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丰县全力以赴打好脱贫攻坚战

2017-12-16 22:35彭熠锋
当代农村财经 2017年11期
关键词:惠及第一书记贫困村

彭熠锋

近年来,江西省宜丰县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紧紧围绕“一补、四守、一核心”,突出“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不折不扣地落实好脱贫攻坚各项部署。

(一)对照“七清四严”要求,做到应进全进、应退全退。2016年底,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932户7771人,占全县总人口2.59%,贫困发生率3.9%。今年上半年,宜丰县严格对照“七清四严”标准,组织县乡、村三级干部进村入户,逐门逐户复核,确保一个不漏、一个不错。通过再次精准识别,返贫16户40人,清退建档立卡贫困户770户1585人,增加289户1224人,减少率4.65%。目前,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450户7410人,占全县总人口2.46%,贫困发生率3.72%。

(二)健全“四大机制”,做到抓铁有痕、落实有效。一是结对帮扶机制。宜丰县共选派2829名干部与贫困户组成结对帮扶对子,配备行政村第一书记215人,实现了贫困户结对帮扶和第一书记的全覆盖。二是精准投入机制。整合资金近6000万元(主要是涉农资金),全力推进产业、基础设施等“10+2”扶贫工程。同时,按每村1万元的标准,保障全县215个行政村第一书记的工作经费。三是资金筹措机制。用好“扶贫产业信贷通”政策,其中30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作为风险保障金,按1∶8的比例在县农商银行贷款2400万元,共筹资3400万元,用于全县1017个光伏电站建设。四是工作落实机制。盯住薄弱环节和工作短板,制定出台21条硬措施,解决扶贫工作中资金滞留、结对帮扶、政策落实等方面问题。如迅速整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滞留问题,滞留的580.96万元在10天内全部投入脱贫攻坚。

(三)聚焦“10+2”工程,做到扶贫与扶志、输血与造血同步推进。一是党建引领扶贫工程。落实第一书记工作经费216万元,累计协调落实资金1355.8万元,落实帮扶项目115个。二是“扶贫攻坚+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程。从扶贫与扶志结合出发,指导建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四会共治”组织367个。三是产业扶贫工程。发展林下经济、绿色有机农业等,特别是以合作社模式推进光伏产业扶贫,落实3356.1万元建设光伏电站,贫困户每年共享约500万元的电费收益。四是就业扶贫工程。投入资金130.1万元,通过创业贷款、就业援助、技能培训等方式,帮扶300余名就业扶贫对象实现就业创业。五是保障扶贫工程。今年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各类保障资金772.8万元,重点对老弱病残、无依靠和缺乏劳动力的贫困户予以帮扶。六是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投资300万元实施同安乡敬老院搬迁项目,纳入搬迁计划54户56人。七是危旧房改造扶贫工程。为34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投入补助资金485万元,265户新建、80户维修住户受益。八是村庄整治工程。整合资金380万元,对7个贫困村14个新农村建设点进行整村改造,惠及2163人。九是教育扶贫工程。对782名建档立卡学生实行教师一对一结对帮扶,义务教育阶段孤儿全部在县城学校实行集中供养。十是生态扶贫工程。拨付生态补偿和水资源治理专项资金748万元,惠及7个贫困村678户。同时,实行健康扶贫工程,投入697.88万元,对贫困户医疗费用进行兜底,惠及绝大多数贫困户;实行基础设施完善工程,安排621万元改善7个贫困村交通条件,建设农村公路20.7公里,惠及群众895人。

(四)强化“三个保障”,做到扶贫攻坚高位、高效推进。一是组织保障。严格落实省市要求,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小组。每月的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四套班子联席会,听取和研究扶贫工作。二是健全制度。制定《宜丰县脱贫攻坚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印发《宜丰县精准脱贫政策宣传手册》等资料,为脱贫攻坚提供政策支撑。三是强化督导。成立常态化督导组,4个督导组由8名经验丰富、退居二线的科级干部组成;成立工作督查工作组,由县纪委牵头。目前,已印发督查通报8期,通報批评25个单位38人次,给予诫勉谈话4人,党纪政纪处分1人;查处扶贫领域违纪案件9起,给予党纪政纪处分6人,很好地起到了震慑作用。

(作者单位:江西省宜丰县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文

猜你喜欢
惠及第一书记贫困村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惠及到”一词表述不当
吕梁临县光伏扶贫实现“三个全覆盖”
文化站工作要惠及农民群众
驻村第一书记
宽带网络将覆盖90%以上贫困村
脱贫攻坚拉响新警报
大兴安岭地区 切实抓好“第一书记”到村任职
我区营养改善计划惠及近160万学生
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