种做法是切实可行,一方面很好地实现了学生(家长)、学院和企业的沟通、交流,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另一方面加强了学院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关心和管理,利用互联网实现了教学和管理的延伸。

3.2 紧盯社会需求,融合前沿信息,促进人才培养五对接

“教学+互联网”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立,使得我们建立起了与就业市场紧密联系的信息资源库,通过对大量信息的分析提炼和归纳总结,形成了开设新专业和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职业课程的科学依据,促进专业设置更加精准适应市场,与时俱进发展。通过深层次合作,搜集各种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得到标准库和职业信息库所需的各种信息,如图2所示。通过为多年合作的企业开放资源库端口,使得企业可以查看学院提供的人才储备库和科技成果库,实现在线招聘和学院科技成果的转化,同时向校方提供行业、就业、用人的各种需求,以及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的参照资料。

随着教师的不断发展,教师在一线教学工作中总结各种资源,不断补充资源库基本素材库,各种案例项目和拓展知识技能资源。同时每一届学生到校友的身份无缝转变,将自己工作中获得的各种资源也可以通过个人资源库反馈母校。因此,学院端可以获取最新的专业产业信息,最新的职业岗位信息,最新的职业标准和生产中的新技术,新知识和新的生产流程,实现高职教育的“五对接”。

实践五对接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专业课程也不断网络化、立体化,精品资源共享课、慕课、微课、立体教材、富媒体教材不断涌现,资源主动更新的频率提高,专业发展步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3.3 发挥“辅教”作用,提升双师素质,促进教师职业发展

如何开展积极有效的新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使新教师具备切合实际的先进的教学理念而科学施教,是高校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任务之一。我院年轻教师发展路线如图3所示。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性,融入路线中首先为教师提供对高职认识的基础资源课程,新教师自学了解高职特色,以及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如理实一体化教学,以及模块化教学等等。接着自学教学经验丰富教师的资源传承课程,依托专业了解高职课程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方法。然后通过翻转课堂、微课教学结合传统教学方式实践真实教学,从基于平台教和基本平台学的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

3.4 利用“能学”功能,遵循认知规律,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人的成才规律是指成才者在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诸因素的影响下,通过自身能动性的发挥,使其先天素质得到开发并达到优化状态,从而取得创造性成果并得到社会承认的必然过程。如图4所示。

学院始终坚持教学为中心,不同阶段采取不同形式的互联网手段,以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作为强大支撑,为学生铺设了成才通道[7]。先行自学阶段主要是指导学生入学前和开学前自学,启发学生先天学习动能,激发主动性;在校期间教师根据课程定位逐渐开展翻转课堂、在线测试和在线答疑沟通,提高学生适应在线学习的能力,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进而主动适应网络课堂和在校在线选修课程学习,实现自身技术技能和信息化水平的双提升;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资源库平台充分发挥家校企三方共同育人功能,关心和督促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使学生离校不离家、离岗不离学、离学不离管,安全顶岗,顺利毕业。

4 理论与实践创新

4.1 重构了“3424”全过程共育的人才培养体系

运用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通俗讲就是“先学后教”。学院在单招新生入校前和寒暑假开学前利用互联网,大力开展素质自我提升工程。以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为载体,重构了“三阶段、四工程、两平台、四发展”全过程共育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了教师、学生、企业和专业四个方面的创新发展。一是通过提供资源垂直智能搜索、相关课程自动推荐、开放信息推广展示、全媒体浏览支持、核心资源访问控制、资源信息推荐浏览等资源管理支持,支持教师开展在线备课、在线上课和网上技能测评,促进教师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考核与评价方式不断改革,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水平不断提升;二是将职业素质培养贯穿学生培养的全过程,满足学生在线上课、在线技能测试以及职业规划、项目实训、职业提升和网上求职等应用需求,学生职业精神不断提高,开放学习和主动学习意识不断增强,全面支持个人职业提升、实现终身教育;三是帮助企业在网上实施人才招聘、员工培训认证和参与顶岗实习管理以及推荐学生就业等应用需求;最后师生不断将最新技术、最新企业实习项目转化为教学案例进行课程资源化更新,满足学院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定制个性化课程,促进专业设置更加适应产业需求,人才培养更加符合岗位目标。endprint

4.2 开辟了职业教育五对接落地的五条路径

深层次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双赢,搭建校企合作企业信息展示平台,及时获取各种企业需求,搜集企业职业新标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项目,驱动学院及时调整专业设置、课程内容、评价方式和教学方法。依靠校企合作项目指导委员会,获得行业发展和企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并筛选和处理各种信息。主动搜集行业协会和上级部门发布的各种信息,通过资源库中的校友和教师的个人资源库中反馈的信息,可以得到行业中的第一资料,避免了教师调研时获取信息片面的问题,可以做到最大程度与市场接轨,保障专业、课程以及知识的实时更新,实现“资源保鲜”。

4.3 铺设了“能学助学与反哺教学相结合”的学生成长成才通道

基于“教学+互联网”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应用实践,为每一位同学提供了终身学习的平台。从入学前的导学,入校后根据课程适应在线学习,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主动学习,并通过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平台在线完成顶岗实习报告和毕业设计,实现全过程育人。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实践,不断更新个人资源库资源,将自己的积累反馈给教师,反过来促进专业或课程的持续发展。

5 应用实践效果

基于“教学+互联网”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应用实践,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针对教学资源的传承与积累、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增强、企业员工培训和专业课程内容及時更新等各种问题,进行了深入而有效的探索实践,在该项目实践过程中,人人参与建设,人人更新资源、人人在线学习、交流和反馈,运用翻转课堂理念,重构了“3424”全过程共育的人才培养体系,开辟了职业教育五对接落地的新路径,铺设了“能学助学与反哺教学相结合”的学生成长成才通道,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促进了师资队伍信息化水平、毕业生行业职业素养、就业创业竞争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本项目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经试用、推广、完善,证实基于“教学+互联网”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工学结合特点突出,具有系统性、连续性,显著提升了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色化、体系化、信息化建设探索出一条有效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 刘刚,李佳,梁晗. “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学创新的思考与对策[J]. 中国高教研究,2017(2):93-98.

[2] 储朝晖.“互联网+教育”还是“教育+互联网”?[J]. 光明日报,2016(4).

[3] 李娟.“互联网+教学”模式在社会工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2):158-161.

[4] 陈一明. “互联网+”时代课程教学环境与教学模式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1(3):228-232.

[5] 吴媛.基于“互联网+教育”技术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OL]. 中国成人教育,2016,(22):93-96. (2016-12-07).

[6] 马春卉.高职教育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以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 江苏科技信息,2016,(27):21-23.

[7] 张江荣.高职院校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思路与实现[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0(12):2709-2711.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库互联网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