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互联网+教育”是高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研究

2017-12-16 15:32黄文娟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5期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发展趋势教学改革

黄文娟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互联网+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现代的教育的发展规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新颖的教学方法,不断推动教育智能化、民主化的进程。互联网+教育”在推进的过程中,虽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但要树立信心,在高校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逐渐解决问题。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5-0024-02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始于1969年的美国,又被称为因特网,最先应用于军事方面,现今已被应用于各行各业。2014年4月,腾讯公司的总裁马化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首次提出“互联网+”的概念,他认为“互联网+”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代表各行各业。我国另一家的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提出了“互联网+”主要是指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主的一套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经济等各个部分的扩散和应用过程。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积极发展网络文化,促进网络与各行业的融合和发展。

一、互联网环境下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实效性

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教师的教学可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可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得到满足。网络教学资源极其丰富,获取渠道便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灵活的将各种情景融入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思维。互联网的应用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参与课堂活动,加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进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有效提高教学的失效性。

(二)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享

有部分高校的教育资源共享信息平台建设落后,平台模式单一,主题特色无法支持学校的基础教学,与课程无法进行有效的融入,更无法支持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但随着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共享给学生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三)互联网跨越时空限制,促进教育教学资源丰富

大学生对互联网有较大的依赖性,从日常娱乐到网上购物都与互联网密切相关,互联网拥有的教学资源广泛又丰富,因此,高校可以将互联网技术充分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创造新颖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比如教学案例、题库、图片、课件、影视等诸多主题资源。互联网学习没有时空限制,课下也可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吸引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

二、互联网对教育理念的冲击和重构

互联网主要是指移动互联、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断推动高校教育朝着网络化、智能化和数字化方向的发展。互联网的应用是对教育模式的创新改革,更是对教育理念的冲击和重构,也是高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教育资源从封闭到开放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育资源受空间的限制,只有在图书馆、课堂、实验室等固定场所满足人们学习的需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其强大的交互性和存储性,构建了强大的信息资源库,这个信息资源库由互联网终端连接,便于人们随时随地上传和发布新的信息。如MOOCs(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即在全球流行的“慕课”就是“互联网+教育”成功的产物,MOOCs有多种主题的课程,只有注册一个邮箱,对内容感兴趣的学生都可进入学习,并且大部分课程都是免费提供的,短短几年时间,就有数以百万的忠实的学习者,MOOCs的发展速度超出想象,主要依赖于教育资源的免费性和开发性。

(二)教育机构从单一到多元

传统的教育机构主要以学校为主,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对各大高校教育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和配置,社会上的教育机构迅速发展并以免费性、灵活性等优势给学习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从而推动了教育组织形态逐渐向多元化的趋势发展。比如,美国的Coursera慕课平台,设有专门的专业(Specialization)栏目为学习者提供在线课程,在这个栏目下只要完成相应的课程学习,就可以获得世界顶尖大学颁发的专业证书,这对现行的高校教育制度势必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促使大学组织的教育发生改革。

(三)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

传统教育模式学生需要按照学校实现安排好的课表到固定教室听课,但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连接网络进行学习,突破了传统课堂和书本学习的限制。如,在线课程学习,学习者自主选择课程,学习过程中可以借鉴其他学习者的学习经验,并对自己的学习成果進行评价。自主学习的教育模式的改革将学习者为主要的服务对象,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多种多样的学习资源。

三、“互联网+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学习的挑战

(一)个性化学习质量难以保障

个性化学习是指学习者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学习自主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个性化学习理念被广泛推广,但在互联网条件下的个性化学习,需要设计学习课程的教育者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场景之前,对学习者的实际水平和个性特征进行准确的把握,才能保证学习的高效性和灵活性。但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除此之外,我国对高校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模式和规范标准正处于摸索的过程,个性化教学的最终效果尚无法进行论证。

(二)复杂性思维教学难以实现

面对变化莫测的现实社会,高校学生需要具备能够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互联网技术虽然能为学生解决部分现实问题,但计算机本身就是复杂性的系统,存在较多的变化。操作计算机需要使用者具备高阶思维的技能和跨学科、复杂的思维能力。但要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批判思维等复杂性思维时,互联网难以实现。endprint

(三)网络资源可能沦为“数字废墟”

近些年来,我国政府和高校不断对教育信息化进行探索和研究,投入大量的财力和物力,采用多种形式,建立了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比如,教学视频库、网络课程、开放在线课程、专题网站等,但既有的网络课程存在一定的缺陷,无法了解学习者的真正需求,也缺乏科学和系统的课程设计,进而导致这些网络课程资源的利用率低,使用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长此以往,网络资源势必沦为“数字废墟”。

四、大学生在线学习的未来发展趋势及保障机制

(一)建立健全的制度保障

网络课程的设计需要从学习者的参与性、积极性入手,确保网络课程的完成率和保持率。巴特查理亚在对信息用户的体验进行研究时发现,信息技术成功的关键,主要在于用户的持续使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期望确认模型。巴特查理亚在此后的研究中发现,影响信息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关键因素就是感知有用性和满意度。现阶段,各国在大力推行学习成果认知制度的前提下,对不同资格类型课程的学习量都做了明确的规定,比如,要想获得一个学习证书,按照要求必须达到50学分甚至更高,一个学分不低于10个学时等。学习者为获取学习证书,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包括考试时间、作业知识间、自主学习时间、教师指导时间等,要充分实现学习者学习的转化和认知,学分银行是必不可少的助力。

(二)注重虚实结合

根据以往的网络教学实践经验来看,网络学习需要联合课堂教学,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如广播电视大学,如果学生仅仅只是一味的观看和收听网络课程,那么也难以取得较高的学习成果。因此,我国各地区的广播电视站,对学生到站上课时间有明确的要求,甚至有部分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宿舍、实验室和图书馆等。慕课虽然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必须要联合课堂教学,才能取得预期的目标。

(三)倡导人际互动

人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无论在什么形式的教学活动中人的地位是无法改变的。马克思曾说“作为个体的人,在其根本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无论采用何种方式的教学方法,是老师主导、被动学习还是主动學习,是信息社会的混合式学习还是工业社会的班级授课制学习,都是以人为主体,实现的教学活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从古至今一直存在,在互联网环境下,更要注重对学生团体协作、尊重他人等方面的培养。

五、总结

互联网对高校的教育理念、教育资源、教育机构等方面带来了深刻影响。“互联网+教育”是高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将互联网作为教学平台,能够超越空间的限制,发展在线课程,便于学生的学习和自我评价。互联网能够创新高效的教育机制,构建多元化、多样化的网络课程,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丰富网络在线课程的学习资源和实用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任静.基于互联网的陕西高校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6,(12):29+31.

[2]潘懋元,陈斌.“互联网+教育”是高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J].重庆高教研究,2017,5(01):3-8.

[3]王涛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培育[J].中国成人教育,2017,(09):146-149.

[4]胥建.西藏高校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西藏大学,2014.endprint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育发展趋势教学改革
在偏远农村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设想
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组织分析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