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绘画中如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2017-12-15 13:47陈玲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7年32期
关键词:情感体验想象力幼儿

陈玲

摘要:想象力是人类独有才能,是人类智慧的生命线。培养孩子的想象力非常重要。在幼儿教育中有很多方法能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她想谈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孩子想象力。幼儿的想象力是无限的,要正确地引导孩子,让孩子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想象力;幼儿;美术教学活动;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32-0218-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要让幼儿大胆地运用各种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想象力。如阅读、讲故事、做游戏等都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我想要说的是如何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想象力。

1 想象力的重要性

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新事物的过程。想是动词,就是动脑筋,头脑用力去想;象,就是图象、形象或画面。想象就是灵视,是主观灵性的东西,想象的空间具有无限性。想象是不受自然知识、科学定率、传统观念、道德习惯、规则制度等的限制,也可以打破现实物象中的真实限制,决不是现实的机械翻版。想象力是文明进步的泉源,有了想象力才能创作,有创作才能有发明,有新的发明社会才能进步。我们给小朋友学习绘画是为了丰富心灵,去创造美。有想象力与创作力的艺术才有意义与价值。

和理解力比较,思维力包括的范畴更广,比如分析思维、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归纳思维等等。人类的大脑包括四个功能区:一是想象区;二是贮存区;三是判断区;四是感受区。其中后三个区人类运用的概率较高,而想象区运用的较少,普通人想象力的运用概率通常只有百分之十五。从某个角度而言,想象力的运用水平是评判一个人聪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爱因斯坦16岁时曾问自己"如果有人追上光速,将会看到什么现象",以后他又设想"一个人在自由下落的升降机中,会看到什么现象"。其在有效运用大脑想象区的前提下,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提出了相对论,荣获诺贝尔奖,闻名全世界。即便是相对论如此深奥的概念都是爱因斯坦充分发挥想象力才提出的,难怪爱因斯坦会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

2 培养孩子想象力的方法

给幼儿准备白纸与彩笔,让其涂鸦。不可盲目注重涂鸦的水平,涂鸦的目的是以画画的方式唤醒幼儿对生活中所了解事物的记忆,且以此为基础进行充分的想象。

2.1 挖掘幼儿的想象力

我们都知道,基本上每一名幼儿都具有让成人艳羡的想象力。幼儿们常常“脑洞大开”,乃至将自我置身于想象的情境中,当出现近似现象时,父母应当引导幼儿将其画下来,这样可以让幼儿对自己的想象充满自信,进而更积极地去想象。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可预先准备一些幼儿手工活动用到的工具,例如安全剪刀、画笔、橡皮泥、彩色折纸等等。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动手进行相应的剪纸、折纸和捏不同的形状等。幼儿可以自由的想象,夸大与美化自己创作的作品,在不断地尝试中获得乐趣,实现幼儿自身想象水平的有效提升。例如,可以幼儿可以利用橡皮泥,结合自己细化的物品来进行创作,应在神似基础上追求形似,不用过分注重像或不像,应注重幼儿在动手的同时动脑。发掘孩子的想象力,例如老师先画出一棵大树,让孩子们想象树上果子的形状、颜色、味道等,孩子们开动脑筋去想问题。孩子把果子画成圆形、三角形、方形的都有。儿童拿起画笔即将进行绘画的那一刻,正是他们创造性思维开始的一刻,不应过分在意结果,而应就开始动手绘画给予幼儿充分的表扬和鼓励。孩子所创作的每一幅画,均充满着想象力,而我们则应从中去探索属于孩子的独特想象力,对于该种想象予以认可、肯定,让孩子的想象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视觉是人类大脑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看”是孩子了解万事万物的主要方法。在儿童进行绘画时,观察的重要性十分显著,孩子通过观察事物、重现事物、美化、想象、添加色彩,让孩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让幼儿将眼睛闭上,尽情呼吸,闻空气中的各类气味,并引导其一边闻一边想象,唤醒幼儿的嗅觉,之后经过沟通,以画面的方式表现自己的体验。

将材质不同、形状不同的多个物体放到一个不透明的塑料袋内,让幼儿用手去摸,唤起其的触觉,之后经过老师的指引用色彩将其的感受表现出来。

2.2 鼓励孩子在绘画时要自信大胆和勇于表现

教学开展过程中可为幼儿准备充分的白纸与画笔,让幼儿尽情描绘,体验画画带给其的愉悦感。在幼儿取得一些成绩时应当及时予以认可、表扬。

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还需要培养其的具体感。具体感指的是把不明确的短时间便会消逝的表象、想象,变为清楚的、直观的、长期储存的图画,即将大脑中的画面表达出来。如何表达?即用语言说、用笔写、用色彩画。为此,老师可组织类型各样、形式各样的活动,全面唤醒幼儿的视觉、嗅觉、触觉系统。

让每一位孩子都能熟练掌握绘画语言,去寻找线,创造面,大胆说“画”,更好地说“画”,了解各种绘画形式,从而有选择地说“画”。启发鼓励幼儿大胆作画,独立构思,要有创造性的去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2.3 正确看待幼儿的绘画过程和作品,是保持孩子想象力的关键

日本专家板光彦认为:“幼儿美术活动的目的不在于叫幼儿画成一张画获知成一件工艺品,不失为培养未来的画家,而是把它当作开发智力,培养创作意识,创造才能和高尚情操的一种手段。”为此老师不可用自己的观点评判幼儿的作品。如果一幅画缺乏稚趣,不能反映“童心”,而一味追求真实,如果孩子们交上来的作品画面几乎都一样,孩子们就会失去自己的想象力。

用孩子的眼光理解,欣赏孩子的画。在对孩子的作品进行评价时,应关注孩子所要表达的东西,站在孩子的视角去想象孩子通过作品表现出的东西,领会出其中显现出的童真与稚气。

幼儿的画通常充满童趣,画纸上的每一个形状、每一种色彩、每一根线条均是孩子情感的体现。虽然画面与实际状况有所出入,虽然画画的手法很稚嫩,但是画纸上却有充分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保护幼儿作品中闪现出来的创造性火花。教师在评判孩子的绘画时应当从幼儿的层面去鉴赏,不应当扼杀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就像苏霍林斯所指出的:“幼儿的创造——这是其内心世界的独特内容,是直观体现每名幼儿个体特点的一种自我表现与自我认可”。这就要求老师对孩子进行科学的引导,让其不断累积,不断发掘自身潜能。

在一次美术课上,我让幼儿画太阳并涂色时,我发现有的幼儿把太阳涂成了蓝色……我走过去轻轻地问:“你为什么把太阳全涂成蓝色?”小朋友振振有词地说:“因为,夏天太热了,涂成蓝色就不热了呀!”“哦,原来是这样。”每次画完画让孩子在大家面前介绍自己的作品,让孩子们之前相互审视,交流。对于孩子的作品,都应抱以赞成的态度。我尊重孩子的想法,他们会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到绘画中去。我会让孩子涂自己喜欢的颜色,画自己想画的画,在绘画中尽情自我创造,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3 结论

总而言之,要想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老师就要少进行干涉,要对幼儿进行科学的引导,要重视幼儿的思想情感,不可过于注重画画水平。老师在沟通时应当多观察幼儿、了解幼儿,剖析幼儿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在恰当的时机用恰当的方法对幼儿进行点拨,让其将自我的情感用画面来表现,让孩子在绘画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

参考文献:

[1] 林琳,朱家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 趙曼丽.无痕:儿童想象画教程[M]. 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11.

[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endprint

猜你喜欢
情感体验想象力幼儿
看见你的想象力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打开新的想象力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注重体验,促进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