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肾囊肿和肾肿瘤的临床研究

2017-12-18 06:50齐辰利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70期
关键词:肾囊肿肾小管维持性

齐辰利

(山西省忻州市人民医院,山西 忻州 034000)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肾囊肿和肾肿瘤的临床研究

齐辰利

(山西省忻州市人民医院,山西 忻州 034000)

目的探讨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肾囊肿和肾肿瘤的临床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8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通过影像学检查方法,如超声、CT,联合术中病理检查对患者肾囊肿和肾肿瘤的发生进行观察并统计。结果81例患者在长期血液透析后,发生继发性肾囊肿37例,发病率为45.68%,其中在肾囊肿基础上发生3例肾肿瘤,发病率为8.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会渐渐出现双肾萎缩,肾血流量下降,残肾功能丧失,肾小管发生堵塞,导致继发性肾囊肿。且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多伴有免疫功能下降,肾囊肿演变为肾肿瘤的几率增加。

维持性血液透析;发生;肾囊肿;肾肿瘤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不断进步,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人数呈逐年升高趋势,且存活时间越来越长。但长期的血液透析也带来一系列慢性并发症,本研究通过观察2015年4月~2017年7月在我院长期血液透析的81例患者,旨在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肾囊肿和肾肿瘤的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8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排除多囊肾患者,其中男49例,女32例,年龄17~76岁,平均年龄46.5岁。原发疾病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39例,糖尿病肾病21例,高血压肾损害11例,慢性肾盂肾炎7例,狼疮性肾炎1例,病因不详2例。

1.2 方法

每隔3个月定期对患者进行双肾B超和CT形态学检查,并对3例肾肿瘤患者进行术中病理检查,证实2例为肾腺瘤,1例为肾脏低分化腺癌。

2 结 果

2.1 肾囊肿与肾肿瘤发病率情况

8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37例肾囊肿,发病率为45.68%。见表1。

2.2 肾囊肿与肾肿瘤发病率和透析龄的关系

8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肾囊肿与肾肿瘤的发生随着透析龄的增加而增加。见表2。

表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囊肿与肾肿瘤发病率情况 [n(%)]

表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囊肿与肾肿瘤发病率和透析龄的关系

3 讨 论

当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进入终末期肾病时,其双肾体积多数已出现萎缩,长期的血液透析过程中肾组织细胞继续凋亡,双肾很快进一步萎缩。但在临床工作中会发现,部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萎缩的肾脏会出现再次增大的情况,经检查证实,是肾实质内出现了大小不等的与外界不相通的囊性肿块,即肾囊肿。已经形成的囊肿会进一步压迫肾脏,使肾缺血,造成残肾功能迅速丢失,加重肾脏的损伤[1]。

根据本次研究发现,维持性血液透析中45.68%的患者会继发肾囊性病变(见表1),而且肾囊肿出现时间与血液透析持续时间的长度有密切关系(见表2),与施珍等的临床报道基本相符[2]。分析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由于肾功能下降,尿素氮、肌酐、血尿酸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尿液生成减少,导致肾小管堵塞,草酸盐、碳酸盐、磷酸盐以及肾小管坏死脱落的细胞颗粒无法通过尿液冲刷排出体外,淤积在肾小管内,形成堵塞;②萎缩的肾脏肾血流量大大降低,导致肾组织内的缺氧、缺血、肾脏纤维化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最终形成肾囊肿。

本次研究中,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在肾囊肿基础上发生3例肾肿瘤,发病率为8.1%。通常情况下肾囊肿是一种良性疾病,恶变率较低,造成肾肿瘤的概率微乎其微,而根据有关调查和本次研究显示,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肾肿瘤发病率高于一般肾囊肿患者,其原因分析为:①随着肾囊肿的不断增大,会使肾脏承受较大压力,因此囊内出血、感染等的几率较一般肾囊肿患者明显增加。由于慢性肾衰竭患者多伴有血小板的数量、功能及凝血异常,继发性肾肿瘤几率大大增高。②尿毒症患者抵抗力和免疫力较弱,免疫监视能力较普通人下降较为严重,普通人对DNA突变的杀伤能力较强,但尿毒症患者的杀伤能力明显下降。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大中分子毒素,不易清除。④肾囊肿内容物长期的物理化学因素作用下,增加了肾肿瘤的发病率[3]。

继发性肾囊肿虽然进程缓慢,但发病后病情恶化迅速,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应该采取相应治疗方法对病情进行早期干预,减轻肾小球、肾小管所受的压迫,改善受损肾组织的血液循环[4-5]。可以通过改善患者自身不良习惯,戒除烟酒,保证睡眠质量,进行合理的饮食安排,控制蛋白质的摄入,在低蛋白的膳食结构中保证优质蛋白的供给和加强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保持人体所需的热量,根据肾囊肿的具体情况为患者制定具体的治疗计划。当发现患者的肾囊壁厚而不光滑,液体为血性时,应密切对患者进行观察,避免病情恶化,早期发现肾肿瘤。

长期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竭终末期重要的治疗手段,其慢性并发症直接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息息相关。因此临床上应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定期进行B超、CT等肾脏形态学的检查,早期发现肾囊肿,并采取积极措施,干预肾囊肿的进展和继发肾肿瘤的可能。

[1] 徐柯.长期血液透析并发肾囊肿和肾肿瘤的临床观察[J].世界临床医学,2015,9(11):93.

[2] 施 珍,金领微,高依依,等.血液透析患者获得性肾囊肿的临床回顾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4,15(1):46-47.

[3] 黄洁丽,刘 熹,余 晨,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生情况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6(5):57-60.

[4] 朱冠辰,宋剑楠,连惠波,等.长期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合并肾癌二例[J].江苏医药,2015,41(5):600-601.

[5] 李旭东.长期血液透析并发肾囊肿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3):8399

R692.5

B

ISSN.2095-8242.2017.070.13677.02

本文编辑:张 钰

猜你喜欢
肾囊肿肾小管维持性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发现肾囊肿怎么办
肾囊肿悄悄损害肾健康
肾囊肿悄悄损害肾健康
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红细胞增多症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透邪止痒汤治疗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皮肤瘙痒疗效观察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与炎症的联系
依帕司他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肾小管功能的影响初探
管电流对肾囊肿假性强化的影响
IgA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对早期肾小管间质损害的预测作用